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07篇
  免费   9360篇
  国内免费   7685篇
耳鼻咽喉   707篇
儿科学   2078篇
妇产科学   1372篇
基础医学   11915篇
口腔科学   1329篇
临床医学   23510篇
内科学   18726篇
皮肤病学   1572篇
神经病学   3585篇
特种医学   35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2篇
外科学   7452篇
综合类   48047篇
预防医学   11747篇
眼科学   1396篇
药学   20076篇
  314篇
中国医学   14479篇
肿瘤学   5551篇
  2024年   1606篇
  2023年   5076篇
  2022年   4343篇
  2021年   5596篇
  2020年   5498篇
  2019年   5766篇
  2018年   2818篇
  2017年   4748篇
  2016年   4641篇
  2015年   5227篇
  2014年   7274篇
  2013年   6919篇
  2012年   9143篇
  2011年   9873篇
  2010年   8639篇
  2009年   8350篇
  2008年   9854篇
  2007年   8843篇
  2006年   7687篇
  2005年   8272篇
  2004年   6974篇
  2003年   6768篇
  2002年   5269篇
  2001年   4576篇
  2000年   3683篇
  1999年   3102篇
  1998年   2668篇
  1997年   2577篇
  1996年   2332篇
  1995年   2160篇
  1994年   1802篇
  1993年   1187篇
  1992年   1003篇
  1991年   953篇
  1990年   811篇
  1989年   826篇
  1988年   228篇
  1987年   175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蛋白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与乳腺癌其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增生组21例、导管内癌组10例、浸润性导管癌68例病灶内EMMPRIN、VEGF-C和LVD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乳腺增生组比较,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增生组的LVD为(8.38±3.18),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分别为(9.80±2.78)、(10.82±5.51),三组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和VEGF-C的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EMMPRIN和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5)。结论 VEGF-C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MMPRIN和VEGF-C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2.
宫颈癌对妇女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关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仍在研究中。近年研究发现一种多功能核蛋白,即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eath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Daxx),其与细胞内蛋白或病毒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节细胞凋亡、转录调控、抗病毒等细胞活动,在不同途径中发挥不同的生理或病理作用。通过对Daxx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综述Daxx的一般特性和研究现况及其在宫颈病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究翁连解毒汤治疗浊毒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浊毒内蕴型UC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翁连解毒汤,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T细胞、NK细胞、炎性反应因子、凝血功能、生命质量变化,完成治疗后总结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NK细胞、T淋巴细胞组成、CR、TNF-α、IL-1 β、ESR、内毒素、IL-10、FIB、PLT、APTT改善方面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临床总有效率和组织病理学疗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翁连解毒汤能抑制浊毒内蕴型UC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5.
摘要:目的:比较循经透穴针法与常规针刺在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门诊踝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选穴基础上,运用循经透刺针法,选择足运感区,患侧瞳子髎穴透曲鬓穴。通过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SF-MPQ)、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FMA)等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min、连续治疗3天作系统评价。治疗3天后,观察整体疗效和病人满意度的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3天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结果:2组治疗30min、治疗3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治疗对疼痛的缓解均有效,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30min与治疗3天时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FMA评分更低(P<0.05),治疗3天后整体疗效与患者满意度,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NF-α与IL-10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TNF-α与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踝扭伤均有明显疗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放置腹膜前引流对术后血肿及血清肿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TAPP手术。试验组放置腹膜前引流管,对照组不放置引流管。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血肿及血清肿发生率差异。 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手术及随访。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疝位置、疝分型、手术时间、住院花费、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发热发生率、急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和3个月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年随访均观察到1例复发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2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的病例。 结论TAPP中,放置腹膜前引流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肿和血清肿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感染和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血清标志物模式、HBV-DNA载量及肝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孕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监控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1月在我院产检的76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肝功能指标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HBVDNA载量进行研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孕妇HBV-DNA阳性率及病毒载量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ALT升高程度与HBV-DNA载量具有一定相关性(r=0.255,χ^2=80.150,P=0.000);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间HBV-DNA阳性率、ALT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大三阳孕妇中高病毒载量比例高,应加强乙肝孕妇孕期各项指标的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分析Cys C(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验在诊断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9例原发性高血压疑似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99mTc-DTPA(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清除率为标准,将1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肾损伤组与对照组,肾损伤组63例,对照组96例,均进行Cys C检测,分析Cys C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肾损伤组患者血清Cys 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早期肾损伤组血清Cys C>1.26 mg/L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验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