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3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770篇
口腔科学   127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363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268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404篇
综合类   490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00篇
  1篇
中国医学   421篇
肿瘤学   24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尺骨和股骨原发软骨样副脊索瘤(附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骨样副脊索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原发于尺骨和股骨的软骨样副脊索瘤标本,通过光镜、免疫组化病理组织学观察和会诊及病理读片讨论会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组织学特征为:肿瘤大部分由脊索瘤细胞和小部分软骨肉瘤细胞两种成分构成,呈大小不等的小叶状排列;小叶边缘为软骨样小梁或纤维性间隔;脊索瘤小叶内瘤细胞呈巢片状、小梁状或岛状排列,细胞大小不一,核较小而深染,核异型性不明显,胞质丰富呈大空泡状,间质为淡蓝色或粉染的粘液样物质;软骨样肉瘤小叶内可见具有软骨陷窝的双核和单核细胞,间质为透明的软骨基质和/或粘液样基质,构成了典型的软骨肉瘤图像。免疫组化(ABC法):EMA、CK、S-100蛋白、波形蛋白、NSE染色均呈阳性,Desmin、CD34均为阴性。会诊和读片讨论会均确诊为软骨样副脊索瘤。结论原发于尺、股骨的软骨样副脊索瘤非常罕见,常规HE染色很难确诊,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2.
VIP对人脐血CD34+细胞向肝系分化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人脐血造血干细胞(HSC)向肝系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分选技术纯化人脐血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纯度;VIP和混合因子(包括VIP、EGF、HGF)作用CD34+细胞后,酶联免疫化学法测定CD34+细胞及上清AFP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34+细胞上肝系标志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质素19(CK-19)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D34+细胞上ALB表达;巢式RT-PCR方法检测CD34+细胞上AFP、ALB的mRNA表达,随机选送ALB产物测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4+细胞上不表达CK-19蛋白,但有AFP和ALB蛋白表达;VIP作用CD34+细胞14 d后, 细胞内的AFP质量浓度(165.00±8.51 pg/mL)较对照组(270.00±11.37 pg/mL)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显示VIP作用后CD34+细胞内ALB蛋白表达有减弱趋势.人脐血CD34+细胞表达了AFP mRNA和ALB mRNA,随机选取ALB产物测序与GeneBank中ALB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结论人脐血CD34+细胞表达肝系标志AFP、ALB,虽未见CK-19表达,但仍提示造血干细胞有向肝细胞横向分化的可能.VIP降低了人脐血CD34+细胞AFP及ALB表达.这种对造血干细胞内胚层细胞标志物表达的抑制,提示VIP对HSC向肝细胞横向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17β-雌二醇和雷洛昔芬促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第一继代BALB/c小鼠头盖骨成骨细胞,药物刺激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或雷洛昔芬;含阻断剂组预先添加不同浓度的SB202190(p38MAPK的阻断剂)阻断信号转导通路,再加17β-雌二醇或雷洛昔芬,作用72h后用MTT法与PNPP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加入雌激素或雷洛昔芬后,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阻断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后,细胞增殖分化受到明显抑制,与未阻断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38MAPK在17β-雌二醇和雷洛昔芬诱导的小鼠成骨细胞的増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IL-1β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和鉴定中脑来源NSCs,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分化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结果:血清组、IL-1β10pg/ml组、IL-1β120pg/ml组、IL-1β150pg/ml组、IL-1β200pg/ml组诱导7d后TH细胞分别平均为0,45%、0.6%、7.2%、12.5%、8.75%:结果显示IL-1β诱导NSCs明显提高TH细胞表达率,与血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IL-1β150pg/ml剂量范同内TH细胞表达率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IL-1β有诱导NSC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5.
<温病条辨>上焦篇湿温门云:"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日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 与原癌基因c-erbB-2 表达的关系。方法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32 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来判定神经内分泌分化及c-erbB-2 表达特点。结果 NSCLC 中24 例有NE 分化,c-erbB-2 在伴NE 分化和无NE 分化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NE 分化的阳性率和癌细胞分化程度有显著性差异。c-erbB-2 阳性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erbB-2 的过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与其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c-erbB-2 过表达可用来判断NE 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相似文献   
97.
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实质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实质.方法: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中医临床辩证分型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非肾虚型.采用回归和判别分析法来研究骨密度、血清激素、血生化、血清微量元素、尿生化等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其中医证型的实质.结果: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睾酮(T)、血清降钙素(CT)、铜(Cu)值显著降低;肾阴虚组、肾阳虚组骨钙素(BGP)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肾虚组;CT值于各组之间差别显著,其中非肾虚组CT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组、肾阳虚组CT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甲状旁腺激素的羧基端片段(PTH-c)值于各组之间差别显著,肾阴虚组、肾阳虚组PTH-c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非肾虚组,其中肾阳虚组还显著低于肾阴虚组;雌二醇(E2)值于各组差别显著,其中非肾虚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组、肾阳虚组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钙丢失、骨丢失明显加快,而骨形成并没有加快.肾虚与非肾虚划分的生化基础为T和尿钙/肌酐(Ca/Cr);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与骨代谢生化指标有密切相关,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是辩证分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
蒋明 《中医杂志》2004,45(12):889-891
提出就中医学辨证与辨病的关系,应该是方法与结果的关系.辨证必须以辨病为前提,证只有因病的存在才有自己的特殊性可言.而这时的病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症状命名的"病",而必须是具有发展规律、表现出特定症状与相应阶段证候的"新"病.  相似文献   
99.
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柱关节炎常见的临床类型,好发于青年男性,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何老临证潜心研究,注重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的核心,从临床常见的证型着手,攻克难治之疾,何老认为该病根源在于肾虚,肾虚累及肝脾,脾胃不足则后天之气血精微无以生化,筋脉骨骼失去滋养。肝不足则血虚,继而筋脉失养,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