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0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35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06篇
临床医学   340篇
内科学   30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52篇
特种医学   21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88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71篇
  4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由加拿大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等在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以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片状或斑点状改变。  相似文献   
92.
魏璇  金国宏  哈若水 《山东医药》2012,52(46):28-31
目的通过对高级别及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测量分析,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束成像(DTT)在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星形细胞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Ⅰ~Ⅱ级者14例、Ⅲ~Ⅳ级者16例。分别测量其肿瘤实质区、瘤周区(肿瘤实质区外1.5 cm的范围)与正常脑组织的平均ADC值和FA值,观察不同分级的星形细胞瘤对白质纤维束形态及结构的影响。结果 30例星形细胞瘤的FA图、ADC图中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健侧区组织信号强度明显不同,肿瘤实质区及瘤周区的FA值及ADC值较正常脑组织明显减低。FA图及DTT图显示Ⅰ~Ⅱ级的肿瘤纤维束多呈稀疏、移位,以推移周围邻近白质为主,与邻近白质边界清楚;Ⅲ~Ⅳ级的肿瘤则以破坏与浸润白质纤维束为主,边界相对模糊;DTT图中Ⅲ~Ⅳ级肿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受压、偏移或变形移位。与Ⅰ~Ⅱ级患者FA值比较,Ⅲ~Ⅳ级患者肿瘤实质区及瘤周区的FA值均明显减低(P均<0.05),Ⅲ~Ⅳ级患者的肿瘤实质区ADC值较Ⅰ~Ⅱ级者明显减低(P<0.05)。Ⅰ~Ⅱ级与Ⅲ~Ⅳ级患者瘤周区ADC值相近(P>0.05)。结论磁共振DTI有助于确定肿瘤分级、区分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DTT可清晰显示不同级别星形细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脑小血管病(SVD)的关系.方法 选择SVD患者121例(SVD组),其中腔隙性脑梗死(U)患者52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L)患者45例、LI合并WML患者24例,另选颅脑MRI正常的高血压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生化指标,并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VD组年龄、血UA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调整年龄、血糖等因素影响后,血UA水平是WML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9,95% CI为1.57~4.53,P<0.05).结论 血UA水平增高是WM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4.
蒋超  王建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383-3384
目的 探讨脑白质损伤患者血液中碱性髓鞘蛋白及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表达水平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及诊断标志物.方法 根据头颅 MRI检查结果随机选取脑白质损伤患者36例及非脑白质损伤患者4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碱性髓鞘蛋白及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水平,相关分析评价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白质损伤患者及非脑白质损伤患者血清中碱性髓鞘蛋白的水平分别为(3.52±1.09)μg/L与(1.79±0.70) μ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白质损伤患者及非脑白质损伤患者血浆中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水平分别为(1.57±0.51)μg/ml与(0.72±0.25) μ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液中碱性髓鞘蛋白及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4(P <0.05).结论 脑白质损伤患者血液中碱性髓鞘蛋白及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可能参与了脑白质损伤的过程,碱性髓鞘蛋白的检测可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6例上海友谊社区2010年1月~2011年3月就诊患者,根据颅脑磁共振的结果分为脑白质疏松组43例及非脑白质疏松组43例,收集患者动态血压检查结果:(1)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及相应标准差;(2)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及相应标准差;(3)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及相应标准差.血压变异性计算:以相应时段的动态血压标准差除以动态血压的平均值所得的变异分数表示.结果 脑白质疏松组血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非脑白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通过随访研究,探讨静息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和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38例45~75岁之间的经头颅MRI证实的SCI患者,对SCI的部位及LA的程度进行登记.采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o assossment,Mc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分析不同部位的SCI及不同程度的LA分别对MoCA分值的影响.12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观察血管事件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138例SCI中121例有LA改变MoCA平均分值(27.73± 1.79),MoCA<26为16例(11.59%).所有患者MoCA总分值之和为3827分,比总分减少313分,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减分103分,注意力减分90分,延迟回忆减分64分,抽象减分25分,语言减分15分,命名减分11分,定向障碍减分5分.单因素分析发现SCI分布范围越广,特别同时累及丘脑者,MoCA分值越低;LA程度越重,MoCA均值也越低,且年龄增大、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与MoCA降低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但是,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只有糖尿病及累及丘脑的多发性SCI与MoCA分值降低有明确关系(P<0.05).12个月后随访,MoCA的减分率为2.99%,症状性脑卒中的转化率为9.65%.结论 SCI和LA不仅仅是单纯的神经影像学改变,可能也是认知功能损害和卒中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中糖尿病或累及丘脑的多发性SCI是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脑白质疏松(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能力,并了解lA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特点。方法应用MoCA量表及MMSE量表对56倒LA患者及50例对照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测试结果,并比较两量表对LA组中VCI患者的诊断能力。结果LA组的MoCA总评分(20.34±3.0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2.20±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O.01);其中,LA组的命名、语言、抽象、定向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2,3.43,4.02,5.35;P〈0.01)。LA组的MMSE总评分(27.54±1.36)分低于对照组(28.06±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其中LA组的定向力及延迟回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68,2.60;P〈0.05)。在LA组中,MoCA诊断VCI的敏感度为93.9%、特异度63.6%、假阳性率36.4%、假阴性率9.1%、阳性预测值91.3%、阴性预测值70.0%、诊断符合率84.2%、约登指数0.569;MMSE诊断VCI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6.7%,90.9%,6.7%,73.3%,92.3%,23.3%,43.4%,0.176。结论LA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表现在命名、语言、抽象、定向力及延迟回忆等方面。MoCA量表在筛查LA患者认知功能方面比MMSE量表更敏感。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脑小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16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120例脑白质病变患者(脑白质病变组)及158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水平,记录3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充足、缺乏、不足的比例,并进行血清25(OH)D与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清25(OH)D缺乏患者比例高于健康组(43.6%比23.4%),脑白质病变组血清25(OH)D缺乏患者比例高于健康组(39.2%比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每降低10 ng/ml时,腔隙性脑梗死组回归系数为0.24(95%可信区间为0.03~0.48,P<0.05),脑白质病变组比值比为2.11(95%可信区间为1.50~3.26,P<0.05);血清25(OH)D缺乏时,腔隙性脑梗死组回归系数为0.53(95%可信区间为0.05~0.89,P<0.05),脑白质病变组比值比为2.85(95%可信区间为1.28~6.32,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显著相关,可通过监测血清25(OH)D水平预防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利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概率纤维束示踪技术(PFT)和图论法研究主观性记忆力减退(SMD)老年人脑白质网络改变。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2例SMD老年人,年龄59~75岁,既往无神经精神疾病史,并随机选取28例无记忆力减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HC)组,年龄61~75岁,所有被试均完成3.0 T MR 3D T1WI和DTI。利用PANDA及GRETNA软件对DTI原始数据进行批运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间脑网络的平均聚类系数(Cp)、特征路径长度(Lp)、标准化Lp(γ)、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λ)、小世界性(ζ)、全局效率(Eglob)、局部效率(Eloc)、节点效率(Ne)和节点最短路径长度(NLp)进行统计学分析,网络矩阵阈值设置为5%~50%,间隔5%,共计10个阈值,控制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为协变量。结果 SMD组与HC组脑白质网络均呈现小世界网络特点,即γ1(SMD:3.65±0.77,HC:3.74±0.79),λ≈1(SMD:1.35±0.03,HC:1.35±0.04)。当阈值设定为5%、30%和35%时,SMD组Cp较HC组明显减低(P0.05)。10个阈值下SMD组Eloc较HC组明显减低(P0.05)。SMD组后扣带回和额下回岛盖部Ne较HC组明显减低,而NLp明显增大(P0.05)。结论 SMD老年人脑网络具有小世界的一般特点,但部分区域节点传输效率减低,后扣带回和额下回岛盖部的网络属性改变可能与主观记忆力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00.
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激增,但目前仍没有特效治疗方案,为延缓病情甚至减少疾病的发生,前期诊断和干预变得尤其重要,主观认知下降(SCD)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阶段,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影像学检查作为其诊断的一个重要工具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中弥散张量成像(DTI)对白质损伤极其敏感,现对DTI在主观认知下降上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