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1篇
  免费   1157篇
  国内免费   93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69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436篇
内科学   397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2934篇
预防医学   510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3807篇
  10篇
中国医学   5838篇
肿瘤学   192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596篇
  2014年   817篇
  2013年   780篇
  2012年   1049篇
  2011年   1135篇
  2010年   902篇
  2009年   818篇
  2008年   944篇
  2007年   820篇
  2006年   810篇
  2005年   662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目的:通过测定豆粕及其提取低聚糖后残渣中大豆皂苷I的含量,了解其残渣的再利用价值,并且建立一种检测大豆苷含量方法。方法:采用薄扫描法测定大豆皂苷I的含量。结果:豆粕含量大豆皂苷I0.254%,平均回收率97.81%,变异系数0.8%,残渣含大豆皂苷I 0.134%,平均回收率97.10%,变异系数1.50%。结论:此方法较准确、简便、重现性好,适用于大豆皂苷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2.
目的:获得岗梅全长转录组数据库,为深入挖掘岗梅功能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基于PacBio Sequel平台的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获取岗梅的根、茎、叶样品的转录组数据,并利用非冗余蛋白(NR)、核苷酸序列(NT)、SwissProt蛋白序列数据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真核生物相邻类的聚簇(KOG)、蛋白家族(Pfam)、基因本体(GO)进行注释,分析并鉴定编码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的转录本。结果:全长转录组共获得89629个转录本,其中81313个在公共数据库进行了注释。KEE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623个转录本参与岗梅中三萜皂苷合成相关的3条代谢通路,其中263个转录本编码了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21个关键酶。此外,还预测了2471个转录因子、40421个简单重复序列位点、22119个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29131个mRNA。结论:丰富了岗梅的转录组数据,并为鉴定参与三萜皂苷和其他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候选基因提供参考,促进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3.
目的 优化穿龙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工艺,开发一种在酸水解前的酶解预处理工艺。方法 利用酶的生物降解作用,断开薯蓣皂苷与纤维素的葡萄糖苷键,从而改变植物细胞壁的通透性。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料液比对薯蓣皂苷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薯蓣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纤维素酶提取薯蓣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400 U、酶解温度55 ℃、酶解时间8 h、酶解pH 5.5、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薯蓣皂苷得率为9.78%。酸解得到薯蓣皂苷元得率为32.07%,薯蓣皂苷元纯度为70.89%。结论 通过一步纤维素酶预处理可以使薯蓣皂苷元得率提高140.59%,薯蓣皂苷元纯度提高41.21%。该方法方便、高效,可为薯蓣皂苷元的进一步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丁锐  王奎龙  沈梦丹  吴鑫  吴国清  曹岗 《中草药》2023,54(3):798-807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探究商陆Phytolacca acinosa醋制前后正丁醇部位肝肾毒性的差异及减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的方法对商陆醋制前后正丁醇部位的成分变化进行研究。小鼠ig商陆生醋品正丁醇部位低、高剂量(27、54 mg/kg)28 d后,通过血清生化指标和病理切片评价商陆醋制前后的肝肾毒性差异;采用UPLC-Q-TOF/MS对血清进行数据采集;通过QI、HMDB及MetaboAnalyst 5.0寻找与商陆炮制减毒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 商陆醋制后部分皂苷类成分含量下降显著,并能够明显降低生品导致的肝肾功能指标的异常升高。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生品组的肝、肾组织病变明显;醋制后病变程度显著减轻。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胆汁酸代谢可能与商陆醋制减毒密切相关;进一步对胆汁酸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商陆醋制后能够改善生品导致的结合型胆汁酸含量的下降及次级胆汁酸含量的升高,从而改善胆汁酸代谢紊乱。结论 商陆生品具有肝肾毒性,醋制后皂苷类成分含量下降,毒性显著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胆汁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李早慧  都晓伟 《中草药》2023,54(9):3032-3048
对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评价及构效关系进行系统综述,依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论,结合滇重楼中化学成分与其功效主治、药性、可测性、质量传递与溯源等方面的关联性分析滇重楼潜在的Q-Marker。在功效与滇重楼中化学成分关联中发现,滇重楼作用于肝、肾、肺、血、胎盘等组织,干预癌症、高血压、癫痫、肝损伤、关节炎等疾病;结合中药Q-Marker理论指导原则,揭示了重楼皂苷Ⅰ、Ⅱ、Ⅲ、Ⅵ、Ⅶ、H,纤细薯蓣皂苷,蜕皮激素、多糖、黄酮等可作为滇重楼功效相关的Q-Marker,为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滇重楼质量控制标准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优选人参Panax ginseng趁鲜切制饮片工艺,比较分析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人参饮片的质量,为人参趁鲜切制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考察切片厚度、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等因素优选人参趁鲜切制饮片最佳制备工艺;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评价2种炮制工艺人参饮片质量差异性;并定量分析2种人参饮片中指标性成分人参皂苷含量差异。结果 人参趁鲜切制饮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人参鲜药材含水量65%,烘干温度50℃、烘干时间8 h、切片厚度1.5 mm;指纹图谱分别确定了人参趁鲜切制饮片和传统切制工艺饮片2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7个共有峰,2种炮制工艺所得人参饮片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在0.983~0.992、0.948~0.996。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工艺饮片之间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60~0.993,相似度良好;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人参趁鲜切制饮片和传统切制饮片归为2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确定2种炮制工艺项...  相似文献   
97.
沈怡  马萍  董邦健  彭崇胜  李晓波 《中草药》2023,54(15):4905-4919
目的 对四君子汤非多糖组分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人源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过程研究,明确其在肠、肝中的代谢轮廓及代谢差异,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应用Acquity UPLC I-class/VION IMS QTOF技术分析四君子汤非多糖组分中主要活性成分(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甘草次酸、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CK、白术内酯III)在人源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下的代谢产物以及代谢转化途径。结果 甘草酸、甘草次酸在人源肠、肝微粒体中均以I相代谢为主;而甘草素、异甘草苷、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CK则以肠II相代谢为主。白术内酯III在肠、肝微粒体中代谢均不显著,而四君子汤非多糖功效组分中其他化合物在肠微粒体中代谢速度均比在肝微粒体中更快。此外,甘草皂苷、人参皂苷主要进行脱糖基反应;异甘草苷以脱糖、羟基化等反应为主;甘草素则以葡萄糖醛酸结合为主;白术内酯III则主要发生水解、羟基化反应。结论 阐明了四君子汤非多糖组分中主要活性成分在人体肠道及肝脏中的代谢轮廓及代谢差异,为后续进行四君子汤非多糖功效组分的药效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中药复方的功效组分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蒺藜Tribulus terrester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综合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MS、IR、UV等波谱学技术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DPPH法、ABTS法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方法测定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蒺藜果实7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E)-4-hydroxy-N-(3-(4-hydroxy-3-methoxyphenyl)acryloyl)benzamide(1)、蒺藜酰胺(2)、海柯皂苷元(3)、25R-螺甾-4-烯-3,12-二酮(4)、槲皮素(5)、3,4’-二羟基-3’-甲氧基苯丙酮(6)、对羟基苯甲酸(7)、(9Z,11E)-13-hydroxy-9,11-octadecadienoic acid(8)、(8E,12Z)-10-hydroxy-8,12-octadecadienoic acid(9)、肉豆蔻酸(10),其中化合物1~6对DPPH、ABTS自由基以及羟基自由基均有较显著的活性,并且化合物5清除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  相似文献   
99.
蒋淼  彭伟  吴纯洁  王家葵 《中草药》2023,54(16):5154-5164
目的 应用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分析大建中汤入血成分及体外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快速鉴定大建中汤经大鼠ig给药后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代谢成分以及体外化学成分,结合UNIFI软件系统分析,根据质谱相对分子质量、裂解规律、文献报道等方法对质谱碎片信息进行分析,表征大建中汤入血成分及体外化学成分。结果 在给药血清中检测出22个入血成分,包括5个原型成分和17个代谢产物,体外分析鉴定得到41个化学成分。结论 UPLC-Q-TOF/MS技术可实现大建中汤体内外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且血清中鉴定出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可能是大建中汤潜在的活性成分,可为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侯雨  朱琳  张奇镔  叶小风  柯俏颖  徐志士  魏颖慧 《中草药》2023,54(12):3815-3823
目的 研究大黄-黄芪多组分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评价制剂质量,并考察其大鼠肠吸收特性。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油相与乳化剂和助乳化剂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最优处方组成;并从自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稳定性等方面对自微乳进行评价。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考察自微乳的肠吸收特性。结果 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辛酸癸酸单双甘油酯、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35、助乳化剂为乙二醇。在微乳形成区选择各辅料用量,采用适宜方法加入大黄总蒽醌及黄芪总皂苷制得的组分自微乳,外观均一透明,加水分散后形成黄色乳光的微乳液,透射电镜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下观察到微乳分散均匀,无黏连,呈大小均一圆球形乳滴;平均粒径为(33.01±0.12)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on index,PDI)为0.10±0.02、电位为(-10.10±1.00)m V;自微乳中大黄总蒽醌和黄芪总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6.29、8.80 mg/g。自微乳中大黄总蒽醌在十二指肠、空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及表观吸收系数(Papp)较回肠段均有显著提高;黄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