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41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5篇
中国医学   80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5 毫秒
41.
通过对以麻黄和石膏为主要配伍的经方进行分析,归纳麻黄与石膏的主要配伍规律。认为麻黄与石膏既可相互制约,又可相互为用,通过剂量的调整和方中其他辅助药物的加减变化,二者配伍应用可以实现发汗清热兼顾、以发汗为主和以清热为主等不同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有瓜石斛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SB-Aq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 结果:原儿茶酸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71%,RSD为2.48%(n=6). 12批市售样品含量在0.0374~0.203mg·g-1范围内,差异相对较大. 结论:该方法灵敏,可靠,可用作有瓜石斛药材的质量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蒲公英治疗蠕形螨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粉碎的蒲公英浸泡于80%乙醇中12 h,然后85 ℃回流提取蒲公英提取液,同法制备百部提取液。取蠕形螨感染者面部皮脂,分离并鉴定蠕形螨备用。设蒲公英实验组,百部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蠕形螨15只,进行体外抗螨实验。pH仪测定蒲公英提取物pH值。设蒲公英试验组和75%乙醇对照组,应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实验和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结果 蒲公英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为(1.50±0.65) min,显著短于百部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3.53±1.04) min(P<0.01),生理盐水组螨死亡时间大于120 min。蒲公英提取物的pH值为5.00±0.28,对家兔完整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破损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3,无明显毒性。 结论 蒲公英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毛囊蠕形螨活性且具有皮肤安全性。  相似文献   
44.
对近年来中医药辨治艾滋病的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目前中医临床根据艾滋病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辨证主要分为气血双亏、热毒郁结、气阴两伤、瘀血内阻4型;临床上使用次数较多且临床效果较明显的治疗艾滋病的中药复方制剂有益艾康胶囊、五味灵芪胶囊、唐草片、复方三黄散、艾宁颗粒等;甘草、黄芪、黄芩、金银花、丹参、柴胡、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等8味中药皆已经被证实具有高效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的作用;清热解毒中药中的紫花地丁、穿心莲、牛蒡子、紫草、金银花、苦参、夏枯草、贯仲、狗脊、黄连、淫羊藿、蟛蜞菊已经被证明具有抑制HIV病毒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中药墨旱莲对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药效作用。方法 3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A,75 mg/(kg·d))、墨旱莲组(1.46、0.73、0.37 g/(kg·d))、仙灵骨葆组(1.5 g/(kg·d))。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维甲酸造模2 w,造模同时给予墨旱莲、仙灵骨葆。实验过程每日称量体重,连续给药6w后测定血钙(S-Ca)、血磷(S-P)、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的水平,尿液中钙(U-Ca)、磷(U-P)、脱氧吡啶啉(DPD)的水平。采用DXA型骨密度仪检测大鼠的股骨、第4椎骨、胫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三点弯曲试验检测左侧股骨生物力学性能:最大载荷、结构硬度、能量吸收、最大应力、弹性模量。Micro CT法分析右侧股骨骨微结构。结果墨旱莲1.46 g/(kg·d)能显著升高模型组大鼠的血钙水平,同时降低尿钙、ALP、OCN和DPD(P0.05)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墨旱莲1.46 g/(kg·d)对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股骨、第四椎骨及胫骨骨密度分别提高8.17%、11.79%、14.59%(P0.05),对最大载荷、结构硬度、能量吸收、最大应力、弹性模量等生物力学参数分别提高13.98%、16.33%、40.18%、12.45%、34.96%(P0.05),同时能有效抑制维甲酸所致大鼠股骨干骺端骨小梁微结构的退化(P0.05)。结论墨旱莲1.46 g/(kg·d)对维甲酸所致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钙吸收、促进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率有关。  相似文献   
46.
肺间质纤维化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病,其病因繁多,病机复杂,刘荣奎主任医师指出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为毒邪,发病根源为热毒,并提出以败酱草清热解毒为基础来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根据肺毒致病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堇菜科堇菜属植物紫花地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取紫花地丁5 kg,加3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得总浸膏,上60~100目硅胶柱色谱,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二氯甲烷-甲醇(50∶1,10∶1,5∶1,2∶1)及甲醇洗脱,得到7个相应馏分。各部位依次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鉴定。同时,对从紫花地丁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实验。结果:从紫花地丁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N-acetyl-1-ethyl ester glutamic acid(1),N-acetyl glutamic acid-1-ethyl-5-methyl ester(2),橙黄胡椒酰胺(3),rel-(2α,3β)-7-O-methylcedrusin(4),齐墩果酸(5),α-tocopherol-quinone(6),杨芽黄素(7),异莨菪亭(8),七叶内酯(9),24-ethylcholesta-4,24(28)Z-dien-3-one(10),stigmasta-4,25-dien-3-one(11),β-sitostenone(12),β-谷甾醇(13),豆甾-5-烯-3β-醇-7-酮(14)。结论:化合物2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4,6,7,10~12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9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6,8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考察金钱草不同提取物对雷公藤主要毒性肝损伤的减毒作用,优选提取溶剂。方法 将90只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9组,即正常组、金钱草水提物组、金钱草30%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水提取物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30%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60%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95%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其中雷公藤与金钱草的剂量均按生药计分别为2,1 g·kg-1,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媒,各组均采用灌胃给予,连续14 d,末次给药24 h取血和肝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脂质过氧化/抗氧化指标,同时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整体评价金钱草提取物对雷公藤肝损伤的减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雷公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肝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由以上4个指标降维产生的肝损伤综合得分(Z值)均显著升高(P<0.01),肝抗氧化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雷公藤组比较,分别给予金钱草2种溶剂(水,30%乙醇)提取物干预后,血清ALT,AST,ALP及肝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T-SOD,GPX,GST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予金钱草2种溶剂(60%乙醇,95%乙醇)提取物干预后,血清ALT,AST,AL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肝GPX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予金钱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干预后,仅能明显降低血清AST水平(P<0.05),显著升高肝GPX水平(P<0.05);而给予金钱草不同溶剂(水,30%乙醇,60%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干预后均能显著降低肝损伤综合得分(P<0.01)。结论 金钱草不同溶剂(水,30%乙醇,60%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可不同程度逆转雷公藤引起的肝损伤,其中以水和30%乙醇作为溶剂时的减毒作用为优,尤以水作为提取溶剂为更佳,且随着提取溶剂乙醇含量的升高或脂溶性的增强,肝损伤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用斑马鱼模型对桑树、漆树、油茶、柳树、苦楝和夹竹桃6种寄主桑寄生水提物进行急性毒性及肝损伤研究,探索寄主对桑寄生毒性的影响,为桑寄生用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受精后3 d(3 dpf)发育正常的AB系斑马鱼为对象进行急性毒性研究,根据毒性预实验结果,对不同寄主桑寄生水提物分别设置6个不同剂量浓度对斑马鱼进行处理,统计其72 h死亡率,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绘制量-毒曲线,计算不同寄主桑寄生水提物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10%致死浓度(LC10)。以受精后4 d(4 dpf)发育正常的gz15Tg/+(AB)肝脏荧光蛋白转基因斑马鱼为对象进行肝损伤研究,将不同寄主桑寄生水提物分别设置低、中、高3个剂量浓度组,设对乙酰氨基酚组,以胚胎水为空白组,给药72 h后观察斑马鱼肝脏形态和荧光面积变化,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桑树、漆树、油茶、柳树、苦楝和夹竹桃寄主桑寄生水提物的LC50分别为1.24,0.94,0.51,0.38,0.11,0.09 g·L-1;LC10分别为0.70,0.60,0.35,0.28,0.08,0.07 g·L-1。肝损伤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组的斑马鱼的肝脏形态变形和荧光面积减小(P<0.01),ALT和AST活性升高(P<0.01),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有肝毒。桑树寄主桑寄生水提物低、中、高3个剂量浓度组斑马鱼的肝脏形态和荧光面积均无变化,ALT和AST活性均降低;漆树、油茶、柳树、苦楝和夹竹桃5种寄主桑寄生水提物中、高剂量浓度组斑马鱼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肝脏形态变化和荧光面积减小(P<0.05,P<0.01),ALT和AST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果表明桑树寄主桑寄生对斑马鱼没有肝脏毒性,漆树、油茶、柳树、苦楝和夹竹桃5种寄主桑寄生对斑马鱼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损伤。结论 桑寄生毒性有无或强弱具有寄主依赖性,桑树寄主桑寄生无肝损伤,其他5种寄主桑寄生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定的肝损伤,规范寄主来源可能是实现桑寄生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不同剂量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组∶安慰剂组=4∶1)、单剂量递增设计,将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分为试验组46例、安慰剂组8例。试验组受试者分别单剂量口服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133、399、798、1197、1596、1995、2394 mg,给药后定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凝血功能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4例受试者均完成研究,试验组46例受试者中有9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试验组受试者的19.6%);安慰剂组8例受试者中,2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占安慰剂组受试者的25-0%),不能除外与试验药物的可能关系,其他受试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康人体单次服用133~2394 mg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较为安全,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