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29篇
  免费   7397篇
  国内免费   5231篇
耳鼻咽喉   470篇
儿科学   899篇
妇产科学   757篇
基础医学   7411篇
口腔科学   1132篇
临床医学   8031篇
内科学   7936篇
皮肤病学   643篇
神经病学   2153篇
特种医学   17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4305篇
综合类   24364篇
预防医学   4749篇
眼科学   689篇
药学   12295篇
  156篇
中国医学   8085篇
肿瘤学   4843篇
  2024年   1433篇
  2023年   4646篇
  2022年   3752篇
  2021年   4282篇
  2020年   3762篇
  2019年   3807篇
  2018年   2117篇
  2017年   2961篇
  2016年   3150篇
  2015年   3025篇
  2014年   3977篇
  2013年   3896篇
  2012年   5150篇
  2011年   5121篇
  2010年   4381篇
  2009年   4146篇
  2008年   4198篇
  2007年   3594篇
  2006年   3295篇
  2005年   3662篇
  2004年   2721篇
  2003年   2301篇
  2002年   1791篇
  2001年   1609篇
  2000年   1252篇
  1999年   1007篇
  1998年   866篇
  1997年   816篇
  1996年   751篇
  1995年   670篇
  1994年   562篇
  1993年   347篇
  1992年   356篇
  1991年   359篇
  1990年   271篇
  1989年   245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程芳  张杰  胡加成  徐欢  先劲燃  谢兴亮  盛艳梅 《中草药》2023,54(16):5233-5243
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探究桂花醇提物抗慢性脑缺血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借助文献检索、TCMSP、BATMAN数据库筛选桂花活性成分及靶点;OMIM、GeneCards疾病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络通(195 mg/kg)组和桂花醇提物低、高剂量(125、375 mg/kg)组。采用旷场实验评价各组小鼠自发能力及探索行为;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胆碱乙酰化酶(choline acetylase,ChAC)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通过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的策略研究防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收集防风活性成分和治疗RA的潜在靶点,并评估活性成分的药理和毒理学等相关参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验证核心靶点和疾病的关联;对核心成分和相应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体外通过CCK-8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凋亡、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阐明别欧前胡素对MH7A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 从防风中共鉴定出18种活性成分和66个与筛选出的RA疾病靶基因相交的潜在靶基因,最终获得了汉黄芩素、β-谷甾醇、5-O-甲基维斯阿米醇和别欧前胡素等核心成分。防风治疗RA的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凋亡等信号通路和多种生物过程来实现,以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分子对接证实了所有的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均具有很好的对接活性。别欧前胡素抑制MH7A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P<0.05、0.01),诱导细胞凋亡(P<0.01),并显著下调IL-1β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MMP-3的基因表达(P<0.01)。分子分析表明别欧前胡素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发挥对MH7A的调控作用。结论 成功预测了防风治疗RA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为进一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别欧前胡素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活力、迁移、侵袭及细胞因子和MMPs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对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Sephadex LH-20、Chromatorex C18、Diaion HP20SS等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综合应用HR-ESI-MS、NMR、ECD等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洋紫荆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6-二羟基亚环己基乙腈-8-β-D-葡萄糖苷(1)、L-色氨酸(2)、咖啡酸甲酯(3)、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O-β-芸香苷(6)、山柰酚-5-O-[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7)、kaempferol3-O-β-glucopyranosyl(1→2)[α-rham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蝙蝠葛氰苷G,化合物2~6、8为首次从洋紫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药用昆虫凹纹胡蜂Vespa velutina aurari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和解析。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作为炎症模型,探讨提取物及单体对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从凹纹胡蜂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酚(1 )、对羟基苯甲醛(2 )、对羟基苯丙酸甲酯(3 )、4-羟基苯醋酸乙酯(4 )、3,4-二羟基苯乙醇(5 )、3,4-二羟基苯酰乙醇(6 )、3,4-二羟基苯甲酸(7 )、N-乙酰基-2-乙氧基-2-(3,4-二羟基苯基)乙胺(8 )、2-(2-羟基丙酰氧基)丙酸甲酯(9 )、对甲氧基苯甲醇(10 )、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1 )、α-乙基葡萄糖苷(12 )、2-羟基-3-苯基丙酸甲酯(13 )、N-乙酰基-2-(3,4-二羟基苯基)乙胺(14 )、对甲基苯乙醇(15 )和胸腺嘧啶(16 )。凹纹胡蜂醇提物及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在300 μg/mL时均能有效减少由LPS联合IFN-γ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基因相对表达量;化合物2356911 对LPS联合IFN-γ诱导RAW264.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 凹纹胡蜂醇提物及不同极性部位能降低炎症细胞中iNOS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化合物116 均为首次从凹纹胡蜂分离鉴定,其中2356911 可能为潜在的活性单体。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山蜡梅叶颗粒活性成分对慢性咽炎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并建立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构建山蜡梅叶颗粒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与其药效消长的对应关系。方法 利用氨水溶液诱导建立慢性咽炎大鼠模型。ig给予山蜡梅叶颗粒,并从行为学特征、咽部组织病理、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来考察其治疗效果。以山蜡梅叶颗粒中具有抗炎活性的6个入血成分(原儿茶酸、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素、紫云英苷、异嗪皮啶)为药动学考察指标,以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水平作为药效学指标,利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构建PK-PD模型。结果 给予山蜡梅叶颗粒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模型组有所降低,咽部组织病理形态改善。建立的PK-PD模型提示山蜡梅叶颗粒抗慢性咽炎药效的发挥与其各成分和整合成分的血药浓度存在滞后现象。结论 山蜡梅叶颗粒具有明显的抗慢性咽炎作用,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关。山蜡梅叶颗粒各成分及整合成分的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值存在滞后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山蜡梅叶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机体内并不会马上作用于相应的靶点,而是通过间接机制产生药理作用、受体存在耐受现象及受体被激活的时间存在延迟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 模型大鼠关节肿胀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 法:从75 只雌性SPF 级Wistar 大鼠中随机选取60 只,建立RA 大鼠模型,剩余15 只纳入空白组。将造模成 功的60 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桃红四物汤低、中、高(6.53、13.06、26.13 g/kg) 剂量组,每组15 只。连 续给药4 周。采用关节炎指数(AI) 评分法评定各组大鼠右肢的肿胀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 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 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 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关节滑膜中Toll 样受体4(TLR4)、核转录 因子-κB(NF-κB) 蛋白含量。结果: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I 评分、血清MMP-8 含量及关节 滑膜TLR4、NF-κB 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TIMP-3 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桃 红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AI 评分、血清MMP-8 含量及关节滑膜TLR4、NF-κB 蛋白含量降低(P< 0.05),血清TIMP-3 含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滑膜 细胞增生;干预后,桃红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桃红四物 汤能有效缓解RA 大鼠关节肿胀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与下调TLR4/NF-κB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降低 MMP-8 含量和提高TIMP-3 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从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p-STAT3)改变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角度探讨隐丹参酮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效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SUDHL-4细胞株传代培养后接种NOD-SCID小鼠建立DLBCL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隐丹参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周两次测量瘤体体积,干预17 d后处死小鼠取移植瘤,称量小鼠体质量和瘤体质量;ELISA检测外周血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C-C motif) ligand 2, CCL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TAT3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免疫组化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 EMT)相关指标(E-cadherin、MMP9和Vimentin)的mRNA水平。结果...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究传统治肾中药黄蜀葵花的提取物——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Abelmoschus manihot,TFA)在体内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和足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作用和机制,并进一步揭示其科学内涵,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A组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OS)组。通过“高脂饲料饲养、单肾切除以及STZ腹腔注射”等综合措施联合诱导改良型DKD大鼠模型。成模后,对于4组大鼠,每天经灌胃分别给予其双蒸水、TFA混悬液以及ROS混悬液。在中、西药物干预的第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收集尿液、血液以及肾组织等标本,进而针对DKD模型鼠IR和足细胞EMT相关的各项参数和指标进行检测和观察,包括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body weight, BW)及肾脏质量(kidney weight, KW),生化参数和IR指标,肾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  相似文献   
99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肠道炎性非特异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常反复发作。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与肠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已成为溃疡性结肠炎(UC)重要的治疗靶点。通过中医药与NLRP3的相关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控NLRP3上游相关信号分子,影响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下游因子的释放,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现就中医药调控NLRP3炎症小体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顾燕频  朱光  刘玮  吕雯 《新中医》2023,55(13):29-33
目的:研究紫菟二仙汤对雷公藤多苷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N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采用雷公藤多苷灌胃法制作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M组)、西药组(X组)、紫菟二仙汤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Z组)和高剂量组(H组)各10只。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大鼠动情周期,9周后观察子宫指数及卵巢指数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蛋白含量,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各组大鼠子宫指数及卵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M组大鼠动情周期延长(P<0.05);与M组比较,X、Z及H组大鼠动情周期缩短(P<0.05);各治疗组动情周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Bax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M组Bcl-2表达水平及Bcl-2/Bax降低(P<0.05),Caspase-3表达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