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4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775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8篇
  1篇
中国医学   181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养心通络方辅助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实验室指标血清人软骨糖蛋白(YKL-4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到2019年6月某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活血化瘀养心通络方治疗。观察治疗后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前后YKL-40、hs-CRP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YKL-40、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YKL-40、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76.00%(38/50)明显高于对照组42.00%(21/50)(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药物基础上增加活血化瘀养心通络方治疗可更显著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促进相关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Dys)模型大鼠EGFR/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50只。空白组给予SPF级动物标准饮食喂养,持续至实验结束。造模组采用以120 mg/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灌胃,每只5 m L/kg,1次/d为主,配合自由饮用0.1%氨水溶液及进食含0.03%雷尼替丁的颗粒状饲料,3种因素联合建立CAG伴Dys大鼠模型。28周末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益气化瘀解毒法组(中药组),每组各10只,均给予SPF级动物标准饮食喂养,并且每天灌胃1次,维酶素组予维酶素悬浊液2 m L/kg(即维酶素0.3 g/kg),中药组予益气化瘀解毒中药3 m L/kg(含生药9 g/kg),模型组予生理盐水3m L/kg。12周后即实验第40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选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胃窦部黏膜组织中EGFR、ERK1/2、p-ERK1/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EGFR蛋白表达最高,其次是维酶素组、中药组、空白组;其中,模型组与空白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中药组与维酶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ERK1/2蛋白表达最高,其次是维酶素组、中药组、空白组;其中,模型组、维酶素组与空白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p-ERK1/2蛋白表达最高,其次是维酶素组、中药组、空白组;其中,模型组与空白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中药组与维酶素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法可显著抑制EGFR的高表达及EGFR/MAP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这可能是其治疗CAG伴Dys、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防治胃癌的有效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给予祛湿化瘀方,1剂/d.2个月后统计疗效,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并记录患者的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C和TG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改善更佳,其中胁肋疼痛和便溏两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降低血脂,其症状改善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肺金生方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TKIs)靶向药物耐药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选用NSCLC细胞系HCC827,按0.01、0.05、0.10、0.50和1.0μM浓度梯度诱导构建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采用CCK8法检测耐药株是否构建成功,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耐药株c-MET扩增水平。20只BALB/c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吉非替尼组、肺金生方组和肺金生方+吉非替尼组,每组5只。按每只4×10~7/200μL将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注射于裸鼠后肢皮下,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四组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吉非替尼组给予吉非替尼50mg/kg灌胃;肺金生方组给予肺金生方剂量53.6g/kg灌胃;肺金生方+吉非替尼组给予吉非替尼50mg/kg+肺金生方剂量53.6g/kg联合灌胃给药。给药频次每2天1次,连续给药4周。CCK8法检测耐药HCC827 GR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耐药HCC827 GR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耐药HCC827 GR细胞p-EGFR、p-MET、p-AKT、p-ERK1/2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瘤重无差异[(1.34±0.16)g比(1.41±0.13)g,P>0.05],肺金生方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瘤重明显减轻[(0.77±0.28)g比(1.41±0.13)g,P<0.01],吉非替尼+肺金生方组裸鼠皮下移植瘤明显小于肺金生方组和吉非替尼组[(0.34±0.16)g比(0.77±0.28)g、(1.34±0.16)g,P均<0.01];肺金生方单用或与吉非替尼联用能够明显抑制耐药HCC827 GR细胞的增殖能力[(43.45±4.47)%、(24.25±5.21)%比(100.00±2.14)%,P均<0.01];肺金生方组、吉非替尼+肺金生方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7.40±0.56)%、(12.80±0.72)%比(3.05±0.54)%,P均<0.01];肺金生方组、吉非替尼+肺金生方组c-MET和p-c-ME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并明显抑制下游AKT/ERK1/2磷酸化水平。结论肺金生方或和吉非替尼联用能有效抑制吉非替尼耐药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耐药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MET蛋白表达以及下游AKT/ERK1/2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5.
背景 胸腺是最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在接受射线后易受损造成免疫损伤,目前国内外研制的胸腺防护剂仍存在缺陷,中药因其高效低毒的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 研究补肾解毒方对放射致小鼠胸腺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2019年1月,将90只C57BL/10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单纯放射组、放射+氨磷汀组、放射+补肾解毒方防治结合组和放射+补肾解毒方预防组,每组18只。适应性饲养3 d后,放射+补肾解毒方防治结合组、放射+补肾解毒方预防组每日予以补肾解毒方汤剂灌胃(0.25 ml/只),同时单纯放射组和放射+氨磷汀组予以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连续灌胃10 d,第11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均接受与照射源同等距离的一次性4 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其中放射+氨磷汀组小鼠在照射前30 min于左侧腹腔内注射氨磷汀200 mg/kg。照射后,放射+补肾解毒方防治结合组继续予以补肾解毒方灌胃,余4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在照射后第1、7、14天进行取材,计算胸腺指数,在光镜下观察照射后第7天各组胸腺组织结构。结果 五组小鼠在照射后一般情况均较照射前差,具体表现为活跃度下降、精神状态不佳、皮毛光泽度下降,尤其单纯放射组程度更甚,其中5只小鼠出现毛发块状脱落症状。照射后第1、7、14天,空白对照组胸腺指数均高于其余4组(P<0.01);照射后第7天,放射+氨磷汀组、放射+补肾解毒方防治结合组胸腺指数高于单纯放射组,放射+补肾解毒方预防组低于放射+补肾解毒方防治结合组(P<0.01);照射后第14天,放射+补肾解毒方防治结合组胸腺指数高于单纯放射组、放射+氨磷汀组和放射+补肾解毒方预防组(P<0.05)。空白对照组胸腺结构完整,皮质内可见髓质,中央可见圆形或椭圆形胸腺小体;单纯放射组小梁结构破坏,界限不清,胸腺小体模糊;其余3组病理表现基本一致,部分小梁小叶结构破坏,胸腺小体隐约可见,皮质髓质界限不清,其中放射+补肾解毒方预防组还表现出更多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补肾解毒方能减轻放射所致小鼠胸腺组织损伤,发挥了良好的放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解郁止痛方(JYZT)对偏头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经行为学评分后选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JYZT高剂量(25 ml/kg)组、JYZT低剂量(12.5 ml/kg)组及阳性药物(氟西汀)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结合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的方法诱导偏头痛-抑郁共病模型。各组予以相应药物干预28 d,分别于2、4周时进行体质量测定、行为学测试;4周时,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及Trk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2周、4周时,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4周时,JYZT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②2周、4周时,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格数及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5);4周时,JYZT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的水平运动格数及垂直运动次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③2周、4周时,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4周时,JYZT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④4周时,模型组大鼠海马BDNF、TrkB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P0.05);JYZT高剂量组的BDNF、TrkB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解郁止痛方可显著改善偏头痛-抑郁共病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组织BDNF/Trk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 通过阿尔茨海默病斑马鱼模型,探讨补肾益智方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月龄斑马鱼,随机分成5组,分为空白对照组(n=12)、模型组(n=10)、阳性药组(n=10)、补肾益智方高剂量组(n=11)和低剂量组(n=12)。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均用AlCl3·6H2O配制成浓度为100 μg/L的溶液持续浸泡斑马鱼30 d,每天更换一半的染毒培养液。染毒结束后利用T迷宫实验剔除染毒失败的斑马鱼。造模结束后,分别给予阳性药组多奈哌齐20 μg/mL,高、低剂量组补肾益智方30、10 μg/mL浸泡14 d。给药结束后,通过T迷宫实验检测斑马鱼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元变化;q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在T迷宫测试第4天,模型组潜伏时间为(198.00±45.78)s,补肾益智方低剂量组为(12.75±2.29)s,补肾益智方高剂量组为(7.27±0.90)s,补肾益智方治疗组斑马鱼的潜伏时间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补肾益智方治疗组斑马鱼的端脑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排列变整齐,星型胶质细胞增多;③补肾益智方组斑马鱼脑ACHE活力显著降低(P<0.01)、ChAT活力显著增加(P<0.05);④补肾益智方治疗组斑马鱼脑组织中appb、bace1表达显著降低(P<0.01),sod、cat、nrf2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1),keap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⑤补肾益智方治疗组斑马鱼脑组织蛋白表达情况与qPCR结果一致,APP、BACE1表达显著降低(P<0.01),Nrf2表达显著增加(P<0.01),Keap1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补肾益智方能有效改善AD斑马鱼的学习记忆能力,减少Aβ生成,减轻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88.
目的考察海马补肾丸对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龟龄集组和海马补肾丸组。采用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制备小鼠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计算学习正确率,测定蛋白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采用腹腔注射亚硝酸钠制备小鼠记忆巩固性障碍模型,计算训练、测定学习正确率,测定蛋白含量、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海马补肾丸2.20 g/kg组能显著增加小鼠学习记忆的正确率(P0.05),显著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力(P0.01)。测定时,与模型组比较,海马补肾丸1.10、2.20 g/kg组能显著增加小鼠学习记忆正确率(P0.05),能不同程度增加小鼠大脑SOD含量,降低MDA含量(P0.05、0.01)。结论海马补肾丸能明显改善小鼠的记忆获得、记忆巩固障碍,推测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改善记忆获得能力;通过抗脑组织的氧化损伤,增加大脑SOD含量,降低MDA含量,改善记忆巩固能力。  相似文献   
89.
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ITEM)的影响。方法:将8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予乳果糖+三联活菌溶液)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致肝衰竭ITEM大鼠模型。正常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小时后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小时、24小时各取10只大鼠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病理学、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结果:模型组12小时时ALT和AST较正常组升高(P<0.05),24小时时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大面积坏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在造模后12小时各观察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造模后24小时两组ALT和AST、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减轻。结论:D-gal腹腔注射可建立大鼠肝衰竭ITEM模型,温阳解毒化瘀方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减轻ITEM而达到抗肝衰竭的效应。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方对内毒素血症( endotoxemia,ETM)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内毒素注射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组和解毒化瘀方6小时、12小时、24小时组.眼眶取血,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取肝组织分离线粒体,测定其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在注射内毒素6小时后,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及线粒体MDA的含量升高,线粒体SOD、GSH-Px活性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TNF-α水平及MDA的含量进一步升高,SOD、GSH-Px活性明显下降.与对应的内毒素组比较,经解毒化瘀方处理后,TNF-α水平及MDA的含量均降低,SOD、GSH-Px活性均升高.结论:解毒化瘀方对内毒素刺激Kupffer细胞释放TNF-α有抑制作用,同时减少内源性自由基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