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8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2003~2005年我们诊治了37例以脱发为主要表现的梅毒患者,在本院或院外首诊时一度误诊为斑秃,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30例,女7例;年龄2~53岁,其中2~8岁3例,9~16岁1例,17~40岁28例,41~53岁5例。1.2流行病学史本组3例儿童患者的单亲或双亲均有婚前或孕前不洁性接触史,17~53岁的成人患者中30例有不洁性接触史,1例有输血史(3次),2例否认不洁性接触史,1例病史不明。1.3临床表现本组均主要表现为脱发,从虫蛀样点状脱发到数处较大的片状脱发不等,其中2例同时有眉毛脱落稀疏。梅毒的其他临床表现缺乏或轻微,仅6例(均…  相似文献   
42.
林张世能  于钟苏红 《新医学》2005,36(10):589-589
1病例报告 患者女,65岁.2004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阵发性隐痛,于大便后缓解,每日大便3~10次,为黄色稀水便,量较少,无黏液、脓血.曾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弥漫性胃癌待排除".行结肠镜检查提示"弥漫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待排除".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秃顶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发生率以及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调查于2002-10/2004-09在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完成。选择江苏省东海县内城镇企事业机关等单位体检人员中的35~59岁汉族符合Ebling秃顶分类Ⅱ级以上的头顶部脱发男性239例为秃顶组,以自愿参加研究的无秃顶男性体检人员236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腰臀围、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insulinre-sistance,HOMA-IR、睾酮水平,通过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男)性秃顶人群MS、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及聚集性;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秃顶群体中的MS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指标变化、聚集程度及其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被调查47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秃顶组的BMI犤(27.30±3.20)kg/m犦、腰围犤(93.10±5.90)cm犦、臀围犤(97.2±6.10)cm犦、2腰/臀比值(0.96±0.10)、收缩压犤(139.30±11.00)mmHg,1mmHg=0.133kPa犦、舒张压犤(92.20±8.90)mmHg犦、总胆固醇犤(6.25±0.83)mmo  相似文献   
44.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综合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雄激素型秃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雄激素型秃发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8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结合以往研究的影响因素并统计临床一般统计学资料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雄激素型秃发的指标。然后得出通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预测该病患者的预测模型,最后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影响因素对该病患者相关性的预测能力并找到最佳分界值及效能。结果两组性别、高血脂、LDLC、Lpa及DH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RD5A2的基因型与AR上GGN序列重复数目对雄激素性秃发可能有影响(P <0. 05),LDL-C、Lpa、DHT、SRD5A2的基因型与AR上GGN序列重复数目相关性分别为0. 048、0. 057、238. 719、5. 395及1. 02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最终雄激素型秃发的概率预测模型为P=1/[1+e~((34. 091+3. 027SRD5A2+2. 857AR上GGN序列重复数目-5. 475LDLc-1. 685Lpa-0. 024DHT))],新变量P的AUC为0. 992,此时诊断效能最好。敏感性为95. 00%,特异性为96. 20%。结论采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联合AGA相关因素的回归模型能够提高对雄激素型秃发患者的预测效能,可提高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5.
<正> 最近,台湾的研究人员在《英国皮肤科杂志》上报道了,雄激素性脱发(男性秃发)患者面临更高的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中重度男性脱发的确诊,有助于对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早期干预。来自远东纪念医院的L.-H.Su博士和台湾国立大学(台北)的Tony Hsiu-HsiChen博台湾的学者注意到,以往的研究表明:男性脱发和高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至今各部位软组织扩张术68例76个扩张器手术的并发症种类、常见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结果 血肿12例(15.78%),I期术后部分表皮坏死5例(6.57%),切口延迟愈合及周围瘢痕溃疡感染3例(3.94%),转移皮瓣尖端部分表皮坏死7例(9.21%),扩张器及注射壶外露2例(2.63%),切口处部分毛发脱失2例(2.63%),未发生明显扩张器渗漏、扩张器不扩张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本组软组织扩张术治疗体表瘢痕及瘢痕性秃发并发症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定点测距评估法在评估男性雄激素性秃发程度中的实用性.方法 选择2019年3—5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脱发门诊就诊,经门诊医师确诊为男性雄激素性秃发的患者,测量其前发际线定点至眉水平线的距离,发旋定点的秃发最长径,评估患者秃发分级情况,并与BASP评估法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共纳入57例患者,在临床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采用改良的单根毛囊分离法得到单根完整毛囊,用于毛发移植治疗头部及眉部的疤痕性秃发,探讨该法应用于疤痕植发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为毛发移植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数据。方法头部和眉部疤痕性秃发17例患者,使用改良法获得单根毛囊并植入疤痕秃发区域。统计供区所得完整单根毛囊数和受区毛囊成活数,并在术中取所得毛囊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17例患者随访3~12个月,生长外观自然,原有疤痕基本遮盖。供区毛囊提取率为54.87%~86.01%,受区毛囊成活率为70.27%~96.36%,组织学检查显示毛囊生发结构完整。结论改良分离法获取的单根完整毛囊具生长活性,植入后天获得性的疤痕秃发区域内后生长良好,可改善疤痕区外观。  相似文献   
49.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性秃发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性秃发常是由于头皮外伤、撕脱伤、烧伤,以及头皮皮肤肿瘤切除修复术后等原因引起,影响容貌,面积稍大者治疗上有一定困难。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皮肤软组织畸形或缺损修复中的优越性已得到充分认可,也成为治疗瘢痕性秃发的主要方法之一。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性秃发2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0.
临床常见念珠菌药敏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 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阴道分泌物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的常见念珠菌158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58株受试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在82.8%~100%之间,耐药率在0%~17.2%;对伊曲康唑敏感率为74.8%~100%,耐药率在0%~26.2%。临床最常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0.5%和9.7%。热带念珠菌耐药率分别为4.2%和7.5%,未检到耐氟康唑、伊曲康唑的副秃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率最低(82.8%),耐药率达27.2%,除9.3%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外,其余受试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所有受试菌对氟胞嘧啶均敏感。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