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8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考察寒证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_(450)(CYP_(450))亚酶的表征特点及热性中药的调控效果。方法:选取知母-石膏-黄柏-龙胆草制备寒性造模药,对SD大鼠诱导21 d后复制寒证模型;另取肉桂提取物对寒性大鼠进行干预,制备观察组;用生理盐水处理为对照组。钙盐沉淀法制备肝脏微粒体,与混合探针药物温孵,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探针药物的代谢消除百分率,评价CYP_(450)亚酶活性变化。提取肝脏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YP_(450)亚酶的mRNA表达。结果:寒性中药对大鼠CYP3A1酶的活性和mRNA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热性肉桂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并且这种调控发生在mRNA水平。结论:本研究从多角度系统评价和验证寒证机体CYP_(450)亚酶的表征特点及热性中药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92.
上热下寒证是机体阴平阳秘常态被打破的状态。搜集古今文献,阐释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并提出从"系统辨证脉学"入手对上热下寒证作出明确诊断。用该脉学体系中的"寒""热"两个要素来分析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即以脉象"尺寒寸热"对应机体"上热下寒"的阴阳紊乱。同时提出需以脉象中其他要素为背景脉象,以达到辅助诊断、分析病因病机、判断病情发展进程等目的。以脉断证,以实现对临床相应证候的诊断,同时清晰认识整个疾病的过程。  相似文献   
93.
林震群 《西部医学》2020,51(6):18-20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胆热脾寒型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的胆热脾寒型慢性胆囊炎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观察组口服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4周后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并随访治疗后6个月慢性胆囊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后2组各中医症状积分、TNF-α、IL-1β、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可显著改善胆热脾寒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减少慢性胆囊炎复发,远期疗效好,这可能与其下调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脾胃虚寒证占68.9%,治疗本病,多采用温补脾胃法。笔者自1994年9月~1997年11月以健脾温肾为主治疗38例,并设对照组,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6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8例。治疗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35~65岁,平均45.3岁;病程5~25年。对  相似文献   
95.
变应性鼻炎虚寒证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的基本过程是 :机体接触特异性变应原后 ,在T细胞的调控下产生特异性抗体IgE ,当相关抗原再次接触鼻腔粘膜时 ,抗原抗体结合 ,继而激发细胞膜一系列生化反应 ,导致以组织胺为主的多种介质的释放。这些介质通过其在鼻粘膜血管、腺体、神经末梢上的受体 ,引起鼻粘膜明显的组织炎症反应。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鼻鼽”范畴 ,本病的病因病机是 :肺气虚 ,卫表不固 ,腠理疏松 ,风寒之邪外袭 ,犯及…  相似文献   
96.
吴月  裴林 《河南中医》2024,(5):705-709
裴林教授认为,内伤杂病的发生发展与三焦密不可分,三焦运行人体产生的诸气,传输布散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气血以此为通路,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调会导致内伤杂病的发生,病情缠绵难愈,大多虚实寒热并见,临床可结合三焦辨证治疗,三焦辨证不仅包括脏腑辨证,也包括卫气营血辨证。裴教授认为,上热下寒证的病机是人体气机不畅,中焦阻滞不通,阴阳不能交通上下,会出现“上热下寒”,治疗应从调和阴阳入手,以通利三焦、调畅气机为要,清上焦热,温下焦寒,引下焦虚火归元,并将上热下寒证分为:上焦热,下焦寒;上焦热,中焦寒;中焦热,下焦寒。裴教授常用黄连、黄芩清上焦之热,以附子、巴戟天温下焦之寒,肉桂引下焦上浮之阳回归。  相似文献   
97.
李国留 《河南中医》2010,30(8):814-815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内服、外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CA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四君子汤加味内服、外敷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与治疗组相同中药内服治疗,两组均每日1剂,共60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效率为5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显效率为20.0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味内服、外敷治疗脾胃虚寒型CAG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胃镜表现。  相似文献   
98.
虚寒证-基因组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课题组近年探索虚寒证-基因组的研究进行概述,展示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方法 在万人流行病学调查与典型虚寒证患者筛选的背景中,通过病证结合、普查辨证、家系分析、温针反证、温肾反证、动物实验等6种研究角度作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虚寒证的差异表达基因较为集中地出现于代谢与免疫两类基因,对这一趋势初步总结出虚寒证的代谢类候选基因,即LPL脂蛋白脂肪酶1等35条基因.结论 虚寒证的发生涉及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候选基因只是极其有限的第一步探索,对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寒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99.
马慧 《光明中医》2022,37(2):320-322
附子理中丸系由《伤寒论》中的理中丸加附子而成,具有温中健脾作用.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泻泄,手足不温.本着中医"异病同治"的理念,临床运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心下痞、消渴、胸痹伴下肢水肿(慢性心衰)、复发性口腔溃疡伴慢性腹泻、便秘等疾病均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此文章从上述疾病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