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71篇
  免费   1511篇
  国内免费   1814篇
耳鼻咽喉   71篇
儿科学   612篇
妇产科学   132篇
基础医学   1811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6024篇
内科学   5449篇
皮肤病学   161篇
神经病学   5445篇
特种医学   9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篇
外科学   962篇
综合类   12544篇
预防医学   2984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6431篇
  32篇
中国医学   6229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550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761篇
  2020年   670篇
  2019年   845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786篇
  2016年   990篇
  2015年   1159篇
  2014年   1997篇
  2013年   2054篇
  2012年   2858篇
  2011年   3053篇
  2010年   2922篇
  2009年   2823篇
  2008年   3621篇
  2007年   3489篇
  2006年   3401篇
  2005年   3810篇
  2004年   2587篇
  2003年   1815篇
  2002年   1540篇
  2001年   1426篇
  2000年   1192篇
  1999年   1036篇
  1998年   822篇
  1997年   636篇
  1996年   591篇
  1995年   463篇
  1994年   322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Ⅳ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DSM-Ⅳ)中关于DID的诊断标准如下:A.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每一种有自己相对持久的感知、联系以及思考环境和自身的方式)。B.至少有两种身份或人格状态反复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C.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D.这些障碍不是由于物质的直接的生理作用所致(如,酒精中毒时暂时的意识丧失或混乱行为)或一般的医学情况(如复杂部分发作)。注意:对于儿童,这些症状不是由想像玩伴或其他幻想的游戏所致。近30年来,国外,尤其是美国报道的DID病例数不断增多,对DID的认识和研究也不断得到发展。本文主要对DID的心理治疗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2.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PKC)是一种少见的以发作性运动障碍为主的神经科疾病,现将笔者对11例PKC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1例患者,男∶女=9∶2,年龄11~27岁,起病6~18岁,病程3个月~17年。有PKC家族史1例,癫家族史1例,自身合并癫(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3.
目的建立局灶性可重复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短暂性局部脑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进的Longa's法,建立阻断左侧中动脉的局部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各组大鼠均经两次处理预处理(PC)组大鼠20min短暂脑缺血,分别在再灌注12h、1d、3d、5d、7d、14d后,造成MCAO;脑梗死组大鼠只在第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短暂缺血组只在第一次处理时缺血20min,各组大鼠均在第二次处理后24h断头处死,检测以下指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TTC染色测量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免疫印迹(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的表达。结果PC后1d、2d、3d、5d、7d组与脑梗死组相比较,脑梗死范围,梗死周边区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了;短暂性脑缺血引起了轻微的神经细胞结构的改变并使缺血区HSP70的表达增加,MCAO后24hHSP70蛋白在缺血周边区出现了广泛表达。结论短暂局部缺血预处理可以诱导脑梗死后脑组织产生缺血耐受性,其保护作用出现再灌注后l~7d;缺血预处理引起HSP70的变化与缺血耐受的产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34.
红藻氨酸致痫后大鼠海马ERK、P38 MAPK和JNK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38MAP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活性(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采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KA致痫后大鼠海马中活性ERK、p38MAPK和JNK的变化。结果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ERK、p38MAPK和JNK的磷酸化水平开始增高,分别于30min、1h和30min后达高峰,呈对照组的4.76倍、2.16倍和3.95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之后逐渐下降。结论KA致痫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MAPKs的活性产生变化,其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35.
经鼻给予抗ICAM-1抗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腔给予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及脑缺血再灌注+经鼻给予高、中、低剂量抗ICAM-1单抗干预组.采用插线法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干预组于缺血1 h经鼻给予抗ICAM-1单抗,再灌24 h后取脑行冠状切片.采用TTC、HE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及免疫组化阳性区占总面积比.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脑标本均可见缺血侧的脑膜充血,脑组织肿胀;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及低、中、高抗ICAM-1单抗干预组脑梗死体积(以像素值表示)分别为57 042±12 483、32 871±4 325、25 932±3 103和15 325±3 356,免疫组化阳性区面积占总面积比分别为(6.64±0.476)%、(5.15±0.987)%、(4.36±0.682)%和(3.42±0.53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可使脑组织ICAM-1表达显著增高;(2)经鼻腔给予抗ICAM-1单抗可有效降低脑组织ICAM-1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3)经鼻腔给予抗ICAM-1单抗的剂量同脑梗死体积呈负相关;(4)脑缺血再灌注时ICAM-1免疫组化阳性区面积比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卒中的机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TIA发生卒中在第1年内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之多。TIA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微栓了学说,而微栓予主要来源于动脉硬化(AS)的斑块。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与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约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有重要的独立于调脂的多重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抗炎、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尿激酶(天普洛欣)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124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冲击治疗的尿激酶组(68例)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56例)。结果尿激酶组治疗后24小时、3天和15天内TIA发作的控制率分别为67.6%、89.7%和97.1%,均高于对照组的14.3%、76.8%和85.7%(P<0.01)。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冲击治疗能迅速控制频发TIA发作,明显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8.
目前,哮喘还不能根治,但经过长期正规治疗可以达到临床完全控制或称临床治愈,可使患者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没有日夜间的症状,从而使大多数病人生活质量提高,过上和健康人一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39.
在美国心脏病学会的4月期《循环》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新的标志物。 PROVE IT—TIMI22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Lp—PLA2是一种明显、独立的标志物,提示此酶水平可能是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0.
双肺多发平滑肌瘤介入治疗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50岁。因咳嗽、咯痰伴喘息反复发作3年于2002年12月9日入住我院。体检:左下肺呼吸音低,有散在的湿啰音。X线胸片及CT检查,示双肺内多发类圆形肿块影(图1),最大者约9cm×9cm×8cm,边界清楚,无毛刺,有的有浅分叶,结合病理,诊断为双肺多发平滑肌瘤。患者曾于2000年1月在唐山工人医院行左肺下叶肿块最大者经皮肺穿刺活检送病理,2001年1月26日经北京301医院病理科会诊,诊断为肺原发性平滑肌瘤病(多发性平滑肌瘤)。因反复肺感染多次住院,每次住院均行对症治疗。2002年12月18日于我科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肿瘤无肺动脉供血,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