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5篇
  免费   1316篇
  国内免费   345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138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480篇
口腔科学   157篇
临床医学   1773篇
内科学   766篇
皮肤病学   90篇
神经病学   705篇
特种医学   235篇
外科学   1495篇
综合类   178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58篇
眼科学   129篇
药学   790篇
  6篇
中国医学   1599篇
肿瘤学   721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647篇
  2021年   762篇
  2020年   742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508篇
  2017年   513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918篇
  2013年   810篇
  2012年   680篇
  2011年   679篇
  2010年   519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宗教神话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文化凝定 ,潜埋着人类最深层的文化 -心理结构 ,这种深层的结构原则构筑了文化赖以传承的桥梁。“十”字既是基督教神学信仰的象征 ,又是《圣经》文化的深层结构语码 :“十”字具有超时空、跨文化的语用特征 ,体现着基督教《圣经》最基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 ,蕴涵着人类在时空两个维度上欲求超越自我的双重努力 ;“十”字结构包含着对立统一的思维构成原则 ,是主体见之于客体 ,精神见之于现象的自然历史说、社会人生观和道德价值论 ;“十”字结构具有生成基督教神学体系的文化功能。正是这一文化功能铸塑了后世西方文学的基因密码。基督教对于后世西方文学的影响虽直接表现在文学对其主题、题材、人物、情节等的借用上 ,但《圣经》文化中固化下来的人类意识的架构———“十”字结构 ,才是西方文学导源于基督教的妙谛所在。  相似文献   
82.
19世纪末的文学忧郁和悲观等病症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现代派文学经历了从以丑为美到迷惘、异化、荒诞和虚无的文学创作轨迹,显示了从19世纪末传染到的综合症状以及作家们改革和拓荒的勇气.现代派文学对心灵的解剖是深刻的,语言形式的反叛也是彻底的.  相似文献   
83.
晚明时期 ,在吴江地区出现了一个以叶绍袁、沈宜修及其子女为核心的文学团体 ,成就杰出。特别是女性文学 ,更令人聒目相看 ,这与叶绍袁进步的女性文学观及其妻女杰出的文学才华密不可分 ;也与吴江地区高度的文学水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4.
Purpose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shaft in children are common. The rates of bone growth and remodeling in children vary according to their ages, which affect their respective management. Methods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ncidence and patterns of pediatric femoral shaft fracture and the current concepts of treatments available.ResultsThe type of fracture—closed or open; stable or unstable—need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Child abuse should be suspected in fractures sustained by infants. For younger children, non-surgical management is preferred, which include Pavlik harness (< 6 months old) and early spica casting (6 months to 6 years old). Older children (> 6 years old) usually benefit from surgical treatments as outcomes of non-surgical alternatives are worse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recovery times. These operative measures for older children that are 6–12 years old include 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nd submuscular plating.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when devising an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include body mass, location of injury, and nature of fracture. For adolescent and skeletally mature teenagers (> 12 years old), rigid antegrade entry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is indicated. In the event of open fractures or polytrauma, external fix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temporary treatment method for initial fracture stabilization.ConclusionAn age-based and evidence-based algorithm has been proposed to guide surgeons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an appropriat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85.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分为3个方面:“未生先防”强调防患于未然,避免疾病的发生;“未盛防变”强调已病早治,防止其进展及传变,避免其他脏腑受累;“已衰防复”强调在疾病初愈之时,注意调摄,以防疾病复发。“治未病”思想在慢性便秘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多样的手段干预慢性便秘患者各个病程阶段,对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病变后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机制源于血管系统损害引起低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等一系列病理过程。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脑血管病及相关疾病中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许多研究都显示了针灸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涉及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神经递质通路等方面的调节作用。因此,现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角度探讨针刺的治疗作用,以期为进一步揭示针灸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潜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现在,数据挖掘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的趋势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西医学的广泛应用,尤其是AI分析方法在疾病早期诊断与评估、疾病的治疗策略与医疗资源管理这几个方面突出的使用效果,为AI与中医药的结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尤其在名老中医经验的学习与传承方面。近十余年来,名老中医经验学习与传承领域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成果颇多,在梳理常用数据挖掘工具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AI分析方法在西医学的应用,可以对中医药领域数据挖掘的智能化学习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与展望,为继承与发展名老中医经验提供更高效的途径,加快中医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88.
翟正佳  董健文  刘仲宇 《中国骨伤》2021,34(11):1087-1090
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ful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近年来在微创脊柱外科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该术式的发展历史、技术要点、适应证、疗效以及并发症。笔者认为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具有与传统手术同样的临床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减少组织损伤和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日,但仍需完善远期随访,以进一步评估该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9.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随着中国社会跨入老龄化时代,OA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受到研究人员不断重视。研究发现,以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 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主的炎症细胞因子是组建起OA炎症网络的罪魁祸首。并且发现以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和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序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ADAMTS)为主的蛋白酶过度表达,是造成OA软骨缺如的直接原因。此外,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和Wnt等信号通路,软骨细胞衰老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软骨细胞凋亡与自噬,雌激素等均在OA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广泛查阅了近几年与OA发病机制有关的研究文献,从分子层次与细胞层次两方面对OA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且于文末谈论预测了未来OA临床诊疗中的一些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90.
NOD样受体蛋白1(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1,NLRP1)炎性小体在人体固有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促进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s,Caspases)的活化,进一步激活白介素-18和白介素-1β,同时介导细胞焦亡,NLRP1炎性小体在创伤性中枢神经损伤中发挥着作用,本文就NLRP1炎性小体的结构、NLRP1炎性小体在创伤性中枢神经损伤中的激活以及以NLRP1炎性小体为靶点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