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探索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静息状态下大脑右侧海马的功能连接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了解大脑右侧海马及其功能相关区域在IBS患者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IBS患者及21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选取大脑右侧海马为种子点,比较两组之间大脑右侧海马功能连接的差别。【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大脑右侧海马与右侧扣带回中部、右侧岛叶、左右侧的中央前回的功能连接降低;与左侧额中回、左侧顶上回以及左侧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 本研究证明静息状态下IBS患者大脑右侧海马功能连接存在异常。本研究从功能整合的角度探究IBS患者大脑神经活动的改变,促进我们进一步理解IBS的神经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预测申克孢子丝菌cDNA中编号为Locus_168_Contig_1序列编码的基因及蛋白质结构、功能特征,并进行分子克隆。 【方法】 利用NCBI及Expasy网站提供的BLASTx、SignalIP、InterPro Sca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判断其是否为全长编码序列、同源序列名称,并分析其结构、定位及功能等;将其中的全长编码区利用PCR方法进行扩增后克隆到pET-30a(+)载体,测序验证。 【结果】 该序列是亚精胺合成酶(SPDS)的同源基因,全长序列为1062 bp,包含完整的编码区190 ~ 1 062 bp,编码291个氨基酸,在GenBank中,其与粗糙脉孢菌的SPDS基因同源性最高,达88%。理化性质预测其编码蛋白疏水性高;无质体、线粒体等定位序列,不存在跨膜螺旋结构,为非分泌型蛋白。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与粗糙脉孢菌同源性最高;PCR扩增及测序结果证实目的基因成功克隆进入pET-30a(+)质粒。【结论】 获得申克孢子丝菌SPDS的基因及蛋白结构、功能特点,构建了其重组表达质粒,将为进一步明确其在孢子丝菌病中的致病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远期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 应用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80例高度近视LASIK术后患者及80例术前高度近视患者进行调查,同时对术后患者进行视力、屈光度及近对比敏感度检查,评估术后远期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了解术后常见视觉障碍,评分越高,视觉障碍越严重。【结果】LASIK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8.6 ± 8.2)分,低于术前对照组得分(16.2 ± 8.9)分(P < 0.05)。视觉障碍阳性率发生较高的前6项条目,依次为电脑使用和阅读容易疲劳(28.8%)、近视力感受变差(22.6%)、夜间视物模糊(22.6%)、眼干涩不适(20.1%)、眩光(20%)、夜间驾驶困难(17.5%)。其中电脑使用和阅读引发视疲劳与术后视力、高空间频率(18cpd)呈负相关(r = -0.257、-0.265);近视力感受变差与术后视力呈负相关(r = -0.306),与术后屈光度存在正相关(r = 0.270);夜间视物模糊与术后视力、低空间频率(3cpd)存在负相关(r= -0.436,-0.226),与术后屈光度存在正相关(r= 0.478);眩光与术后视力、各空间频率存在负相关(r = -0.265 ~ -0.408),与术后屈光度存在正相关(r = 0.342);夜间驾驶困难与术后视力、高空间频率(18cpd)呈负相关(r =-0.351、-0.249),与术后屈光度存在正相关(r = 0.369)。【结论】 LASIK手术能有效改善高度近视患者远期的视觉生活质量。电脑使用和阅读容易疲劳是LASIK术后远期高度近视患者最常见视觉障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BCP、PreC和C区基因突变率及突变热点与HBV母婴传播免疫失败的关系。【方法】 选取血清HBsAg阳性且HBV DNA定量>1000U/mL的孕妇,以所分娩的新生儿是否发生免疫失败和孕妇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将孕妇分为免疫失败组(19例)和对照1组(免疫成功且HBV-DNA定量≥1.0 × 107 U/mL,48例)、对照2组(免疫成功且HBV-DNA定量<1.0 × 107 U/mL,38例)。对3组孕妇血中HBV进行BCP/PreC/C区基因PCR扩增和测序,比较3组的突变率和突变位点的不同。【结果】免疫失败组与对照1组间HBVDNA定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均大于对照2组(P < 0.05);BCP、PreC、C区基因突变率,免疫失败组与对照1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均低于对照2组(P < 0.05)。突变热点ntA1762T、ntG1764A、ntG1896A在3组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CP/PreC/C区基因突变率与HBV DNA定量有关,但未见其与HBV母婴传播免疫失败有明显相关性;也未见tA1762T、ntG1764A、ntG1896A等突变热点与免疫失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陕西流动儿童心理复原力特征。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用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1)女生在自我效能、同理心、自我觉察、社会期望与关系和同伴关系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男生;(2)父母感情对流动儿童心理复原力中的学校期望和家庭关系项目得分及复原力总分的影响作用显著;(3)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复原力中的同理心、自我觉察、学校期望、家庭关系、家庭事务参与和社会期望与关系项目得分和复原力总分的影响作用显著。结论 (1)流动儿童心理复原力水平令人堪忧;(2)流动儿童心理复原力体现出性别差异;(3)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浓厚的亲子关系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索甲钴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123例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肌肉注射甲钴胺联合康复治疗,B组给予肌肉注射甲钴胺治疗,C组单给予康复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runnstrom分期变化、简式Fugl-Meg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分值的变化。结果 A组较治疗前HAMD、VAS分值明显下降,FMA、BI分值明显升高,Brunnstrom分期明显改变,HCY水平明显下降;B组HCY水平、HAMD有所下降,VAS、FMA、BI分值及Brunnstrom分期无明显变化;C组各项分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抑郁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与抑郁的发生有关,抑郁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甲钴胺联合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明显改善其抑郁的状况,且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值得推广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于涛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23(11):725-732
 【摘要】 目的 研究Plumbagin对人类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系的抗肿瘤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Plumbagin处理NL9980细胞系,采用MTT法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药物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系诱导凋亡的作用,采用Boyden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对体外侵袭力的抑制作用;以IC50 Plumbagin处理NL9980细胞系,于处理后6、24及48 h收获细胞,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bcl-2、bax、VEGF和CYCD1等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MTT法显示Plumbagin明显抑制NL9980细胞系的细胞增殖,IC50为7.5 μmol/L;Plumbagin对NL9980细胞系具有体外诱导凋亡作用,且明显抑制其体外侵袭能力,Bodyen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对照组和Plumbagin组平均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61.59±47.32和26.58±9.07。Plumbagin处理NL9980细胞系后不同时间点检测结果显示,bcl-2、VEGF和CYCD1基因表达均逐渐减低,bax基因表达逐渐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lumbagin对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系具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Plumbagin可能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其抑癌作用,显示了其成为抗大细胞肺癌药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28.
性逆转综合征是一种性分化异常疾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和性表型相反,包括46,XX男性和46,XY女性2型.其发生机制包括Yp-Xp末端易位、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易位、存在未能检出的XX/XY嵌合、SOX9基因过度表达或缺失、参与性别决定的其他基因或分子发生突变等.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异质性,46,XX男性多因婚后不育就诊,46,...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对肝肾功能受损伴腹腔积液的晚期癌症患者中重度疼痛的镇痛效果、安全性、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晚期癌症伴肝肾功能受损的慢性持续性中重度疼痛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6例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患者(简称芬太尼组)为试验组,以42例使用硫酸吗啡控释片(商品名:美施康定)的患者(简称吗啡组)为对照组,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肝肾功能变化指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止痛效果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0.07、0.01、0.04,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便秘、排尿困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2、3.96,均P<0.05),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2、0.54、0.54、0.02,均P>0.05),经对症治疗处理大部分不良反应均可缓解或消失;芬太尼组治疗前后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1.67、0.91、0.11,均P>0.05),而吗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59、49.17、42.12、36.23,均P<0.05);两组患者食欲、精神、睡眠、疲乏、日常生活、面部表情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吗啡组t值分别为3.37、4.40、2.07、5.66、4.48,均P<0.05;芬太尼组t值分别为2.03、2.27、3.59、4.16、2.79,均P<0.05),芬太尼组精神状况改善较明显(t=2.93,P<0.05)。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对肝肾功能受损伴癌性腹腔积液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相近,止痛效果较好,芬太尼透皮贴剂不良反应较硫酸吗啡控释片轻;对肝肾功能影响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细菌化验技术水平,保障出厂食品的卫生质量。方法 对21 家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细菌化验室进行现场察看和询问调查。结果 化验室布局基本达到要求,仪器设备较缺乏,操作制度不全,只有少数化验室制订了操作制度,只有71 .43% 的化验室按GB4789 - 94 的标准进行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和人员素质也有一定的差距。结论 要保证出厂食品的质量,必须加强化验室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