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摘要: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在胆道闭锁(BA)患儿中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BA患儿41例(BA组)、胆总管囊肿(CC)患儿9例(CC组)、肝功能正常无其他肝胆疾病的体检健康婴儿12例(N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血清GPC3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PC3对BA的辅助诊断价值。留取BA组和CC组肝组织样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C3在患儿肝组织中表达水平,分析BA患儿GPC3与肝纤维化分级的关系。结果 (1)BA组GPC3水平高于CC组和NC组(χ2=24.170,P<0.01)。BA组内日龄≤30 d(21例)及>30 d的患儿(20例)血清GP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CC组和NC组(χ2=24.210,P<0.01)。BA组内Ⅰ~Ⅱ级与Ⅲ~Ⅳ级患儿GP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CC组和NC组(χ2=24.390,P<0.01)。GPC3诊断B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0.792~0.965,P<0.01),敏感度为82.93%,特异度为80.95%,最佳临界值为0.639 μg/L。(2)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A组肝组织中GPC3表达较CC组明显升高(Z=3.565,P<0.01);肝组织中GPC3的含量与肝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rs=0.619,P<0.01)。BA组GPC3 mRNA表达较CC组上调(Z=7.361,P<0.05)。结论 血清GPC3对B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BA肝组织中GPC3表达上调,其表达量与胆道闭锁的肝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微小RNA-355(mir-355)的表达变化及与肿瘤肿瘤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90例PHC患者(PHC组)、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90例(对照组)、9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三组的血清mir-355水平,并分析不同甲胎蛋白(AFP)水平、病灶数目、病灶直径、是否发生脉管侵犯、不同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患者的血清mir-355水平差异。结果PHC组、对照组的血清中mir-355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PHC组的血清中mir-35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灶多发、病灶直径≥5cm、发生脉管侵犯、低分化、TNM分期(Ⅲ期+Ⅳ期)的PHC患者血清mir-355水平低于病灶单发、病灶直径5cm、未发生脉管侵犯、高中分化、TNM分期(Ⅰ期+Ⅱ期)的PHC患者(P0.05);不同AFP水平PHC患者的血清mir-35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患者血清mir-355的表达水平下调,并且与PHC的病灶数量、大小、是否发生脉管侵犯及分化、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饶钟鸣  马慧  关耀武 《安徽医药》2020,24(7):1434-1439
目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MEG2蛋白在肺癌中异常低表达及促进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预测靶向 MEG2的 miRNAs;分别运用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和 qRT?PCR检测肺癌组织的 MEG2蛋白、 mRNA和 miR?21表达水平;将肺癌细胞分为四组,分别为过表达对照组、 miR?21过表达组、抑制对照组及 miR?21抑制组,在肺癌细胞中通过转染 miR?21前体或反义 miR?21以过表达或敲降 miR?21以及利用荧光素酶报告方法检测 miR?21对 MEG2是否直接靶向。分别利用 CCK?8、Tran? swell和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 miR?21通过调控 MEG2对肺癌细胞增殖、侵袭以及凋亡的作用。结果预测发现 miR?21在 MEG2 3’UTR上有直接结合位点。蛋白质印迹法和 qRT?PCR结果显示肺癌组织 MEG2和 miR?21呈负相关。过表达或敲降 miR?21实验显示 MEG2是 miR?21的直接靶基因(过表达组变化倍数: A549 0.26,H1975 0.18;敲降组变化倍数: A549 2.48, H1975 2.18)。体外实验显示 miR?21抑制 MEG2的表达从而促进增殖(对照 3.35,miR?21过表达 4.78)以及抑制凋亡(对照 5.68,miR?21过表达 3.28)。结论 miR?21?MEG2形成的新调控轴直接参与调节肺癌的增殖、侵袭和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社区人群中进行跟骨定量超声法(QUS)骨强度(STI)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测量的临床对比,探讨QUS在骨质疏松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上海长风社区对6 105例45岁以上常住户籍居民,采用DXA测定腰椎1~4、双侧髋部BMD值,同时采用QUS测定右侧跟骨STI值,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DXA为金标准评价QUS测定STI在骨质疏松筛查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一致率.结果 DXA和QUS诊断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分别为38.82%、10.29%和64.50%、4.49%.STI与腰椎、左侧和右侧髋部BMD相关系数分别为0.536、0.574和0.570(P值均<0.001).与DXA相比,QUS筛查骨量异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灵敏度为86.16%、特异度为47.57%,诊断骨质疏松的灵敏度为23.57%、特异度为97.70%.结论 QUS测定STI与DXA测定BMD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QUS筛查骨量异常的高灵敏度和诊断骨质疏松的高特异度使之成为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的骨质疏松筛查和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7.
8.
多房棘球蚴病(AE)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并严重危害人类生产生活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类AE常因误食多房棘球绦虫的虫卵而被感染所致,我国是AE流行高发国家之一。AE的病变部位通常在肝脏,通过浸润性生长造成邻近肝实质损伤、纤维化及衰竭。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T细胞等介导的免疫应答与A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受到多房棘球蚴刺激后功能会发生相应转变,进而改变CD4~+T细胞的亚群,它们共同参与AE的免疫调节。本文从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调控作用的角度,对AE的免疫机制作一概述,旨在为AE靶向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首次就诊的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AMA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次检测AMA和(或)M2型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的13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183例、免疫印迹法431例、ELISA法709例;分为未诊断PBC组(973例)和新诊断PBC组(350例,其中非肝硬化者268例,肝硬化者82例)。709例采用ELISA法的患者中,未诊断PBC组567例,新诊断PBC组142例(PBC非肝硬化组115例,PBC肝硬化组27例)。18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患者中,未诊断PBC组118例,新诊断PBC组65例;其中AMA滴度为低滴度(1∶40~1∶80)者69例(未诊断PBC组53例,新诊断PBC组16例)、中滴度(1∶160~1∶320)者95例(未诊断PBC组59例,新诊断PBC组36例)、高滴度(≥1∶640)者19例(未诊断PBC组6例,新诊断PBC组1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AMA水平,分析其与PBC临床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血小板计数、ALT、AST、GGT、ALP、血清总蛋白、TBil、总胆固醇,以及肝硬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基于四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的709例患者的AMA-M2滴度中位值为53 RU/mL,新诊断PBC组的血清AMA和AMA-M2中位水平均高于未诊断PBC组(1∶320比1∶80和180 RU/mL比47 R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1,Z=-7.531,P均<0.01)。未诊断PBC组的AMA-M2值与年龄、IgG、IgM、AST、GGT、ALP、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ho值=0.114、0.108、0.337、0.089、0.197、0.086、0.121、0.073,P均<0.05);新诊断PBC组的AMA-M2值与年龄、IgM、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ho值=0.218、0.483、0.230、0.161、-0.183,P均<0.05);PBC非肝硬化组的血清AMA和AMA-M2中位水平均有低于PBC肝硬化组的趋势(1∶160比1∶320和174 RU/mL比495 RU/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BC肝硬化组者组患者的AMA-M2值与IgM水平呈正相关(r=0.38,P=0.039),但与APRI、Fib-4均无明确相关性(P均>0.05)。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183例患者的AMA滴度中位值为1∶160;未诊断PBC组中AMA低滴度、中滴度和高滴度者的IgM中位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1.2、1.7和1.8 g/L),新诊断PBC组中AMA低滴度、中滴度和高滴度者的IgM、GGT、ALP的水平均逐渐升高(中位水平分别为1.5、3.7和4.1 g/L,144、182和317 U/L,137、168和221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60、7.081、8.030、15.226,P均<0.05)。总体中未诊断PBC组男性的血清AMA-M2中位水平低于女性(41 RU/mL比50 R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5,P=0.003);新诊断PBC组男性的血清AMA-M2中位水平有低于女性的趋势(113 RU/mL比206 RU/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结论血清AMA水平与诸多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与PBC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