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Objectives

To study whether the individual radiological findings can help predict diagnosis of pelvic lipomatosis (PL) or, specifically appreciate its progression.

Methods

Data from 32 clinically proven cases of PL and 25 controls were collected. Two reviewers were recruited for a blinded evaluation, image features were recorded in terms of: (1) bladder shape; (2) bladder-rectosigmoid morphological indexes including ratio of superior–inferior to anterior–posterior length of bladder (SI/AP), angle between anterior and posterior wall (AAP), relative length of posterior urethra (rLPU), angle between bladder and seminal vesicle (ABS) and rectosigmoid morphological index (RMI); (3) secondary complications.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an unpaired t test and ROC analysis.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40.6% and 100% for pear and banana-shaped bladder, 62.5% and 100% for SI/AP, 40.6% and 100% for AAP, 62.5% and 100% for ABS, 78.1% and 72% for rLPU, 59.4% and 96% for RMI, respectively. These radiological findings partial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weighted by hydronephrosis and treatment grade. Image analysis demonstrated high prevalence of glandular cystitis (100%) and hydronephrosis (73.4%).

Conclusion

We conclude that PL is a progressive disease involving multiple pelvic organs with high prevalence of intractable cystitis and hydronephrosis.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can help predict diagnosis and, specifically appreciate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男性间质性膀胱炎(IC)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男性IC的诊治效率. 方法 2010年1 -12月收治男性IC患者18例,患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耻骨上区和腹股沟区疼痛,并伴有尿频、尿急症状.18例均曾误诊为ⅢB型前列腺炎,且治疗无效.按照NIDDK的IC诊断标准,根据PUF表评分>15分、钾离子通透试验(PST)阳性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发现“红斑征”确诊IC.18例治疗前均行24 h排尿卡记录、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及细菌培养等检查,并行麻醉下水扩张治疗.术后口服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4 mg,疗程1个月;同时术后1周开始行膀胱灌注治疗(2%利多卡因20 ml+肝素3.75万U+5%碳酸氢钠5 ml),每周2次,疗程12周. 结果 18例患者水扩张术后采用PUF表评分和24h排尿卡记录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9个月,患者症状均获得缓解.治疗前后PUF评分值分别为(19.2±4.1)、(13.6±2.4)分;24 h平均排尿次数分别为(11.5±3.9)、(7.5±4.3)次;24h平均每次排尿量分别为(159.5±30.8)、(241.7±4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男性IC与(Ⅲ)B型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相似,可通过PUF评分、PST试验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提高男性IC的诊断率,结合水扩张和术后口服托特罗定缓释片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显著改善男性IC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接受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的4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29例,年龄24~72岁,平均48.5岁.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44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0-125 min,平均42.5 min,术中出血量少.随访3~62个月,平均14.8个月,2例尿道外口狭窄.12例复发,复发病例均再次手术处理,9例治愈,3例肾积水.结论 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cystitis glandularis ,CG)的疗效。方法52例CG患者经活组织检查、膀胱镜检等方法确诊后,均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后采取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进行治疗。结果52例患者获得6~36个月随访,33例治愈,8例好转,4例6~12个月复发,均未发生癌变。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联合术后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治疗CG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估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单倍体骨髓移植术后并发Ⅲ~Ⅳ级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应用GM-CSF进行膀胱灌注300μg/d,连用5天。结果:7例患者中有6例完全缓解,1例无效,获得完全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1.3d(范围5~16d)。结论:膀胱灌注GM-CSF治疗骨髓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有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6.
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镜电切除病变组织,3例开放手术电灼膀胱病变部位并同时去除合并的相关诱因,术后3~7天均用丝裂霉素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5例单纯丝裂霉素膀胱灌注8次.结果:随访6~36个月,63例患者中55例电切术后配合丝裂霉素灌注痊愈52例,好转2例;3例开放手术痊愈2例,好转1例;5例单纯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痊愈3例,好转1例,其他转归2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或电灼病变组织,需去除导致腺性膀胱炎的相关诱因,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可缓解或治愈腺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20例腺性膀胱炎中细胞角蛋白20(CK20)、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对20例腺性膀胱炎、20例低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LTCC)、20例高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HTCC)、25例正常膀胱组织的CK20和Ki67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进行检测。结果腺性膀胱炎中CK20和K i67的表达与低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差异性(P≤0.05)低于高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组(P(0.01),且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性膀胱炎为一具有一定恶性变趋向的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48.
目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综合治疗效果。方法:腺性膀胱炎患者60例,膀胱镜检表现为滤泡状或绒毛状40例、乳头瘤样16例、慢性炎症4例。术前活检病理报告腺性膀胱炎。行经尿道电切加气化术,术后丝裂霉素20mg膀胱灌注,规律治疗2年,方案为每周1次共8次,其后每月1次共2年。定期做膀胱镜检查,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随访6 ̄70个月,平均25个月。55例痊愈,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4例复发;1例腺癌变。结论:经尿道电切加气化,术后丝裂霉素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有助于膀胱上皮的组织学转归。  相似文献   
49.
目的为提高腺性膀胱炎诊治的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收集5年来误诊误治患者病例资料,总结分析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本组15例误诊11例,误诊率73%(11/15),误诊时间3个月~4年。结论对本病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准确的膀胱镜检查和组织活检诊断是病情早期诊断的关键,经尿道电灼后间断膀胱灌注抗肿瘤药物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嗜酸性膀胱炎2例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从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及疗效等方面总结。例1,男,63岁,主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腹痛,无明显过敏史,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底部有5 cm×3 cm范围增生隆起,高出黏膜0.2~0.4 cm。例2,女,4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耻骨上疼痛并伴间断血尿,无明显过敏史,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底及膀胱颈部菜花样肿瘤病变,大小约4 cm×3 cm×2 cm,高出黏膜0.3~0.4 cm。B超、CT及IVU等影像学检查2例均表现为膀胱壁增厚和占位性病变。2例均行经尿道病变电切术并辅以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结果2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嗜酸性膀胱炎。术后随访6个月,排尿异常症状消失,B超、CT及IVU等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未见膀胱占位性病变。结论嗜酸性膀胱炎临床少见,易误诊为膀胱肿瘤,膀胱镜检查与组织活检和切除组织的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必要步骤,治疗方法包括经尿道膀胱病变切除术并辅以非特异性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