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概率纤维束示踪技术(PFT)和图论法研究主观性记忆力减退(SMD)老年人脑白质网络改变。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2例SMD老年人,年龄59~75岁,既往无神经精神疾病史,并随机选取28例无记忆力减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HC)组,年龄61~75岁,所有被试均完成3.0 T MR 3D T1WI和DTI。利用PANDA及GRETNA软件对DTI原始数据进行批运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间脑网络的平均聚类系数(Cp)、特征路径长度(Lp)、标准化Lp(γ)、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λ)、小世界性(ζ)、全局效率(Eglob)、局部效率(Eloc)、节点效率(Ne)和节点最短路径长度(NLp)进行统计学分析,网络矩阵阈值设置为5%~50%,间隔5%,共计10个阈值,控制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为协变量。结果 SMD组与HC组脑白质网络均呈现小世界网络特点,即γ1(SMD:3.65±0.77,HC:3.74±0.79),λ≈1(SMD:1.35±0.03,HC:1.35±0.04)。当阈值设定为5%、30%和35%时,SMD组Cp较HC组明显减低(P0.05)。10个阈值下SMD组Eloc较HC组明显减低(P0.05)。SMD组后扣带回和额下回岛盖部Ne较HC组明显减低,而NLp明显增大(P0.05)。结论 SMD老年人脑网络具有小世界的一般特点,但部分区域节点传输效率减低,后扣带回和额下回岛盖部的网络属性改变可能与主观记忆力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aims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技术能够检测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 Correlation with 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seems to be feasible using this technique. We aimed to应用DTI检查leukoaraiosis (LA)病灶的fraction anisotropy (FA)值 and 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与LA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常规MRI检查正常的脑白质微结构在DTI 中的变化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LA 患者和30名健康老年人行DTI 检查,测量LA病灶和正常白质区域的DCavg、FA值。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LA程度越严重,DCavg值越高,呈正相关;FA 值越低,呈负相关。神经心理学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 与LA患者的正常脑白质区域的DCavg、FA值明显相关,尤其是前角白质、半卵圆中心的正常脑白质。结论 DTI 检查LA ,其DCavg、FA值显示出特征性的改变,DTI能够发现常规MRI检查正常的脑白质微结构改变,且这种改变与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3.
脑灰质异位MRI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灰质异位MRI的特征。方法 分析19例脑灰质异位的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根据脑灰质异位的形态和颁布可将其分为:室管膜下型(7例),T1WI见双侧室管膜下多个光滑的结节状灰质信号的块影,部分结节突入脑室,使之受压变形;皮质下局灶型(8例),T1WI见异位的灰质呈结节状,或向侧脑室方向深入脑白质区的板状或脑回样;带状型(双皮质型)(1例),T1WI见异位灰质呈带关弥漫颁布于脑白质内,形成“双皮质”状;混合型(3例)、IR-TSE/T1WI见室管膜下及皮质下结节状的异位灰质。结论 脑灰质异位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资料与方法 总结和分析临床证实的1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表现。结果 (1)脑白质异常信号7例,主要分布于侧脑室旁的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为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呈对称分布。(2)苍白球斑点状异常信号4例,其中3例为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1例为右侧苍白球短T1、长T2信号并左侧黑质点状长T1、长L信号。(3)侧脑室旁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对称长T1、长T2信号并基底节异常信号8例。有7例并双侧苍白球异常信号,3例为长T1、长T2信号,4例为短T1、长T2信号;1例并右侧内囊及左侧尾状核头部短T1、长T2信号。结论 MRI是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 4种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方法对 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术前检查 ,分别将 4种方法的MRI与病理结果相对照 ,分析子宫腺肌病在不同技术MRI中的表现特点 ,探讨 4种MRI方法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8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 30例 ,31~ 5 6岁 ,平均 41岁 ,术前均行MRI盆腔检查 ,并于检查后 2周内行全子宫切除术 ,且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1.2 仪器及成像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 1.5T超导型MR扫描仪 (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MRA(CE-MRA)对糖尿病腹部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3.0T磁共振,对36例拟诊有腹部至下肢动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行CE-MRA和DSA检查,并将其分为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10段进行分析.结果:36例CE-MRA与DSA比较,CE-MRA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病变检出率无差异(P>0.05),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及动脉闭塞3种血管病变显示无差异(P>0.05).CE-MRA显示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病变多于DSA(χ2=5.94 P=0.02),髂内动脉、股深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病变检出率高于DSA(P<0.05),以DSA为标准,CE-MRA存在高估.结论:CE-MRA是一种有效评价糖尿病并发腹部至下肢动脉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T超高强磁场磁共振团注法三维动态增强MRA(3D DCE MRA)在腹部、盆腔及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使用GE EXCITE Ⅱ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采用体线圈、移床技术、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对30例腹部至下肢血管受检者行3D DCE MRA检查,对所有受检者的原始图像在工作站利用ADW4.2软件进行MIP和REFORMAT重建并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价。结果:30例受检者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均获得满意效果,血管清晰,病变明确,其中12例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经手术证实与3D DCE MRA显示的血管病变相符。结论:3D DCE MR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DCEMRA)在颈部动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颈部动脉疾病患者和颈部动脉正常者各30例,均行三维快速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3DDCEMRA。3DTOFMRA采用三维快速时间飞跃梯度回波(3DFGRE)序列,薄层、多层块轴位扫描;3DDCEMRA应用三维快速时间飞跃干扰梯度回波(3DFSPGR)序列,快速注射(注射速度2.0~3.0?ml/s)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 DTPA)20~25?ml(0.15~0.2?mmol/kg),磁共振实时透视触发即时扫描。两种方法所得全部原始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IP重建,按解剖及影像诊断要求对颈部动脉的显示效果、颈部正常动脉连续性及边缘锐利度等进行比较评价。结果:60例颈部3DDCEMRA图像中,57例颈部动脉显示较佳,占95%;显示不佳3例,占5%;其中疾患组诊断为动脉硬化斑块3例、血管狭窄15例、血管闭塞6例、血管畸形4例、细小动脉瘤2例。3DDCEMRA对颈部动脉的显示效果、颈部正常动脉连续性及边缘锐利度等均优于3DTOFMRA(Р<0.001)。结论:3DDCEMRA对颈部动脉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畸形、细小动脉瘤等病变的诊断均优于传统3DTOFMR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成人大脑中央沟在冠状面MRI上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大脑中央沟在冠状面MRI上的准确定位。方法:随机选用成年男性头部标本30例、活体健康成年男性6例,以经连合间线中点的垂线为基线,获得4mm层厚的颅脑MR冠状面图像;将头部标本开颅取脑,重要脑回着不同颜色,切制与MR扫描一致的脑断层标本。将脑断层标本与颅脑MRI相对照,统计有关结构的出现率,以确定中央沟在冠状面MRI上的定位。结果:在中央沟首次出现的断面上,背仙是丘脑的出现率左侧为93%、右侧97%,锥体束的出现率左侧为20%、右侧13%;在胼胝体压部后缘断面上,中央沟几近消失,大脑外侧面中央沟出现率两侧均为33%。结论:中央沟首次出现在背侧丘脑显现而锥体束尚未出现的1-2个断面上;在锥体束出现的断面上,外侧沟上方可以3大髓突辨认额上回、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中央前、后回之间为中央沟;至胼胝体压部后缘断面,中央沟大多消失。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