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95篇
  免费   3216篇
  国内免费   3714篇
耳鼻咽喉   255篇
儿科学   314篇
妇产科学   307篇
基础医学   4404篇
口腔科学   1508篇
临床医学   4353篇
内科学   3726篇
皮肤病学   289篇
神经病学   1141篇
特种医学   9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3123篇
综合类   11423篇
预防医学   1172篇
眼科学   423篇
药学   3414篇
  33篇
中国医学   2468篇
肿瘤学   4036篇
  2024年   428篇
  2023年   1540篇
  2022年   1451篇
  2021年   1709篇
  2020年   1338篇
  2019年   1449篇
  2018年   792篇
  2017年   1216篇
  2016年   1258篇
  2015年   1344篇
  2014年   1729篇
  2013年   1776篇
  2012年   2277篇
  2011年   2711篇
  2010年   2309篇
  2009年   2247篇
  2008年   2969篇
  2007年   2390篇
  2006年   2047篇
  2005年   2136篇
  2004年   1725篇
  2003年   1152篇
  2002年   1022篇
  2001年   848篇
  2000年   636篇
  1999年   585篇
  1998年   514篇
  1997年   472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阻断经典Wnt通路对棕色脂肪干细胞向起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在诱导棕色脂肪干细胞向起搏特性诱导的过程中,培养基中加入经典Wnt通路阻断剂Dkk-1培养10 d。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其中起搏细胞发育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显色普通光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起搏特征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分化后的棕色脂肪干细胞具有起搏细胞特性,经Dkk-1诱导后,棕色脂肪干细胞向起搏样细胞的转化率明显提高,起搏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阻断经典Wnt通路可促进棕色脂肪干细胞向起搏样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应用基因沉默技术,观察下调20S蛋白酶体β5亚单位(PSMB5)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寻求调节干细胞活力的关键靶点。方法:构建PSMB5-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早期hBMSCs,根据感染条件不同将细胞分为绿色荧光蛋白(GFP)对照组和shRNA组。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PSMB5沉默效率,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蛋白酶体活性;BrdU掺入实验观察PSMB5基因沉默对早期hBMSCs增殖潜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1(cyclin D1)及其激酶CDK4的表达变化。结果:慢病毒感染早期hBMSCs 72 h可见约95%以上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shRNA组PSMB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GFP对照组分别降低93.31%±0.59%和56.83%±13.31%,且蛋白酶体活性较对照组降低37.47%±0.41%。此外,shRNA组BrdU阳性率26.14%±8.13%较对照组49.53%±11.18%显著降低,G1期细胞较GFP对照组增多,而S期和G2/M期细胞却较对照组减少,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54.55%±7.76%和63.26%±15.76%。结论:PSMB5基因沉默能够下调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导致细胞G1/S转换停滞,影响hBMSCs增殖潜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变化及迁徙途径。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脑出血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复制脑出血模型。各实验大鼠腹腔注射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 U)标记神经干细胞,运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迁徙分布情况。结果脑出血组侧脑室下区室管膜上皮的Brd U阳性细胞数比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Brd U阳性细胞沿胼胝体迁徙,最后散在分布于出血灶及周边区。结论脑出血后神经干细胞可增殖并沿胼胝体向出血灶及周边区迁徙,参与出血性脑损伤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运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食管癌Eca109细胞中过表达LATS1基因,探究LATS1调控Eca109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LA TS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Eca109细胞系,RT-PCR检测细胞中LATS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ATS1、YAP、BAX/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MTS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hochest33258观察细胞凋亡染色.结果 LATS1慢病毒载体转染Eca109细胞后,目的基因组(Ad-LATS1)LATS1 mRNA及LATS1蛋白表达、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CON)及阴性对照组(Ad-GFP),而YAP、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Ad-GFP组(P<0.05);Ad-LATS1组Eca109细胞的增殖率从第5天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及Ad-GFP组(P<0.05);Ad-LATS1组细胞较Ad-GFP及对照组G1期比例明显增高而S期比例明显缩短,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细胞荧光染色强度及范围也增高.结论 LATS1基因可上调BAX、下调YAP、BCL-2使Eca109凋亡,并诱导G1期延长、S期缩短来降低其增殖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β-拉帕醌体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 MTT)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β-拉帕醌对SGC-7901与AGS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β-拉帕醌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β-拉帕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Western b1ot法检测β-拉帕醌处理胃癌细胞前后其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1ia1-mesenchyma1 transition,EMT)及凋亡分子标志物的变化。结果β-拉帕醌可显著抑制SGC-7901和AGS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下调增殖与周期相关Skp2和DEK蛋白的表达( P均<0.05);经β-拉帕醌处理后,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且显著下调MMP-2/9和Ezrin蛋白以及EMT间质标志物的表达,上调EMT上皮标志物表达水平;另外,β-拉帕醌增加胃癌细胞的凋亡,下调BCL-2/Bax比值以及上调活化型Caspase-3/8/9的表达。结论β-拉帕醌对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可通过MMPs和EMT途径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标本70例和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2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预后差异,并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分期、免疫组化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平均发病年龄(56.17±12.41岁)比非特殊型浸润性癌(52.77±11.07岁)高(P=0.039);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比,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具有更低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的ER、PR阳性率(P<0.05);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相比,5年总生存率(P=0.221)和无病生存率(P=0.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与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P<0.05)。结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与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但预后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结直肠转移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结直肠转移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部分病例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明确累及结直肠肠壁者53例,其中43.4%(23/53)仅累及浆膜/浆膜下,侵至黏膜层者占37.7%(20/53)。受累肠段以乙状结肠、直肠为主(24/53,45.3%),原发肿瘤来源以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多见(33/53,62.3%),其次为消化系统(15/53,28.3%)。组织学类型以卵巢浆液性癌为主(22/53,41.5%)。96.2%(51/53)的转移肿瘤中心位于浆膜/浆膜下或肌层,26.4%(14/53)可见广泛脉管内癌栓。累及黏膜层时,35%(7/20)的转移肿瘤局灶缺乏间质结缔组织反应,20%(4/20)可见“原位生长”及“反向分化成熟”现象。17例术前活检标本中,2例被误诊为腺瘤或慢性炎症。结论肿瘤自浆膜面侵向黏膜面的“自外而内”的生长方式,以及广泛的脉管内癌栓,均高度提示转移肿瘤。“原位生长”及“反向分化成熟”现象在肠镜活检标本中易被误诊,日常工作中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动态轴向压应变对三维丝素蛋白支架内成骨细胞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动态力学加载仪对实验组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加载动态轴向压应变(5%应变幅度,1 Hz,30 min/d,共21 d),对照组细胞常规静置培养,不施加力学刺激。应用定量PCR检测细胞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COLⅠ)、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x)、骨钙蛋白(OCN) mRNA表达量。结果 成骨细胞在周期性轴向压应力刺激下,Runx2、Osx及COLⅠ表达分别增加280%、68.9%和79.6%,ALP及OCN表达也分别增加10.7%和26.9%。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骨细胞复合丝素蛋白生物支架材料在周期性轴向压应力刺激下,成骨基因COLⅠ、Runx2、Osx及OCN表达明显上调,可能是生理状态下压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结果对于以力学信号为基础的细胞疗法修复骨缺损等疾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其嫉妒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湖南某高校选取443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和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的测试。结果:1男生在情绪反应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情感断绝上显著高于女生(t=2.519,-3.493;P0.01)。男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t=4.269,3.622;P0.01);2自我分化总分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285,0.220,-0.346,-0.537;P0.01);3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焦虑均对嫉妒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eta=-0.239,P0.001;Beta=0.113,P0.05);4自我分化总分在依恋焦虑对嫉妒的影响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1.199,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4.49%。结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建立安全型依恋以减少嫉妒的消极心理影响,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应用酶标仪检测5-ALA在不同分化程度的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产生原卟啉Ⅸ(PpⅨ)的荧光强度,以期指导临床鉴别和诊断OSCC.方法 将2×104个SAS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应用酶标仪检测不同浓度的PpⅨ水溶液荧光强度,制作PpⅨ浓度的标准曲线,计算判定系数R2.在SAS、HSC-3和HSC-4细胞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0.5、1、1.5、2mmol/L的5-ALA,孵育0、2、4、6、8、10小时后应用酶标仪检测细胞荧光强度.结果 酶标仪检测的荧光强度与PpⅨ含量呈线性相关(判定系数R2=0.9982),5-ALA在OSCC细胞中最佳的代谢浓度为1mmol/L,代谢时间为4小时.并且5-ALA在中分化的SAS细胞中产生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高分化的HSC-3和HSC-4细胞(P<0.05).结论 5-ALA在不同分化程度的OSCC细胞中产生不同的荧光强度,可辅助用于临床鉴别诊断OS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