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24篇
  免费   1333篇
  国内免费   11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069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5564篇
内科学   622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184篇
特种医学   14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660篇
综合类   8359篇
预防医学   158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157篇
  81篇
中国医学   5908篇
肿瘤学   216篇
  2024年   285篇
  2023年   868篇
  2022年   780篇
  2021年   1096篇
  2020年   1150篇
  2019年   1038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916篇
  2016年   984篇
  2015年   1146篇
  2014年   2069篇
  2013年   1893篇
  2012年   2245篇
  2011年   2396篇
  2010年   2021篇
  2009年   1791篇
  2008年   1825篇
  2007年   1553篇
  2006年   1451篇
  2005年   1392篇
  2004年   1136篇
  2003年   924篇
  2002年   740篇
  2001年   579篇
  2000年   485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41.
目的 :分析膝关节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撕裂的MRI征象,提高对ACL撕裂的术前诊断和评估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急性ACL撕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征象。结果:117例MRI直接征象主要为ACL纤维中断或部分不连续、弥漫性增粗并信号增高、走行异常、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间接征象主要为胫、股骨外侧髁的"对吻性"骨挫伤或骨折、后交叉韧带曲率增大、胫骨前移位、内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半月板撕裂。评估分析5种MRI直接征象得出,ACL走行异常具有相对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5种MRI间接征象均诊断特异度高而敏感度低。结论 :MRI直接征象能较准确地诊断急性ACL撕裂,并评估其撕裂程度,可作为主要诊断依据;而MRI间接征象特异度较高、敏感度相对较低,不能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但对明确诊断具有较大帮助,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42.
目的通过对膝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髓及半月板进行MR-病理对照分析,探讨膝RA的MRI特点及病变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月—2014年12月间确诊为膝RA并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1例病人(共13只膝关节)资料。评价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髓及半月板的MRI表现,并在显微镜下对观察膝RA病人膝关节各部位组织的病理学特点。当细胞成分不确定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细胞种类。对关节软骨损伤MRI分级和半月板损伤MRI分度以及不同部位关节软骨下骨髓水肿和关节软骨、半月板损伤的病理学表现分度进行分析,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位于裸区和远离裸区的软骨下骨髓水肿的病理学表现分度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膝RA病人中大部分病人的MRI关节软骨破坏程度为4级,半月板破坏程度为4度。MRI显示52处软骨下骨髓水肿的部位中有18处(34.6%)于骨髓水肿上方覆盖有关节软骨且远离裸区,而34处(65.4%)的骨髓水肿位于裸区且邻近滑膜。在软骨下骨髓水肿的病理学表现中,纤维化、骨小梁镶嵌样结构及淋巴细胞浸润为最常见的表现。位于裸区和远离裸区骨髓水肿的两组间各种病理学表现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关节软骨破坏的病理学表现中,纤维环、关节软骨破坏变薄及关节软骨增生为最常见的镜下病理表现。在全部13只切除的膝关节共26个半月板标本中,仅发现5个(19.2%)残留半月板标本,在MRI上均表现为萎缩、变薄,信号不均,其最常见的病理学表现为纤维化和吞噬包裹钙化碎片。结论晚期膝RA病人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破坏严重,骨髓水肿可发生于关节裸区或远离裸区部位,提示膝RA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导致病人关节功能严重减退甚至丧失。  相似文献   
943.
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收治髌股关节炎患者156例, 其中男62例, 女94例;年龄45~61岁, 平均52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反复肿胀、疼痛, 上下楼、蹲下起立时疼痛加重。采用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及Kujala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估, 并将软骨损伤程度进行分级后评估疗效。结果:术后149例获得随访, 时间10~18个月, 平均(14.8±3.5)个月, 切口均愈合良好, 未见并发症。Lysholm评分由术前73.29±4.48提高到术后80.93±4.21,Kajala评分由术前68.34±6.22提高到术后76.48±6.54,软骨损伤Ⅰ-Ⅲ级者术后疗效较好, 软骨损伤Ⅳ级者疗效较差。结论: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可明显缓解膝前疼痛, 改善膝关节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延缓关节炎进程。  相似文献   
944.
杨光  杨晓迪  王刚  杨晨  谷贵山 《中国骨伤》2015,28(12):1099-1101
  相似文献   
945.
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假体用于外翻膝的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昆鹏  张雪冰  张国栋  杨光  齐欣 《中国骨伤》2015,28(10):897-902
目的:比较外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旋转平台和固定平台两型假体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由同一医师进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的17例(23膝)进行回顾性随访研究,其中男2例,女15例;年龄48~75岁,平均61.5岁。术前诊断为骨性关节炎14例(1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4膝),所有膝关节有外翻畸形。其中9例(12膝)使用固定平台型假体(PFC Sigma),8例(11膝)使用旋转平台型假体(PFC Sigma RP).术前和术后随访行KSS、HSS、WOMAC评分,测量关节活动度、胫股角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患者膝外翻畸形均得到矫正,术后末次随访的KSS、HSS、WOMA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固定平台组和旋转平台组在术后KSS、HSS、WOMAC评分以及胫骨角、膝关节活范围改善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末次随访膝关活动范围固定平台组(101.8±8.8)°与旋转平台组(108.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平台组没有发现垫片脱位,两组术后均无感染、腓总神经麻痹、脱位、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X线检查未见假体骨溶解及松动发生。结论:外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使用旋转平台和固定平台型假体均能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两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镇痛或静脉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51~71岁,体重50~77kg,随机均分两组:PCIA组和患者自控股神经镇痛组(PCNA组)。PCIA组:术后持续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置管,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12、24和48h时采集股静脉血,检测IL-6及IL-10浓度。观察并记录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评分。记录尿潴留、低氧血症(SpO290%)、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追加哌替啶例数。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PCNA组术后6、12hIL-6和术后6、12、24h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6h时PCIA组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VAS评分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恶心、嗜睡、追加哌替啶例数明显增加(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以减轻TKA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4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338-1341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缝线锚钉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2月对33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完全断裂应用缝线锚钉进行重建,男21例,女12例;年龄23~67岁;均无合并膝关节内损伤,其中股骨止点断裂18例,胫骨止点断裂15例。随访时间18~36个月,根据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并与对侧膝关节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末X线片检查显示未见缝合锚钉松动、脱落和移位。膝关节应力试验阴性,术后膝关节稳定,平均Lysholm评分(93.21±7.42)分,与对侧膝关节功能评分(94.73±10.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60.05)。优17例,良12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8%。[结论]应用缝线锚钉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术后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不需二次取出手术的优点,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完全断裂重建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4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9):1768-177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60例重度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FTS组)及对照组(传统组)。比较两组HAMA评分、膝关节HSS、WOMAC评分、生存质量评分SF-36、膝关节ROM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24 h血红蛋白值、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前及出院时HAMA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ROM恢复时间、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FTS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患者血红蛋白测定、满意度FTS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TS组术后1、3、6个月的WOMAC、HSS评分FTS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SF-36各项目评分FTS组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可有效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其住院体验,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1):2014-2015
[目的]探讨分析降钙素、臭氧、透明质酸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臭氧和透明质酸钠治疗;B组采用肌肉注射鲑降钙素联合关节腔内注射臭氧和透明质酸钠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周。[结果]所有病例都获得12个月随访。治疗5周及12个月后,两组统计资料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注射降钙素联合关节腔内注射臭氧和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以进一步完善围术期肢体康复训练。方法对2013年4—10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 BMI)、术前诊断、麻醉方式、术后抗凝方式、止血带使用时间、围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假体类型等对术后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比较BMI≤25 kg/m2患者与BMI>25 kg/m2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上10 cm周径变化值时发现,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70,P<0.05);根据年龄分为<60岁、60~70岁和>70岁3组,三组间术后肢体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止血带使用时间与肢体肿胀程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两者无相关性(P>0.05)。性别、麻醉方式、抗凝方式等对术后肢体肿胀均无影响(P>0.05)。二分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KA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包括BMI、围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值及假体类型(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肢体肿胀容易发生,其肿胀程度与患者BMI、围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及假体类型呈相关性,应制定个体化护理对策,减轻患者术后肢体肿胀,优化患者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