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3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2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401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30篇
  2篇
中国医学   90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前,针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措施仍显力不从心,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血脑屏障使得受损脑组织无法获得有效的药物浓度,因此促进有效药物的脑部转运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已知开启血脑屏障增加药物脑内浓度的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真正有效地应用于临床。由于中药配伍应用能发挥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使其在脑系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因此,在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指导下,从脑部药物转运体入手,开展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应用特异性的研究,有效地开启血脑屏障转运功能以提高药物进入脑组织的能力,可为突破脑病治疗药物开发的瓶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混合给药后的配伍安全以及豚鼠ABR检测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方法混合2种药物后,进行灯检,pH值、旋光度检测,两种药物均为临床使用剂量,观察两种药物在临床使用剂量下混合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健康杂色雄性豚鼠随机分为3组,GM组、GM+Aspirin-DL-Lysine组、对照组,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铺片观察用药前后听阈及耳蜗毛细胞形态学改变,并检测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结果混合后药物的pH值、颜色、及澄明度均无变化,混合试液与单纯药物溶液之间的旋光度无明显差异。①GM组不同频率下的ABR阈移分别为:1kHz15~18dB,8kHz17~20dB,GM+Aspirin-DL-Lysine组的阈移分别为:1kHz9~15dB,8kHz10~15dB。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耳蜗铺片结果显示:耳蜗铺片GM组底圈毛细胞有损伤,与正常组比较排列不整齐,毛细胞损伤向上逐渐减轻,提示与听阈升高的程度相平行。而GM+As-pirin-DL-Lysine组的毛细胞排列整齐,无损伤。结论赖氨匹林(来比林)与庆大霉素可以安全的配伍使用。单独注射正常量庆大霉素4周使豚鼠的高频ABR升高,混合注射GM+Aspirin-DL-Lysine后对豚鼠的ABR影响不明显。注射正常量庆大霉素使豚鼠耳蜗毛细胞有损伤,底圈比顶圈重,与正常组比较,毛细胞排列紊乱。而配伍使用GM+Aspirin-DL-Lysine可以减轻庆大霉素对毛细胞的损伤。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金银花、连翘配伍提取物(JLT)体外抑制甲型流感病毒FM1株的作用。方法:采用血凝试验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JLT体外和鸡胚内抑制流感病毒效价,分析JLT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病毒对照组比较,JLT组血凝效价降低,其抑制作用时间可从1 h持续到24 h,其对病毒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JLT在400 mg/mL、200 mg/mL及100 mg/mL时,对感染流感病毒鸡胚具有预防和保护治疗作用(P<0.001),而在400 mg/mL时的预防作用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JLT可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FM1株。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l B)、三七总皂苷(PNS)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中药组分配伍的作用.[方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作对照,连续灌胃给药7 d.用彩色超声心动仪观察心脏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Sal B、PNS以及配伍组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升高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配伍组有优于其他中药组的趋势.[结论]Sal B、PNS配伍可以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室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5.
交泰丸最优配伍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交泰丸组方药物黄连与肉桂的最优配伍比例及不同比例时镇静催眠的有效成分变化。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交泰丸不同配伍比例组,采用对氯苯丙氨酸(嗍)失眠模型,以高效液相和放免法检测大脑中逢核五羟色氨(5-HT)、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外周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连和肉桂不同比例配伍后的五种有效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巴马亭、桂皮醛和肉桂酸的质量百分含量变化趋势。结果:黄连与肉桂10:1组可以显著升高5-HT含量(P〈0.01),其E、NE、DA、ACTH含量也有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在黄连与肉桂不同比例的配伍中,黄连生物碱含量随肉桂剂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交泰丸配伍比例以10:1为最优,其镇静催眠的成分主要在黄连生物碱,肉桂成分在其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君药大黄的主要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探索在不同配伍情况下浸渍剂中5个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UV法,色谱柱为苯基柱(250mm×4.6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甲醇- 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为1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大黄的5个主要蒽醌类成分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在3.15~64.00μg/mL范围内、大黄素甲醚在1.70~33.92μg/mL范围内,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5个成分的精密度RSD均小于2%,5个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均小于5%;大黄与黄连或黄芩配伍时可导致蒽醌类成分含量变化明显。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大黄黄连泻心汤配伍研究时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定量分析;大黄与黄连或黄芩配伍时蒽醌类成分变化明显,有无配伍黄芩对蒽醌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难经>为我国著名的古医籍,本文分别从补母泻子配穴法、泻南补北配穴法、刺井泻荥法、四季五脏五输配穴法四个方面对<难经>的腧穴配穴方法 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是决定药物体内过程的关键因素,底物对它们的抑制或诱导作用是药物联合应用时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作为复杂化学成分组合体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也表现出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并且中药在配伍应用时也产生了对药效物质体内过程的影响。由此认为,这种作用可能也是中药在按照传统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组成方剂时发挥增效解毒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在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层面上研究整合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活性的方剂配伍规律,对于指导有效组分配伍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泻心汤中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并探索配伍对各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甲醇-2%甲酸水溶液(0.1%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46 nm;不同配伍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这7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质量浓度加样回收率稳定。与单味黄连、黄芩相比,复方中7个成分含量均降低。大黄使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降低,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连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降低,使汉黄芩苷含量增加,对黄芩苷影响不大;黄芩使黄连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降低。结论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适合于泻心汤中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的分析。不同配伍对各成分含量有影响,其影响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10.
杨明  郑琴  万娜 《世界科学技术》2007,9(5):12-15,24
复方释药系统是当今医药界研究的热点.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一般是以精制的提取物入药,设计成同步释放、均衡释放、两步定位释放或pH梯度释放,以期达到药物的协同配伍或延长效用等目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应从方剂中寻找设计依据,通过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征候、不同治疗时期的用药为目的.运用现代制剂手段使中药复方配伍理论和作用通过改变复方中效用组分的不同释药行为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充分表达原中药复方的组方意图和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