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72篇
  免费   1189篇
  国内免费   1082篇
耳鼻咽喉   1088篇
儿科学   195篇
妇产科学   88篇
基础医学   640篇
口腔科学   251篇
临床医学   5043篇
内科学   3627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509篇
特种医学   16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7206篇
综合类   8691篇
预防医学   1015篇
眼科学   597篇
药学   3046篇
  64篇
中国医学   1098篇
肿瘤学   324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631篇
  2022年   629篇
  2021年   773篇
  2020年   889篇
  2019年   936篇
  2018年   437篇
  2017年   719篇
  2016年   828篇
  2015年   976篇
  2014年   1550篇
  2013年   1592篇
  2012年   2200篇
  2011年   2212篇
  2010年   2224篇
  2009年   2168篇
  2008年   2030篇
  2007年   1867篇
  2006年   1775篇
  2005年   1547篇
  2004年   1359篇
  2003年   1384篇
  2002年   1130篇
  2001年   907篇
  2000年   691篇
  1999年   540篇
  1998年   495篇
  1997年   506篇
  1996年   435篇
  1995年   426篇
  1994年   286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科采用 Centerpiece 微型钢板治疗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治疗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38例,其中男7例,女31例;年龄55~80岁(平均65.1岁)。患者取俯卧位局麻下行单侧穿刺PVP。测量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和后凸角改善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活动能力评分检测活动改善情况,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每个椎体平均填充骨水泥3.5 m L。随访时间均12个月。椎体前壁高度由术前(19.2±5.7)mm改善至术后(20.0±5.7)mm,椎体中间高度由术前(19.2±5.1)mm改善至术后(20.2±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壁高度和Cobb角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8.3±1.1,术后12个月时为1.1±0.6,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评分术前3.1±0.9,术后12个月时为1.1±0.3,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9例。结论 PVP可有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无重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6月,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患者在本院接受PKP治疗。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测量并记录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的矫正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前VAS评分、ODI、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后凸角分别为(8.9±0.4)分、(87.5±3.5)%、(41.3±5.2)%、22.1°±1.8°,术后2 d分别为(2.2±0.6)分、(31.8±4.1)%、(71.2±4.9)%、12.6°±1.4°,末次随访时为(2.0±0.3)分、(26.1±1.3)%、(70.7±4.8)%、13.2°±1.8°,术后2 d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用于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安全、有效,能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比较经椎弓根入路和经肋骨入路穿刺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压缩骨折的安全性。方法诊治84例(96椎)胸椎压缩性骨折,其中早期经椎弓根入路38例(42椎),后期经肋骨入路46例(54椎),术后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按照骨水泥渗漏部位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经肋骨入路渗漏率明显降低,安全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经肋骨入路穿刺行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椎压缩骨折的安全方法 。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降钙素等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78例,椎体骨水泥成形术治疗50例75椎,降钙素等药物治疗28例35椎。结果治疗前2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但降钙素组疼痛缓解慢,治疗4周后各组间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随着时间延长,降钙素组病情有反复,同骨水泥成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钙素组功能恢复慢,同骨水泥成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稳定等优势,术后结合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对防止症状反复或加重、预防术后邻近椎体骨折、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对比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一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3-04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科诊治的PKP患者451例,分为单侧和双侧入路组.评价指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量、VAS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平均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X线曝光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平均椎体高度、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渗漏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入路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椎体骨折比双侧入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X线放射次数更少等优点,能取得经双侧入路穿刺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微创内固定术的疗效,为治疗单纯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行PKP及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单纯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59例.PKP组31例,微创内固定术组28例.记录59例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率.结果 PKP组及微创内固定组在术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椎体高度恢复率观测指标中,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后止痛效果优于微创内固定组,微创内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效果上优于PKP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09-01—2013-08诊治的盘状半月板损伤68例(72膝),经MRI和关节镜下确诊后,随机分成2组。A组给予保留边缘6~8 mm成形联合半月板稳定术,进行体部、肌腱裂口周围垂直缝合固定,前、后角经胫骨骨道固定;B组行盘状半月板全切或次全切除术。观察2组术后3、6、12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12个月MRI半月板板台比。结果 A组34例获得随访,B组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12~14)个月。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关节交锁及弹响症状消失,无再撕裂或因症状复发需要二次手术者。2组术后3、6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6,P=0.077;t=0.442,P=0.661);术后12个月A组Lysholm评分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8,P=0.001)。A组术后12个月MRI半月板板台比为(9.2±2.6)%,B组为(5.0±2.7)%,A组残存半月板板台比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5,P=0.001);但比同侧正常的(12.3%)低。结论对于不稳定盘状软骨损伤,在半月板成形的基础上,给予周边缝合固定及前后角重建固定,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外侧半月板周缘并保持其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评价长鞘联合大球囊阻断技术在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效果及其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2月-2014年6月共11例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69 ~ 88岁,平均76岁.动脉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7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2例.11例术前均完成CT动脉造影检查,急诊行腔内修复术,术中使用长鞘联合大球囊阻断技术.结果 术中无患者死亡.术后1例患者出现造影剂肾病;1例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均在1周后死亡.随访期间,1例出现Ⅰ型内漏,再次行腔内治疗;1例假性动脉瘤复发再次破裂,放弃治疗.结论 长鞘联合大球囊阻断技术在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一期手术、一次住院分期手术与分次住院行双侧膝关节置换(TKA)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整理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接受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217例,其中183例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双侧膝关节手术间隔时间不同分为一期手术组63例(A组);分次手术组58例(B组);与分次住院组52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一般因素、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与C组术前合并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总住院时间较B组与C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二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围术期输血量较B组和C组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手术前后的HSS评分差值、总手术时间、围术期总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期或分期行双侧膝关节置换可获得相似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