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判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在判断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临床意义.万法144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肾炎患者,根据病变肾小管-间质累及的程度半定量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分别测定其尿RBP、溶菌酶、NAG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敏感性以及与小管-间质损伤的病因及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尿RBP水平与尿溶菌酶具显著相关性(r=0.462,P<0.01),与尿NAG酶无明显相关性(r=0.013,P>0.05).144例患者中RBP升高者104例(72.2%),溶菌酶升高者48例(33.3%),NAG酶升高者100例(69.4%).尿RBP升高者中80.8%患者的NAG酶,40.4%患者的溶菌酶同时升高;溶菌酶升高者中RBP同时升高者91.67%;NAG酶升高者中RBP同时升高者84%.尿RBP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溶菌酶(P<0.01).尿RBP排泄与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轻度、中度及重度病变三组分别为0.57(0.05~111.3)mg/L,4.84(0.06~200)mg/L,30.5(0.07~360)mg/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尿RBP显著高于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分别为59.5(1.85~360)mg/L、7.28(0.2~55)mg/L,P<0.05.结论尿RBP较溶菌酶更能敏感地反映肾小管损伤及其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烙灸疗法对髓核细胞中VEGF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烙灸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采用公认尾椎椎间盘腰椎硬膜外埋置法造模1个月后进行干预.烙灸组在腰椎局部行烙灸疗法,1次/d,每次10 min.模型组大鼠固定器上固定10 min,每天1次,不予其他干预.空白组大鼠不予造模和干预.三组...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大鼠低亲和力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SDCT1)对枸橼酸及草酸的转运特点。方法克隆出大鼠SDCT1全长cDNA基因。应用爪蟾卵母细胞异源性表达SDCT1,并使用双电极电压钳法记录通道电流。通过改变灌流液中枸橼酸、草酸的浓度,以及两种底物转运时钠离子的浓度及pH值,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SDCT1对枸橼酸及草酸的转运均为底物浓度及钠离子依赖。pH值变化显著影响2者的转运。但低pH对草酸的转运影响要远大于枸橼酸。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虽然升高尿液pH值可以抑制枸橼酸的重吸收,发挥其抑制钙盐沉积的功能。但过度地碱化尿液也会使草酸的重吸收受到抑制,使草酸大量存留在尿中而导致结行。保持适当的尿酸碱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4.
本文总结了我院诊断的21例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探讨了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诊断标准。特别指出对有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如头部 CT 显示基底节和(或)基底节外对称性多发性脑钙化提示其为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此征有助于不典型病例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5.
机体能维持内环境pH值相对恒定,正常情况下,是通过肾脏排酸保碱的方式来调节的。肾脏可将全部滤过的碳酸氢盐重吸收,将H+分泌入肾小管,由终尿中排出。前者主要是近端小管的功能,后者主要是远端小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46.
5-羟色胺能神经传递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以及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SSRI)的药效发挥,但其根本的分子机制并不十分清楚。Lazdunski等在Nat Neurosci上报道,敲除钾离子通道TREK1(该基因受5-羟色胺调控并受某些SSRI抑制)后显示出抗抑郁的效应,因此它可能成为新的抗抑郁药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47.
生物人工肾小管体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净化技术的出现使肾衰病人的总体预后大有改善 ,但至今血液净化仍局限于肾小球功能的替代 ,仍不能在体外进行肾小管功能的替代。肾脏 ,特别是肾小管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参与激素代谢、产生细胞因子方面有重要作用 ,如果能通过某种方法在体外模拟替代肾小管的功能 ,那对肾替代疗法将是一个极大的完善。本实验于 1999~ 2 0 0 0年采用猪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 (LL C- PKI)体外培养 ,然后将细胞植入空心纤维内腔制作生物人工肾小管 (RAD) ,继续培养后测定其功能 ,从方法学的角度对人工肾小管的构建过程进行研究 ,并取得成功 ,证明其在体…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高尿酸条件下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Urate anion exchanger 1,URAT1)、葡萄糖转运体9(glucose transporter 9,GLUT9)、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0(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10,OAT10)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1)研究不同剂量尿酸对小鼠血尿酸水平的影响:遵循随机化原则将5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尿酸每天100、200、300、400mg/kg剂量组。每天2次腹腔注射尿酸磷酸盐溶液,共造模14天,确定最佳剂量。(2)确定最佳剂量后,小鼠腹腔注射最佳剂量尿酸每天300 mg/kg,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在给予尿酸1、3、7、14天处死小鼠,用磷钨酸法测定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尿酸含量,用RT-PCR检测小鼠肾脏尿酸盐重吸收转运体URAT1、GLUT9、OAT10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腹腔注射尿酸每天300 mg/kg及400mg/kg能有效升高小鼠血尿酸水平(P<0.01),但400 mg/kg组小鼠死亡率高。而尿酸100、200 mg/kg组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300 mg/kg为最佳剂量;(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尿酸水平在造模1、3、7、14天均升高(P<0.05),造模成功;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匀浆尿酸含量在造模1天显著升高(P<0.01);而造模3天、7天及14天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脏GLUT9基因表达水平在1、3、14天均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脏URAT1和OAT10基因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尿酸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上,模型组GLUT9基因在给予尿酸1、3、14天后表达均上调,但URAT1、OAT10的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9.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由于近端肾小管对碳酸氢盐离子的重吸收障碍和(或)远端肾小管分泌铵或氢离子的能力受损,造成机体酸碱平衡紊乱致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的一组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肾小管一间质疾病常见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破裂型椎间盘突出后重吸过程中新生血管的长入与炎性反应的存在.方法 将20只SD雄性大鼠,经手术切除尾椎椎间盘.埋植在背部硬膜外.造成破裂型椎间盘突出模型.动物30d后处死,取埋植的髓核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30d后椎间盘组织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椎间盘组织中新生血管与巨噬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结论 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确实有新生血管的长入与炎性反应的存在,其可能在椎间盘突出重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