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74篇
  免费   2580篇
  国内免费   2866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548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2585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4443篇
内科学   11415篇
皮肤病学   160篇
神经病学   215篇
特种医学   2686篇
外科学   8038篇
综合类   4609篇
预防医学   1545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903篇
  12篇
中国医学   1248篇
肿瘤学   231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513篇
  2022年   1127篇
  2021年   1424篇
  2020年   1247篇
  2019年   1097篇
  2018年   1123篇
  2017年   965篇
  2016年   1219篇
  2015年   1372篇
  2014年   2612篇
  2013年   2253篇
  2012年   2384篇
  2011年   2465篇
  2010年   2272篇
  2009年   2335篇
  2008年   2376篇
  2007年   2303篇
  2006年   2199篇
  2005年   1791篇
  2004年   1256篇
  2003年   1114篇
  2002年   1008篇
  2001年   882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610篇
  1998年   538篇
  1997年   488篇
  1996年   414篇
  1995年   391篇
  1994年   378篇
  1993年   271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41篇
  1978年   52篇
  1977年   37篇
  1976年   35篇
  1974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6 毫秒
61.
黄新  李定国 《上海医学》2002,25(11):699-701
目的:检测激活素(ACT)A对肝星状细胞(HSC)系LI90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人ACT A(0.025-250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镦泡抑素(FS)处理体外培养的人HSC系LI90,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ACT A浓度在0.025-250ng/ml范围内,均可刺激LI90细胞增殖,0.025-25ng/ml浓度范围内的ACT A作用轻微,而250ng/ml的ACT A作用明显增强(P<0.01);相反,TGF-β1(2.5ng/ml)对LI90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0.315ng/ml FS与浓度为0.25ng/ml的ACT A共同孵育可阻断ACT A促进LI90增殖的活性(P<0.05),而0.315ng/ml FS单独作用对LI 90细胞生长明显影响。结论:ACT可促进HSC增殖,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不同器官保存液对大鼠肝脏透明质酸吸收率的影响 ,以评价它们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肝脏原位灌洗后 ,分别在UW液、Celsior液或Histidine Tryptopan Ketoglutarate液 (HTK液 )中低温保存 16和 2 4h ,然后用含透明质酸的Kreb Henseleit液在 37℃下连续循环灌注 90min ,分别于灌注 0、15、30、6 0和 90min时检测肝脏对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结果 低温保存 16h ,再灌注 0、15、30、6 0和 90min时 ,3种保存液保存的肝脏对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均为负值 ,表明肝窦内皮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但UW液和Celsior液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较HTK液为优 (P <0 .0 1) ;保存 2 4h者 ,UW液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Celsior液和HTK液。结论 UW液对肝窦内皮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为临床研究肝硬化提供有价值的手段。方法 采用99mTc -RBC测定 93例肝硬化患者肝血流 ,选择峰时 (Tmax) ,半廓清时 (T1/2 )、廓清率 (K值 )、肝血流 (LBF)等作为观察指标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同时用99mTc-MIBI经直肠给药测定其中 5 4例患者门静脉压力 (PVP) ,以心 /肝 (H/L)比值作为分流指数。结果 肝硬化组Tmax、T1/2 、K及LBF分别为 1.2 6± 0 .99(93)min、5 .75± 3.38(93)min、0 .15 4± 0 .116 (93)及 0 .6 10± 0 .2 89(93)L/min ,除Tmax外 ,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Child -A、B、C级各组之间 (除Tmax外 )也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 ;Child -A、B、C级各组H/L分别为 0 .49± 0 .18(2 1)、0 .6 9± 0 .16 (15 )、0 .91± 0 .2 1(18) ;PVP分别为 2 .2 2± 0 .5 7(2 1)kPa、2 .85± 0 .38(15 )kPa及 3.5 4± 0 .6 5 (18)kPa。而对照组的H/L及PVP分别为 0 .30± 0 .12 (16 )及 1.6 1± 0 .38(16 )kPa。Child -A、B、C级各组分别与对照组及各组之间比较 ,除Child -B与C级组PVP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其余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及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本法测定肝血流及门脉压力方便 ,无创伤 ,对分析病情 ,判断疗效 ,指导制订治疗方案 ,估计预后等均有较  相似文献   
64.
PGA指数和透明质酸在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实用的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方法。方法:以78例经肝穿刺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为对象,测定并比较了由PT、GGT、ApoA1组成的PGA指数和HA、LN、PⅢP、C-IV与肝内纤维化程度(S)和炎症活动度(G)的关系。结果:(1)LN、PⅢP、C-IV在轻度慢性乙肝时无明显升高,在中度慢性乙肝时明显高于正常,但与轻度慢性乙肝无差异,而PGA指数和HA不仅在轻度慢性乙肝时显著升高,而且在轻中度间差异明显.因重度慢性乙肝和活动性肝硬化时,五项指标均显著增高。(2)在G2-4期,HA、LN、PⅢP、C-IV均明显高升,但在G1期,只有PGA指数高于正常,且各期间差异显著。(3)在S1-2期,只有PGA指数、HA、C-IV明显上升,但C-IV的上升幅度远低于PGA指数和HA。(4)加以PGA>4.5或HA>200μg/L作为判断临界值,则两者判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均>94%,精确性>91%,特异性>86%,如两者结合,则分别达到98.3%、95.2%和96.4%。结论:PGA指数和HA均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纤维化程度的良好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则可达到最大的价值效益比。  相似文献   
65.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modulates the function of the hepatic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R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wo different TPN lipid emulsions on the recovery of allograft RES function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x). In a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study, OLTx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treatment groups. Group I ( n=13) received a TPN regimen that included long-chain triglycerides (LCT). Group II ( n=9) received a TPN regimen that included a fat emulsion consisting of both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 (MCT) and LCT. At baseline, i.e., on days 2 or 3 after OLTx ( t1), before lipids for TPN were started, hepatic RES function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human serum albumin millimicrosphere technique (K-value, 1/min). A second measurement ( t2) was obtained after 7 days of TPN, including one of the study's two fat emulsions. The mean (+/- SD) K-value (1/min) was 0.48+/-0.16 in the LCT group and 0.55+/-0.28 in the MCT/LCT group at t1, and it improved to 0.62+/-0.21 in the LCT group and to 0.86+/-0.32 in the MCT/LCT group at t2. RES function recover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MCT/LCT group ( P< or = 0.05). MCT/LCT emulsion appears to be the TPN fat emulsion of choice after OLTx as it seems to have less impact on hepatic RES recovery.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肝脾肾钝性损伤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钝性肝脾肾损伤,并经手术和临床观察证实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患者84例。结果:平扫确定的损伤:肝12例,脾25例,肾5例;平扫可疑损伤:肝22例,脾15例,肾5例。增强确定的损伤:肝32例,脾40例,肾12例(全肾梗塞1例,局限性梗塞3例);对比剂外溢(活动性出血)3例;无可疑损伤。平扫无异常而增强确定有损伤:肝10例,脾5例,肾2例。增强显示的损伤灶比平扫范围明显大、病灶多、界限清楚。结论:CT增强扫描显示肝脾肾损伤明显优于平扫,延时扫描有助于发现活动性出血,应常规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67.
调节性CD4+T细胞在大鼠自发肝移植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在肝移植的自发耐受模型中,调节性CD4^+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近交系大鼠从Lewis(LEW)到Wistar Furth(WF)的肝移植组合,对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宿主注射抗CD4的单克隆抗体(Anti-CD4mAb),然后抽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的动态变化;并结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试验了解宿主脾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动态改变。结果 对肝移植自然生存的宿主注射Afiti—CD4mAb后,术后第21天、42天均能够诱导出肝损害(排斥反应),但第56天、100天以上的则未能诱导出来,且该损害能被抗CD8单克隆抗体阻断。另外CTL试验显示宿主的脾细胞中,初始型CTL前体细胞在移植56d后未能检测出来。结论 在自发性肝耐受模型中。宿主术后早期存在由CD4^+T细胞介导的下调原始效应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8.
用环氧丙烷对大鼠进行实验性肝中毒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环氧丙烷可引起大鼠血清GPT、GOT活性升高;病理形态学检查肝组织呈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供肝免疫原性和宿主对供体抗原反应能力的动态改变。方法利用近交系LEW到WF的大鼠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取出不同时期的供肝,分别刺激长期生存的WF宿主,观察能否诱导出肝损害;另外对LEW→WF肝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宿主,再次给予供体抗原刺激。结果(1)移植后第1、2天的同种移植肝,可激起长期生存的宿主出现暂时性肝损害(121±33、83±21),但第3天以后的则不能(28±9)。(2)给予供体同源的脾细胞刺激后,移植后7、14、28 d的宿主均未能诱导肝损害(56±17、66±11、61±35),但第56、84或112天的宿主均可被诱导出暂时性肝损害(98±25、158±43、330±82)。结论(1)肝移植后供肝的免疫原性在术后3 d基本消失。(2)移植术后1个月内宿主对供体抗原的刺激是处于低(无)反应状态的。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急诊右半肝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价值。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6例接受急诊LDLT的ALF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转归和疗效。结果 全部供体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3周后恢复日常生活。全部受体均接受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手术顺利,术后48h内苏醒,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术前水平相比,血氨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至(53.3±21.6)μmol/L (P〈0.05);总胆红素(TB)术后第1天即可恢复至(212±130)μmol/L(P〈0.05),以后呈继续下降趋势;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1周内即可降至正常水平(13±1)s(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化与PT类似;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术后1周内持续下降,至术后第7天降至较低水平。1例患者术后第10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疗法治愈,其余5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组受体均于术后1月内康复出院。结论 急诊右半肝LDLT能有效治疗AL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