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 CD2 5抗体用于预防儿童白血病半匹配未去 T细胞骨髓移植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疗效。 方法  10例儿童白血病患者接受 HL A2 - 3位点不合半匹配骨髓移植 ,移植方法除了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2 5 0μg促进骨髓及受者应用环孢素 A(CSA ) ,甲氨蝶呤 (MTX)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和霉酚酸酯 (MMF)预防 GVHD综合措施外 ,加用抗 CD2 5单克隆抗体预防 GVHD,剂量各为 2 0 m g,在移植前 2 h和移植后第 4天应用 ,采髓后未去 T细胞输注 ,移植结果与前期未用 Simulect移植组比较。 结果  10例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 ,粒细胞大于 0 .5× 10 9/ L 中位天数是19 d,血小板大于 2 0× 10 9/ L 的中位天数是 2 2 d,骨髓植活直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无 1例发生急性 ~ GVHD,未用 Sim ulect对照组急性 ~ GVHD为 5 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评价慢性 GVHD的 8例均发生慢性 GVHD,均为局限性慢性 GVHD。中位随访 12个月 (范围 9~ 2 4个月 ) ,2例移植相关死亡 ,1例移植后 14个月复发死亡 ,实际无病生存率是 70 % ,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本研究儿童半匹配未去 T细胞骨髓移植应用 Sim ulect,明显降低急性重症 a GVHD发生 ,减少移植相关死亡 ,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联合应用抗生素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期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验性联合抗生素治疗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结合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把202例接受预处理或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感染患者分3组给予经验性治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治疗组84例、单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治疗组78例和头孢类抗生素或喹诺酮类治疗组40例。结果碳青酶烯类联合万古霉素有效率为93%,碳青酶烯类单药组66%,头孢类或喹诺酮类组有效率为30%。结论结合G^+菌分离率和致病率逐年升高特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一线治疗粒缺期感染可能是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恒湘 《中国新药杂志》2012,(17):2035-2037
慢性期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后,虽然大部分患者可显著获益,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不能获得满意疗效。如果患者未获得满意疗效,则依然存在疾病进展风险。因此,对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疗效欠佳的患者,需要考虑转换其他替代治疗,以得到最大获益。研究显示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换用第2代TKI——尼洛替尼治疗获益显著。本文综述了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换用尼洛替尼后的疗效并对换用时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9月及2011年4月,分别给予一HSP家系父子2人行UC-MSC鞘内注射治疗,两个疗程,每次1×106 cells/Kg,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采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标准(MAS)、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及日常生活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第一疗程结束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2人MAS分级、ICARS及ADL评分均降低,两人行走站立稳定性及言语流利程度较治疗前改善;第二疗程结束后1个月与该疗程治疗前比较,2人ICARS及ADL评分降低,儿子肌张力进一步降低,父亲双上肢共济失调减轻。2人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末次治疗结束后随访20个月,父、子俩分别于第二疗程治疗结束7个月及8个月后,症状继续加重。结论 UC-MSC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但疗效不能持久。  相似文献   
5.
单倍相合骨髓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单倍体骨髓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10例单倍相合骨髓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时间、病因、治疗措施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74例接受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病人中10例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病人出现脑出血,感染3例(真菌感染,CMV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各1例),癫痫、格林-巴利综合征、脑病和精神分裂症各1例,因神经系统并发症直接导致死亡的患者4例.结论: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单倍相合骨髓移植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并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尤其是脑出血对病人的威胁较大;单倍相合骨髓移植术后免疫重建缓慢,对相关感染并发症和周围神经的病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析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g-like receptor,KIR)及其配体分子相合与否对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效果的影响。分析了74例KIR基因及其配体分子HLA-Cw的分布频率和特点,同时比较KIR分子配体缺失与否对单倍相合骨髓移植患者总体生存、无病生存、GVHD发生以及复发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9个KIR基因表型中2DL1、2DL4和3DL2-3在所有个体100%分布,其他高频率分布的还有3DP1(98.6%)、2DP1(98.6%)、3DL1(97.3%)、2DL3(97.3%);抑制型基因分布频次是活化型的1.37倍;所有单倍体都含有2DL1、KIR3DL2、3DL3和2DL4,其中每个单倍体中均含有2DL2和/或2DL3。HLA-C14个等位基因中Cw7分布频率最高为37.8%;KIR2DL2/2DL3识别配体Group2(HLA-Cw1,3,7,8,13,14)组占43.2%。32例单倍相合骨髓移植中KIR基因错配发生比例为43.8%,其中9/14例为2DL不相合、5/14为2DL2或3DL1不相合;46对单倍相合骨髓移植中HLA-Cw全相合者29例,不相合者14例,HLA-Cw发生完全错配比例为30.4%,全相合比例为63.4%。14例KIR基因不相合和13例KIR基因相合移植病例中,KIR基因相合组生存率高于KIR基因不相合者(p=0.032);17例KIR分子配体HLA-Cw不相合移植患者的DFS明显高于24例相合者(p=0.024)。按供受者KIR配体是缺失的GVHD矢量组生存率高于非GVHD矢量组(p=0.015)。急性重症GVHD发生与活化型KIR2DS1/2DS2有关,2DS1/2DS2不相合组高发急性重症GVHD同时复发减低,而2DS1/2DS2相合组低GVHD但是复发增多。14例KIR配体不相合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1例复发死亡,而12例KIR配体相合组患者有4例复发死亡。结论: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的主要特点就是HLA不全相合,KIR基因表型不一致性及其配体缺失也是其主要免疫学特征,供者型KIR配体的缺失与移植效果有密切关系,在单倍相合移植中分析KIR基因及其配体对于供者选择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单倍体骨髓移植术后并发Ⅲ~Ⅳ级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应用GM-CSF进行膀胱灌注300μg/d,连用5天。结果:7例患者中有6例完全缓解,1例无效,获得完全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1.3d(范围5~16d)。结论:膀胱灌注GM-CSF治疗骨髓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有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间质干细胞(MSC) 输注治疗骨髓纤维化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例骨髓纤维化转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了HLA全合Allo-HSCT,同时联合输注供者来源体外扩增的MSC.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马利兰+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CSA)+短程甲氨蝶呤(MTX)+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结果 输注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为11.92×108/kg、CD+34细胞为3.73×106/kg、MSC剂量为1.1×106/kg(受者体质量).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 14 d和16 d.+30 d时骨髓染色体为100%供者源,+40 d时出现皮肤I度GVHD.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与骨髓MSC共移植治疗骨髓纤维化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性好,造血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及幼年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JMML)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对3例CMML及2例JMML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在5例患者中均成功植入,除1例JMML死于移植后并发症外,余4例至今无病生存.移植前疾病负荷、染色体核型及Ⅱ-Ⅳ度aGVHD的发生均对CMML的复发率或无病生存率有相关的影响;低剂量预处理方案优于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而HLA的相合度及干细胞的来源均不影响总的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在JMML患者中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失败率明显高于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脾脏的大小及是否行脾切除或者脾区照射对移植结果无影响,而移植年龄、GVHD的发生及HbF的水平对移植复发率均有重要意义.结论: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是治疗CMML及JMML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可行治疗方案及疗效。1999年9月-2007年2月采用清髓性预处理allo—HSCT治疗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4例接受同胞HLA配型全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2例接受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hi—alloBMT)。预处理清髓方案为:全相合移植采用Bu+Cy,单倍体相合并基因骨髓移植采用Cy4-TBI+Ara—C。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方法预防,全相合移植应用环胞菌素A和短程氨甲碟呤,单倍体相合并基骨髓移植除以上药物外还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CD25单克隆抗体及霉酚酸酯。结果表明,全部患者移植后均有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数〉0.5×10^9/L及血小板数〉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11—20)天及20.3(12—28)天,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仅1例发生急性1度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他患者未发生急性或慢性GVHD,1例移植后20个月死于疾病复发,1例移植后18个月死于肺部并发症,其余4例无病生存,中位存活时间51.8(18—108)个月。总之,allo—HSCT治疗MDS可行、有效,提高了年轻MDS患者疾病治愈及长期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