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4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36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2-back任务训练对正常大学生刷新功能的影响,为该技术提高健康人群工作记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2名19~20岁男性大学生,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分别进行联合使用和单独使用tDCS与2-back任务训练4周,比较训练前后大学生刷新功能容量、反应时及正确率的变化。结果联合使用tDCS与工作记忆训练显著提升刷新功能容量(P=0.001)与刷新功能正确率(P=0.002),单独使用tDCS显著提升刷新功能容量(P=0.017)与刷新功能正确率(P=0.042),单独使用2-back任务训练显著提升刷新功能容量(P=0.027)。结论 tDCS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工作记忆,联合使用tDCS与工作记忆训练对工作记忆的提升效果优于单独使用tDCS或工作记忆训练,单独使用tDCS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工作记忆训练。  相似文献   
82.
目的失眠患者常出现疲劳、情绪失调和记忆力差等表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疗效及对患者客体、空间工作记忆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7-01-01-2018-12-31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采用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持续8周,对照组给予传统门诊干预,观察组给予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特征、治疗期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变化情况、客体及空间工作记忆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为(408.41±53.68)min,长于对照组的(385.89±61.12)min,t=2.085,P=0.039;睡眠效率为(86.28±10.32)%,高于对照组的(82.12±9.29)%,t=2.244,P=0.027。观察组睡眠潜伏期为(9.85±3.30)min,短于对照组的(13.75±5.19)min,t=4.808,P<0.001;觉醒时间为(73.24±25.18)min,短于对照组的(88.73±38.22)min,t=2.564,P=0.012;空间工作记忆测试中反应时间为(1 185.93±185.76)ms,短于对照组的(1 295.27±213.64)ms,t=2.909,P=0.004。客体工作记忆测试中错误数(r=0.520,P<0.05)和空间工作记忆测试中反应时间的改善效果(r=0.564,P<0.05)均与PSQI改善效果呈正相关。结论网络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空间工作记忆功能,这可能与其能够更好地改善PSQI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状况。方法:采用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教师提名、学业成绩相结合的综合标准甑选学习障碍儿童,在长沙市三所小学随机选取4~6年级共12个班,从中抽取24名学习障碍儿童和24名学习正常儿童。采用工作记忆成套测验对2组被试进行评估。结果:学习障碍组工作记忆成套测验的各分测验得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学习正常组(P〈0.004~0.05))。结论:学习障碍儿童工作记忆各成分存在普遍缺陷。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单独或联合工作记忆训练(2-back任务)对军校医学生抑制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军校医学生的认知和学业成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6名军校医学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人,分别行20 min 1.5 mA tDCS并2-back任务训练(联合组)、tDCS伪刺激并2-back任务训练(2-back组)和20 min 1.5mAtDCS并小说阅读(tDCS组),干预4周,每周3次.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抑制功能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联合组的抑制功能反应时较干预前降低[(801.27±91.21)ms vs(883.52±73.18)ms,P=0.028,G2=0.210],正确率较干预前提高[0.98±0.02 vs0.96±0.04,P=0.005,G2=0.341].tDCS 组和2-back组干预前后的抑制功能反应时及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DCS组反应时效果量(G2=0.167)>2-back组.结论 tDCS可以提升军校医学生的抑制功能.联合使用tDCS与2-back任务对于抑制功能的提升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85.
本文综述了事件相关电位P300、工作记忆事件相关电位、情节记忆事件相关电位在认知老化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6.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对学习认知活动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在无音乐、古典音乐、摇滚音乐等3种背景音乐下,对20名被试记忆单词的脑电实验,采用sLORETA溯源方法对脑电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统计非参数映射方法(SnPM)对3种溯源结果进行两两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音乐类型下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源主要分布在额叶和颞叶。其中,无音乐状态下P300溯源结果主要分布在额叶和左侧大脑的颞叶部分,古典音乐和摇滚音乐状态下P300溯源结果主要分布在额叶和右侧大脑的颞叶部分。对溯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音乐类型下的ERP源电流密度两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无音乐和古典音乐两种情形相比,差异主要集中在颞叶;无音乐和摇滚音乐两种情形相比,差异主要集中在颞叶和额叶;古典音乐和摇滚音乐两种情形相比,差异主要集中在额叶和部分枕叶。对行为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无音乐状态下被试记忆单词的正确率均值约为91.00%±0.64%,古典音乐状态下约为86.00%±0.45%,摇滚音乐状态下约为80.00%±0.24%。研究结果表明,音乐对大脑产生的刺激,可能会减少大脑用于当前认知加工过程时的资源,降低学习记忆的效率。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索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广度和准确度的变化.方法 根据临床记忆检查和Blessed-Roth生活评定结果诊断的MCI患者20例和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20例进行扫视记忆和重现数字位置的试验.结果 MCI组扫视记忆的正确率比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视的平均速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能正确记忆位置的数字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达到最好的记忆效果,MCI组需要数字呈现的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患者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运转正常,视空间模板的存贮空间保留,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广度正常,而视空间初步加工系统中两种次级记忆的准确性下降,导致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准确度下降.  相似文献   
88.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fMRI)对比未用药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在进行面孔识别工作记忆时(中性面孔作为记忆内容)脑激活区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对10名符合ICD-10、DSM-Ⅳ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未用药患者(病例组)和10名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面孔识别功能成像,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右利手,经常规MR检查除外脑部外伤等器质性疾患,应用磁共振BOLD成像技术比较两组在进行面孔识别任务时各脑区激活程度的差异。结果在面孔识别任务时病例组较对照组脑部激活降低的区域:两侧梭状回、两侧枕中回、两侧扣带回、两侧额中回和额下回、两侧小脑、左额上回、左顶上叶、右顶下叶和左侧丘脑。结论梭状回是分裂症患者面孔识别认知功能受损的主要部位,同时,两侧额叶(VLFPC、DLFPC)、扣带回、小脑和左丘脑等激活程度降低也说明分裂症患者这些脑区信息加工过程受损。  相似文献   
89.
纳洛酮对东莨菪碱所致大鼠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新  马光瑜  张艳美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248-251,i0002
背景:隔-海马区的胆碱能神经通路是空间学习记忆的重要部位,此区神经元中又富含阿片受体。有研究表明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能够解除内侧隔区域及海马部位阿片肽对胆碱能神经元活性的抑制,促进突触间隙乙酰胆碱释放,改善空间记忆损害:目的:观察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东莨菪碱所致大鼠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的干预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老年科。材料:实验于2003—04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清洁级SD大鼠21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东莨菪碱组和纳洛酮治疗组(东莨菪碱+纳洛酮),每组7只。自制水迷宫为圆形橡胶水池,直径2m,高55cm,水深30cm,水温20-22℃,在水池东南象限中央放置一圆柱形平台,平台直径12cm,距水面1.5cm,此平台为大鼠唯一可逃生之地池水表面均匀覆以白色聚乙烯碎屑,房内设施如灯管、窗户及桌子等固定,可作为水池外参照目标,水池四壁任意挂置醒目标志数个,可作池内参照目标。方法:各组大鼠均于实验前30min腹腔给药,东莨菪碱组(0.4mg/kg),纳洛酮治疗组(3mg/kg),正常对照组参照东莨菪碱组剂量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然后采用自制水迷宫延缓性匹配任务试验记录每只大鼠前后两次实验逃避潜伏期的时问。于水迷宫测试后迅即处死大鼠,取其左侧大脑组织,常规处理切片。定量测定各组大鼠脑海马和前额叶皮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同时各组大鼠2只取右侧大脑组织,迅速游离海马,观察大鼠脑海马CA1区的改变,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所有数据用x^-&;#177;s表示,每组延缓性匹配作业前后两次逃避潜伏期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前后两次逃避潜伏期结果:②胆碱乙酰转移酶在海马CA1,CA3及前额叶的表达情况。③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21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逃避潜伏期的差异:前后2次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46.4&;#177;17.7),(13.4&;#177;8.2)s,t=732,P〈0.01],东莨菪碱组差异不显著[(23.6&;#177;14.3),(18.1&;#177;9.8)s.t=1.01,P〉0.05],纳洛酮治疗组差异显著[(279&;#177;14.3),(9.0&;#177;3.8)s,t=3.19,P〈0.05]。②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表达:正常组、东莨菪碱组、纳洛酮治疗组大鼠的脑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表达无差N(P〉0.05)。③大鼠脑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正常组、东莨菪碱组、纳洛酮治疗组大鼠的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胞体超微结构正常,但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发生改变,东莨菪碱组改变明显,突触囊泡明显大小不一,在突触前膜处聚集明显,密度增加,远距离处囊泡大而稀疏分布,突触前后膜模糊.融合,突触间隙不清,突触后致密物质不均、模糊,边界朦胧:结论:东莨菪碱组逃避潜伏期观察说明该药能损害大鼠空间工作记忆;纳洛酮能够,促进神经元突触囊泡乙酰胆碱向突触间隙大量释放,增加突触后致密物质密度,解除内侧隔区域及海马部位阿片肽对胆碱能神经元无活性的抑制,具有改善空间记忆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的认知功能以及在特定任务刺激下不同脑区的活动情况。方法对13例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和19名糖耐量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受试者进行认知、记忆评估及词语(文字、数字)工作记忆及客体(面孔)工作记忆任务下的功能性磁共振检查,分析脑激活图。结果 1IGT患者的认知与NG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35)。2与NGT组相比,IGT组在文字工作记忆中右侧颞叶、颞上回(brodmann area 22,BA22区)等脑区激活减弱(t=55.81,P=0.009);数字工作记忆中,右侧豆状核、壳核等脑区激活减弱(t=216.84,P=0.009);客体工作记忆中:右侧尾状核体激活减弱(t=5.09,P=0.008)。结论 IGT患者词语及客体工作记忆经典激活脑区可能存在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