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范伟峰 《甘肃医药》2012,(9):689-691
薛文翰老师擅长运用"久病入络"理论治疗各种迁延难愈的慢性疾病,本文介绍他在临床上采用"久病入络"理论,用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之法,治疗胃脘痛和肺胀的临床经验,举临床病例2例进行说明。并对久病入络理论的提出、发展、完善及内涵进行阐述。将薛老师对该理论的独特领悟、辩证立法及遣方用药经验总结归纳,此经验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医学中久病入络学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突出强调情志护理,同时配合穴位针刺、穴位推拿、按摩及服用药饮和药膳等措施;4周后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降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久病入络学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康复起到扶正祛邪、平肝潜阳、调理气血、疏经通络的作用,提高了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23.
络病理论源远流长,从《黄帝内经》中的"络"及"络脉"概念,到清代叶天士根据络脉的病变首次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理论,继而90年代提出"络病理论",到许多专家学者又相继从现代实验角度具体研究络病的现代机理。文章从传统头痛络病机制和现代实验研究进展探讨络病理论与头痛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30-133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功能障碍超过3 个月,可有蛋白尿、血尿、水肿、肾功能减退等诸多表现,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范畴,最终往往进展至终末期肾病。而从中医肾络理论出发,肾络网络分布于肾脏,是肾之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的重要通道,由于六淫外邪、瘀血、痰饮、浊毒等致病因素侵袭肾络,久病入络,致使络道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尿浊、尿血、水肿、癃闭等诸多病变。“肾络瘀阻”是肾络病发生的核心病机,久之肾络渐损,即可进一步进展为“溺毒”“关格”等肾功能衰竭的病理阶段。基于肾络理论,运用中医药疗法对慢性肾脏病辨证施治,可有效减轻肾络病症,改善肾功能,从而控制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5.
胃癌前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是正常胃黏膜转化为胃癌的关键阶段,及时的治疗和预防胃癌前病变,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胃癌前病变病因多样,病机复杂多变,具有难治性、缠绵性、复发性、易瘀、易滞、易积的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相契合。其病在胃络,脾胃虚弱、瘀阻胃络、毒损胃络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疏肝健脾和胃、化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26.
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涉及络分、血分,涵盖三阴经肝脾肾三脏,病邪已不单是疫气,还夹杂了湿、痰、瘀血等,病位由气分深入血络。治疗大法以扶正化恶血为主,以养肝益肾、疏肝健脾化瘀、滋阴益气化恶血为主要治疗方法。方药多化裁于经方,如平调寒热虚实之乌梅丸,开郁疏肝之四逆散,调和肝胃之柴平散,扶正化瘀之鳖甲煎丸,行气化瘀之旋覆花汤,健脾益肾渗湿之参苓白术散,调和肝脾之逍遥散等。并自拟养肝益肾、健脾清透的养肝益肾方。  相似文献   
2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122-126
目的:基于中医"久病入络"理论探究妇可靖胶囊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取苯酚胶浆灼烧法复制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妇乐片0.65 g/kg组、妇可靖2.16 g/kg、1.08 g/kg、0.54 g/kg组,给药4周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光镜下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ICAM-1水平,RT-PCR法检测FGF-2、IGF-1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FGF-2、IGF-1mRNA表达水平和ICAM-1、 IL-6、TNF-α的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提示造模成功;经给药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妇可靖0.54、1.08 g/kg组FGF-2、IGF-1 mRNA表达下调,ICAM-1、IL-6、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久病入络致瘀"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妇可靖胶囊可通过改善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下调FGF-2、IGF-1 mRNA表达,降低ICAM-1、IL-6、TNF-α等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从而改善血瘀证的病理状态,最终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吴门医派久病入络理论-通络散偏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瘀阻脑络)疗效。[方法]将64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氟桂利嗪,5mg/次,1次/d,睡前口服。治疗组32例,通络散偏汤(僵蚕、白芷各10g,露蜂房5g,赤芍10g,川芎15g,地龙、白芥子、路路通各10g,甘草3g),水煎400mL,1剂/d,早晚温服;气虚加黄芪30g,白术10g,肝火旺加代赭石20g,钩藤15g,黄芩10g;阴虚加首乌10g,熟地黄15g,枸杞子10g,血瘀加鬼箭羽15g,三棱、刘寄奴各10g;痰浊盛加制南星、法半夏、化橘红各10g;氟桂利嗪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NRS数字评分、头痛积分、止痛药使用频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62%;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 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NRS数字评分、头痛积分、止痛药使用频率两组均有降低(P 0. 01),治疗组降低多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吴门医派久病入络理论-通络散偏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瘀阻脑络),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中西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为背景,结合叶天士及当代医家治疗络脉疾病的经验,阐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以肾虚为根本,以肾气—天癸—奇经八脉—胞宫、胞络轴为主的八脉及其胞宫、胞脉虚损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循"先通营络,参之奇经"为法,以甘润通补法为用药基础,应用补益肝肾的中药,佐以通补奇经的血肉有情之品,同时以虫类入络,启发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0.
付伟  孙志广  张晶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69-871
从胃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情进展、临床诊治等方面,概括了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胃癌预防中的优势。提出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使胃癌癌前病变能够得到预防,甚至逆转,进而在胃癌的预防中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