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李宇铭 《河南中医》2011,31(6):569-572
一般认为太阳伤寒的代表方是麻黄汤,而葛根汤只治疗太阳伤寒的兼证。在《伤寒论》原文中,二者皆治太阳伤寒,如仔细比较,知葛根汤专治太阳伤寒表实证,是专一治表的方剂;而麻黄汤较葛根汤发汗力弱,能发散表郁而重于解除肺气郁闭,是表里同治而重于治里的方剂,故葛根汤当属太阳伤寒的代表方。  相似文献   
52.
经方本源剂量治疗流行性感冒风寒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麻黄汤《伤寒论》本源剂量(下称经方本源剂量)治疗流行性感冒(下称流感)风寒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的方法,入选年龄18~65岁的患者,并同时符合流行性感冒的诊断标准及中医风寒证的辨证标准,体温≥38.0℃、病程在48 h之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给予麻黄汤,采用经考证后的《伤寒论》本源剂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B组[31例,给予麻黄汤,采用现行中医药高等院校《方剂学》教材所推荐的常用剂量(下称常用剂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C组(30例,给予泰诺酚麻美敏片,每6 h 1次,每次1~2片),疗程均为3 d。结果:①24 h体温疗效评价:A组的总显效率为93.75%(30/32),B组为67.74%(21/31),C组为36.67%(11/30),3组两两比较(P<α’=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A组总显效率为90.63%(29/32)、B组为61.29%(19/31),C组为30.00%(9/30),3组两两比较(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发热缓解时间及症状全部缓解时间的比较:A组与B组、C组两两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并发症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比较:A组低于C组,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除C组有1例嗜睡、1例头昏、1例胃部不适外,其余2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口服麻黄汤经方本源剂量可有效缩短流感病程,缓解流感临床症状、缩短发热时间,降低流感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麻黄汤常用剂量及泰诺酚麻美敏片,麻黄汤经方本源剂量治疗流感早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中药干预前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指纹长度变化特点及指纹变化与血氧饱和度(SaO2)之间的关系;探讨指纹的年龄扩展应用。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发作期口服温肺化痰饮,缓解期口服补肺健脾饮;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发作期加服氨茶碱。疗程3个月。分别收集治疗前后患儿的指纹和经皮测SaO2,观察其差异。另外收集20例正常儿童的指纹和SaO2作为健康对照。结果 CVA患儿的指纹长短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指纹长短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A患儿和正常儿的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察看指纹长度可以作为辅助诊断CVA的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可为判定CVA疗效作参考,并可以推广应用至8岁。  相似文献   
54.
古代医家认为灸法有引邪外出,引热外出,引热下移,除瘀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并可助气而补阳,使阳生而阴长.《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灸法,是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一般认为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散瘀、通风解表、温中补虚、回阳固脱、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的作用,用于治疗寒证、虚证、阴证.而热证施灸,是指用灸法治疗中医八纲辨证中病性属热的证候.包括外感热病、内伤热病以及外科痈疽疮疡等多种疾病中所出现的热性病证.自《伤寒论》以来,却有热证忌灸之说.但对热证宜灸还是禁灸,还是一个长期颇具争议的问题.而近年来的大量报道表明,灸治热证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同时现代医学研究为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很多的客观依据.据国内最新研究和大量实验报道证明,灸能退热、抗休克、改善微循环、防止肾功能损害,并有抗病毒和纠正流行性出血热引起的体液因素紊乱等作用.艾灸可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可显著提高白细胞数.又被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所证实,所以热证可灸论被广泛接受,近人用灸法治疗肺结核;灯火灸治疗腮腺炎;直接灸角孙、内关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直接灸治疗高血压痛;灸涌泉治支气管扩张咯血等,都是灸治热证的例证.综上所述,灸治热证既符合中医的反佐法的治疗原则,因此灸法不仅可以用于阴盛阳虚的寒证,也可用于实热证及虚热证,只要辨证准确,手法得当,壮数足剂,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检测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体内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脂代谢相关酶的含量,考察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的黄酮类成分对其表达的影响,以阐述其寒热属性及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知母水煎液和15%冰乙酸灌胃造胃溃疡寒证模型。以干姜姜辣素为阳性对照,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高良姜高低剂量组、大高良姜高低剂量组、红豆蔻高低剂量组,给药2 d,留取血清、肝组织、胃组织,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测定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考察其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肝糖原水平考察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测定游离脂肪酸(FFA)、脂蛋白脂酶(LIPD)、肝脂酶(LIPC)水平考察对脂代谢的影响。同时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SDH,以及FFA、LIPD、LIPC、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肝糖原水平和血清中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能显著升高肝组织中Ca2+-Mg2+-ATP酶及血清中FFA、SDH水平(P<0.05,P<0.01);除大高良姜低剂量组、红豆蔻低剂量组外,其余给药组能显著升高肝组织中Na+-K+-ATP酶(P<0.05,P<0.01);除大高良姜高低剂量组、红豆蔻低剂量组外,其余给药组能显著升高血清SOD水平(P<0.05,P<0.01);除高良姜低剂量组、大高良姜低剂量组外,其余给药组能显著升高LIPD、LIPC水平(P<0.05,P<0.01);给药组能显著降低肝糖原水平,以及血清MDA水平(P<0.05,P<0.01)。结论: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能够促进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脂代谢,可初步判断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温热属性,也说明其可调节胃溃疡寒证大鼠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脂代谢紊乱,同时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而发挥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56.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由于药物具有若干特性所决定的。大凡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多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多属于热性或温性。专家指出:食疗要掌握好寒热虚实。老张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常半夜咳醒,纳食不香,口淡无味。看病时,听一位病友说,用雪梨炖  相似文献   
57.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寒性哮喘发作期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炒白芥子冲服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寒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小青龙汤加炒白芥子冲服。结果总有效率90%。结论小青龙汤加炒白芥子冲服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急性发作期寒性哮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8.
王付 《家庭医学》2007,(9):57-57
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以及红斑性胃炎等)是常见多发病。笔结合临床辨治慢性胃炎。认为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有清泻胃热、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理气解郁以及化痰和中等。慢性胃炎病变证机属于脾胃虚寒证最多.桂枝人参汤是治疗脾胃虚寒证比较理想方药。如曾某,男,惠慢性胃炎20年余,近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根据胃脘疼痛,恶食冷食,舌淡苔白略腻,以此而辨为脾胃虚寒证。给予桂枝人参汤加味6剂,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并嘱咐病人平时应当重视饮食调护,不食寒凉。至今已年余,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病变的超声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RA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中医辨证属寒证或热证的RA膝关节病变患者52例(104个膝关节),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种不同证型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厚度和滑膜血流,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热证与寒证患者在关节腔积液及滑膜增生的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但热证患者的关节腔积液量较寒证患者显著增多(P0.05),且热证患者增厚的滑膜内血流信号较寒证者显著增多(P0.05)。结论 RA患者膝关节增厚的滑膜内血流信号及关节腔积液量与寒热辨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用超声观察RA患者的膝关节积液量和滑膜血流情况,可为中医寒热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干姜、高良姜及丁香各自3种不同提取物(挥发油、水提液、去挥发油水提液)对交感神经-肾上腺机能的影响,探讨这3种药物的挥发油与其药性、功效的相关性,及其以汤剂入药的合理性。方法: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Ⅰ组、模型对照Ⅱ组、阳性对照组、干姜(高良姜、丁香)3种不同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用寒凉药复制大鼠寒证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尿内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尿内儿茶酚胺(CAs)类物质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干姜挥发油与水提液高、低剂量组,高良姜挥发油与去挥发油水提液油高、低剂量组,丁香挥发油与水提液高、低剂量组、去挥发油水提液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17-OHCS的排出量(P0.05或P0.01)。干姜水提液高、低剂量组,挥发油高剂量组,高良姜水提液高剂量组、去挥发油水提液高、低剂量组,丁香挥发油高、低剂量组、水提液与去挥发油水提液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A的排出量(P0.05或P0.01)。干姜挥发油与水提液高、低剂量组,高良姜水提液与去挥发油水提液高、低剂量组,丁香挥发油与水提液高、低剂量组、去挥发油水提液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NE的排出量(P0.05或P0.01)。干姜挥发油与水提液高剂量组,高良姜水提液高剂量组,丁香3种提取物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DA的排出量(P0.05或P0.05)。结论:干姜的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挥发油和水提液部分,高良姜、丁香的有效成分在3种提取物中都有存在,3药以水煎剂入药具有科学依据。干姜所含的挥发油与温热药性、功效有密切的相关性。高良姜所含的挥发油与温热药性、功效的相关性不显著,丁香所含的挥发油与温热药性、功效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