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533篇
  免费   17586篇
  国内免费   14879篇
耳鼻咽喉   1523篇
儿科学   3191篇
妇产科学   2349篇
基础医学   21106篇
口腔科学   3688篇
临床医学   34067篇
内科学   30639篇
皮肤病学   1940篇
神经病学   7999篇
特种医学   59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9篇
外科学   13812篇
综合类   77851篇
预防医学   19465篇
眼科学   2947篇
药学   30305篇
  350篇
中国医学   18216篇
肿瘤学   15363篇
  2024年   2596篇
  2023年   8916篇
  2022年   7835篇
  2021年   9296篇
  2020年   8182篇
  2019年   8602篇
  2018年   4569篇
  2017年   7432篇
  2016年   8032篇
  2015年   9006篇
  2014年   12773篇
  2013年   12970篇
  2012年   17099篇
  2011年   18387篇
  2010年   16453篇
  2009年   15862篇
  2008年   19496篇
  2007年   16246篇
  2006年   14155篇
  2005年   14671篇
  2004年   11207篇
  2003年   9686篇
  2002年   7931篇
  2001年   6995篇
  2000年   5534篇
  1999年   4216篇
  1998年   3137篇
  1997年   2422篇
  1996年   1856篇
  1995年   1297篇
  1994年   890篇
  1993年   737篇
  1992年   638篇
  1991年   566篇
  1990年   488篇
  1989年   486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贫血是婴幼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为探讨 5岁以下儿童与母亲血红蛋白 (Hb)的相关关系 ,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1.对象与方法 :采用多阶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甘肃省 8个县 (临夏、定西、夏河、徽县 ,高台、民勤、天水和敦煌 ) 5岁以下儿童及其母亲 ,每个县抽取母子各约 10 0对 ,8个县共抽取母子 85 1对。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必须由母亲喂养 ,并且长期与母亲一起居住和生活。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Hb法 ,用 9μl采血管取左手无名指末梢血 ,统一用 72 1型分光光度计比色、定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提供的 2份不同浓度 (98…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erbB3、erbB4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 ,为该基因作用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DNA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法 )和HE染色检测 5 0例宫颈鳞癌中erbB3、erbB4基因蛋白表达及凋亡指数 (AI)和增殖指数 (MI)。结果 宫颈鳞癌中erbB3、erbB4表达率分别为 5 2 .5 %、44 .0 % ,AI、MI值分别为 5 .5 0± 4.10和 4.18± 3 .63 ,随着宫颈癌恶性程度增高、FIGO分期进展、肿瘤体积的增大和淋巴结转移组 ,erbB3、erbB4表达率增加 ,AI、MI值也增高 ,但差异仅在分化程度上有显著性 (P <0 .0 5 )。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erbB3、erbB4表达与AI、MI间无相关性 (r3=0 .10 98、0 .12 3 6,r4 =0 .2 15 1、0 .2 5 5 8,P >0 .0 5 )。结论 erbB3、erbB4和AI、MI预示着宫颈癌恶性潜能 ,但不能作为预后有用指标。erbB3、erbB4的作用机制可能不是通过细胞凋亡或增殖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测定了208名生后5天内的新生儿阴茎长度,并对新生儿阴茎长度与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为(1)成熟儿阴茎长度平均值±1SD为33.8±3.7mm,正常范围为26.4~41.2mm(平均值±2SD);(2)适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阴茎长度与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呈明显正相关;(3)大于胎龄儿阴茎长度平均值±1SD为34.6±3.2mm,正常范围与成熟儿相同。新生儿阴茎正常值的确定有助于小阴茎畸形的诊断和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994.
C反应蛋白与脑卒中的病情及预后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ed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异位诱导成骨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yrosine kinasere ceptor A,TrkA)的表达,探讨NGF在BMP骨诱导中的作用。方法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均制备右侧股后部肌袋异位成骨模型。实验组植入含rhBMP-2胶原复合物,对照组仅植入相同体积的胶原海绵。分别于术后7、14和21d取材,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RT-PCR检测。结果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后7d,右股后部可扪及较硬肿块;术后14、21d,肿块硬度增加。对照组各时间点未发现肿块。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中rhBMP-2胶原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骨诱导材料植入后7d,NGF于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14d,NGF阳性表达局限于部分成骨细胞、幼稚骨细胞和成骨样细胞,同时在骨髓中单核巨噬细胞、多核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中有明显表达;21d,只有少量成骨样细胞和破骨细胞以及骨髓中多核巨噬细胞有NGF表达;Trk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NGF的表达基本一致。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未见成骨现象。实验组NGFmRNA的RT-PCR检测显示,术后7dNGF的mRNA表达最高,14d表达下降,21d只有微量表达。结论rhBMP-2复合物是一种有效的诱导成骨材料。在外源性BMP诱导成骨过程中有明显的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表达,NGF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参与BMP的诱导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996.
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传统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已成为共识,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ain,CRP)是血管炎症反应的一个敏感性指标,因此,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有直接关系。旨在就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二氮嗪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二氮嗪治疗组和缺血+二氮嚷+MitoK(ATP)通道特异性抑制剂5-HD组。观察各组凋亡细胞数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变化。结果与缺血组比较,二氮嗪使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83.2±9.04 vs 123.96±13.45),Bcl-2表达增高(0.17±0.01 vs 0.13±0.01),Bax表达下降(0.15±0.02 vs 0.20±0.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HD能取消这些作用(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二氮嗪能通过上调半暗带区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瘢痕组织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凋亡抗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瘢痕疙瘩(keloid,Ke)是皮肤损伤后组织异常修复的结果。Ke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过度增生、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和向正常皮肤侵袭生长,是其区别于肥厚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HS)的重要特征。大量研究证实,细胞的凋亡状态将影响创面愈合、瘢痕形成和预后模式。本研究就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调节信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对Ke成纤维细胞(keloid.derivedfibroblast,KF)凋亡抗性的影响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9.
MDR1特异性核酶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DR1核酶(N2A+tRNAi^met-iMDRl-sRz,sRz)在裸鼠体内逆转人肝癌组织多药耐药(MDR)的可行性。方法将原发性MDR人肝癌组织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第2代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40μl+Lipofect AMINE^TM2000 10μ1)、B组(阴性对照组:N2A+tRNAi^met 10μg/40μl+Lipofect AMINE^TM2000 10μl)和C组(核酶组:sRz 10μg/40μl+LipofectAMINE^TM2000 10μl),均开腹瘤内注射。瘤内注药1周后用表阿霉素15mg/kg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彩色B超测量肿瘤体积。化疗结束后1周处死裸鼠,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中MDR1 mRNA及其蛋白P-gp的表达。结果C组每次化疗后肿瘤体积均较前缩小(F=659.99,P〈0.05)。除第1次化疗外,其余各次化疗后C组的抑制率均高于A、B组(F=35.36,12.77,97.60,P〈0.05)。化疗结束后,C组与瘤源以及A、B组相比,肿瘤组织中MDR1 mRNA和P-gp的表达明显降低(F=45.36,3590.40,P〈0.05)。结论sRz可有效降低肝癌细胞表达MDR1 mRNA和P-gp,一定程度上逆转MDR,提高E-ADM的化疗效果。单纯E-ADM化疗可使肝癌组织MDR1 mRNA和P-gp表达升高,诱导MDR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00.
异丙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清洁级Wiser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组),每组30只,采用改进的Zivin等的方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的同时A组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分别于再灌注6h、1d、2d、3d、7d时处死6只大鼠。根据Tador评分评价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电镜下观察脊髓的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cyclinD1阳性细胞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结果A组脊髓损伤及后肢神经功能损伤均较B组轻,A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cyclinD1表达均低于B组(P〈0.05或0.01)。结论异丙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下调脊髓cyclinD1表达,抑制神经细胞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