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898篇
  免费   9174篇
  国内免费   3168篇
耳鼻咽喉   512篇
儿科学   1853篇
妇产科学   1345篇
基础医学   5877篇
口腔科学   1896篇
临床医学   11540篇
内科学   16380篇
皮肤病学   956篇
神经病学   3809篇
特种医学   23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1988篇
综合类   22522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一般理论   24篇
预防医学   10076篇
眼科学   1093篇
药学   12339篇
  327篇
中国医学   24028篇
肿瘤学   3287篇
  2024年   404篇
  2023年   2253篇
  2022年   3474篇
  2021年   5353篇
  2020年   5022篇
  2019年   5656篇
  2018年   4685篇
  2017年   4790篇
  2016年   3962篇
  2015年   3707篇
  2014年   8661篇
  2013年   7370篇
  2012年   7687篇
  2011年   7892篇
  2010年   6323篇
  2009年   5202篇
  2008年   4719篇
  2007年   4942篇
  2006年   3971篇
  2005年   3337篇
  2004年   2648篇
  2003年   2204篇
  2002年   1707篇
  2001年   1512篇
  2000年   1227篇
  1999年   919篇
  1998年   733篇
  1997年   667篇
  1996年   495篇
  1995年   457篇
  1994年   402篇
  1993年   309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46篇
  1987年   132篇
  1985年   1513篇
  1984年   2528篇
  1983年   2324篇
  1982年   1749篇
  1981年   1842篇
  1980年   1531篇
  1979年   1329篇
  1978年   1151篇
  1977年   665篇
  1976年   1106篇
  1975年   980篇
  1974年   814篇
  1973年   78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92.
基于调控肠道菌群探讨中药防治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多发性硬化等。脑卒中具有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肠道菌群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气血流注失度、阴阳盛衰失衡,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化生"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可致中风的发生。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现代研究的肠道菌群功能与中医之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干预脑卒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否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值得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白藜芦醇等),中药单方(丹参、红景天等)和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汤等)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93.
94.
95.
We make the case for why continuous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s essential, what the barriers are, and how to overcome them. To overcome them, government action is needed in terms of tax incentives or regulatory incentives that affect time.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前瞻性评估T1~T2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后程大分割放疗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以及在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的价值。方法 共入组20例T1~T2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所有患者于末次多西他赛化疗前开始大分割放疗。观察急性放射反应、治疗完成率及无病生存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治疗完成率100%。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减少)及皮肤反应,患者均可耐受。中位随访时间为30.1个月,随访率100%。美容效果良好率100%。平均总治疗时间为4周,总住院治疗费用节省约1万元。21个月无病生存率为100%。结论 T1~T2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可耐受同步大分割放化疗,局部控制好,美容效果佳,且具有较高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电针复合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在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拟行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切除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及TCI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试验组30例则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辅助电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时间、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T)、插管前即刻(T)、插管后1 min(T)、切皮即刻(T)、去骨时(T)、拔管即刻(T)时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心率(HR)、BIS值;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2 h(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IL-1β、IL-6、IL-10、TNF-α浓度。结果 试验组手术用时、麻醉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异丙酚、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rate, HR)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T时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T时对照组MAP、HR明显高于T时,而试验组MAP、HR与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天、3天试验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1、T2、T3时试验组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针复合TCI靶控输注麻醉方案可有效提升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8.
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medical treatments, we need to re-examine the connotation of medical sc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Medical science is the natural expression of human kindness and human nature of rescuing the dying and healing the wounded. It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natural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edical philosophy and humanistic care,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oncepts and ideas of evidence-based, translational, and precision medicine in modern medicine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voiding new technical bureaucracy, paying attention to achieving a holistic view and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and avoiding biases in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loss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modern med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99.
100.
中药复方是由2味或2味以上中药遵循中医理论组合而成的方剂。多味中药在合适的剂量配比之下,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中医的整体调节治疗。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对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新药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统的"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复方的成分、药效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同时,多种数理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研究方法的发展虽促进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研究,但还需进一步建立适合中药复方配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法,以阐明中药复方及其成分/组分配伍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新的现代中药复方,这也是目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