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6篇
  免费   966篇
  国内免费   314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98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969篇
口腔科学   273篇
临床医学   682篇
内科学   1062篇
皮肤病学   114篇
神经病学   288篇
特种医学   2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78篇
综合类   193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888篇
眼科学   105篇
药学   644篇
  5篇
中国医学   1753篇
肿瘤学   34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564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648篇
  2013年   661篇
  2012年   555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 了解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74所医院2016—2019年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应用WHONET软件回顾性分析45所三级医院、29所二级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剔除重复菌株后,2016—2019年儿童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株共7 591株,革兰阳性菌占71.7%,革兰阴性菌占28.3%。在本研究定义的4个年龄段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占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8%~35.5%。4年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由12.9%上升至30.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由81.7%下降至75.2%)。结论 河北省儿童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与成人血培养病原菌分布不同,病原菌存在年龄分布差异,临床经验性治疗儿童血流感染时应注意儿童血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人与野生动物日益频繁的接触,再加上病原微生物本身不断的变异和进化,导致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s)的发生呈持续增长态势,暴发频率不断增加,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极大威胁与挑战。在下一次新发传染病暴发之际,希望能通过合理运用相关技术方法准确快速回答“病原体是什么”、“病原体来自哪”两大问题,从而及时有效预警并从源头控制新发传染病的大流行。对当前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鉴定技术进行归纳介绍,并探讨各种技术的优劣势以及各自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生血流感染30 d内的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85例患者,基础疾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125例,67.6%)。共分离19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09株(55.3%),其中大肠埃希菌55株(27.9%);革兰阳性菌86株(43.7%),其中人葡萄球菌24株(12.2%);真菌2株(1.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BSLs)菌株28株(50.9%);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BSLs菌株2株(10.0%);耐甲氧西林的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0.8%、71.4%、36.4%。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心功能不全、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患者的30天病死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OR=3.306,95%CI(1.224~8.927)]、合并心功能不全[OR=6.291,95%CI(1.930~20.508)]、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OR=8.419,95%CI(2.198~32.241)]、感染性休克[OR=22.150,95%CI(3.639~134.806)]均为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人葡萄球菌为主。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积极控制感染性休克是减少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4.
叶宁  温昭科等 《医学文选》2001,20(2):134-13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内科治疗仍反复心绞痛发作或不适于PTCA等治疗的冠心病人50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选用的血管桥包括大隐静脉,乳内动脉和桡动脉,共搭145根桥,平均每例2.9支桥,5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或成形术。结果:治愈48例,死亡2例,48例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对有冠脉搭桥指征的病人行搭桥手术,疗效安全可靠, 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95.
温病热瘀证的病机及分期证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热瘀证是指在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既有热毒炽盛又见血行瘀滞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是温病学中一个独特证型,即热邪入侵体内,煎熬阴津血液,导致血液粘稠而成瘀血。热邪和瘀血相互交织,热瘀阻于脏腑经络,引起相关脏腑的病变,最终可致热瘀气脱,正气耗竭而死亡,而热毒和血瘀是整个热瘀证病变过程中始终贯穿的基本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后肢体缺血 /再灌注是否诱发心脏血红素氧合酶 1(HO - 1)的表达。方法 在氨基甲酸乙脂麻醉大鼠行后肢体缺血 /再灌注后 ,测量心脏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和超氧歧化酶 (SOD)的活性 ;并应用Northern和Western杂交方法分别检测HO - 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肢体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 ,心脏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加 ,而超氧歧化酶的活性降低 ;单纯肢体缺血并不引起心脏血红素氧合酶 1mR 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 ,但缺血 /再灌注增强心脏血红素氧合酶 1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肢体缺血 /再灌注不仅提高心脏中丙二醛的含量 ,降低超氧歧化酶的活性 ;而且上调血红素氧合酶 1在心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97.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脏中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比较不同次数的缺血预处理组与I/R组以及各预处理级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并观察了肝组织中酶的漏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减少,肝细胞抗氧自由基能力增强,血清及肝组织中NO含量升高。组织中PMNs浸润量降低,HSP70及iNOS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I/R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NO参与了缺血预处理对HSP70表达的正性调控过程。一次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是理想的肝脏缺血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了解二硫化碳接触工人的血清热应激蛋白 70 (HSP 70 )抗体滴度及探讨其作为CS2 接触的分子生物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某化纤厂 79名工人 ,5 4名为接触组 ,2 5名为对照组。用Westernblot ELISA法对工人血清HSP 70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 ,分析了HSP 70抗体与CS2 接触之间的关系。结果 :抗体各滴度接触组工人血清HSP 70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了因素的混杂作用后 ,这种联系仍然存在。结论 :血清HSP 70抗体滴度可反映CS2 的接触状况。以血清HSP 70抗体滴度作为分子生物学标记物 ,对CS2 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与湿热疫毒密切相关,湿热毒邪是乙肝发生的始动因素,脾运不健是乙肝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肝络瘀阻是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肝肾亏扣则病变发展的必然结果,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本虚标实,致病热缠绵,病情反复波动,治疗上必须有的效矢,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气虚血瘀热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期病变的病理基础,制定益气活血清热方,设胃宁冲剂为阳性对照组,观察该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4例,对照组63例,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3个月、6个月有效率为75.0%、95.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4%、63.5%(P<0.01);治疗组对胃镜、萎缩、肠化的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炎症的改善作用2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痞满、纳差、嗳气、便溏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萎缩、肠化积分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积分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清热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