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1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考察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对麻黄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考察流速、药物浓度等因素,确立适合麻黄碱微透析采样的技术条件。采用微透析采样技术,分别收集大鼠给予麻黄碱、麻黄和麻黄-桂枝药对配伍水煎液的血液透析液样品,通过LC-MS测定给药不同时间的麻黄碱浓度。采用DAS 3.0软件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比较不同给药组间的药动学差异。结果:麻黄碱微透析采样的技术条件为流速1.5μL·min~(-1),取样间隔20 min,样品质量浓度0.1~3.0 mg·L~(-1)。不同组别间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无显著性差异。与麻黄碱组相比,麻黄-桂枝(3∶2)配伍组的达峰时间(T_(max))和药峰浓度(Cmax)均无显著性差异;消除半衰期(T1/2)和平均驻留时间(MRT)显著缩短,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VZ/F)显著降低,清除率/生物利用度(CLZ/F)显著增加。与麻黄组相比,配伍组C_(max)无显著性差异;T_(max)显著降低,T1/2和MRT显著缩短,VZ/F显著降低,CLZ/F显著增加。结论: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后加速了麻黄碱在体内的代谢,可能是桂枝降低麻黄相对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桑白皮各化学拆分组分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水钠潴留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5 mg·kg~(-1))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造模7 d后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21 d。实验期间于第7,14,21,28天留取尿液,检测大鼠尿量,24 h尿蛋白,尿钠及尿渗透压。给药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渗透压、电解质及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抗利尿激素(AVP)的含量,同时计算肾脏指数,并检测肾脏中抗利尿激素V2受体(AVPV2R),水通道蛋白-2(AQP2)的水平及Na+-K+-ATP酶的活性等指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肾脏AQP2的表达。结果:桑白皮水煎液能够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尿蛋白含量,改善低蛋白血症与高脂血症,并且以低剂量(476 mg·kg~(-1))效果最好;各化学拆分组分中桑白皮30%乙醇洗脱组分能够显著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24 h尿蛋白,TC,TG,AVP,AVPV2R,AQP2含量,降低Na+-K+-ATP酶活性及肾脏指数(P0.05,P0.01),能够明显增加阿霉素肾病大鼠ALB,尿量,尿钠及尿渗透压(P0.05,P0.01)。结论:桑白皮水煎液能够显著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各项病理症状,其30%乙醇洗脱组分为最佳有效部位,且其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水钠潴留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AVP,肾脏AVPV2R,AQP2表达及Na+-K+-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3.
李晋  杜昆泽  罗蓉  金华  马琳  常艳旭 《天津中医药》2017,34(11):775-77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同时测定桑枝中桑皮苷A、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和山奈酚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乙腈,以柱温25℃,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1 mL/min,采用外标法计算桑枝中6种成分的含量。[结果]桑皮苷A、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和山奈酚浓度分别在22.50~900.00、6.25~250.00、3.00~120.00、0.08~3.00、0.10~4.00及0.05~2.0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稳定性实验RSD为1.04%~3.07%,重复性实验RSD为2.22%~4.70%,精密度实验RSD为1.34%~4.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104.0%(RSD≤1.01%)。[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为桑枝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建立桑白皮中绿原酸、东莨菪内酯、白藜芦醇、桑色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5 nm。结果:绿原酸、东莨菪内酯、白藜芦醇和桑色素分别在6.4~76.8 mg·L~(-1)(r=0.999 9),5.15~61.8 mg·L-1(r=0.999 6),1.11~13.32mg·L-1(r=0.999 6),2.76~33.12 mg·L~(-1)(r=0.999 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4%~99.4%(RSD≤2%),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且该方法重复性良好;通过对5批桑白皮药材的测定,结果发现河南(批号140401)样品中绿原酸、东莨菪内酯、桑色素含量均较高,湖北(批号D5090202)样品中白藜芦醇含量相对最高。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度高,适合桑白皮中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桂枝对麻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KM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麻黄组(10 g·kg~(-1)),麻黄-桂枝3∶2组(10 g·kg~(-1)+6.67 g·kg~(-1)),麻黄-桂枝3∶1组(10 g·kg~(-1)+3.33 g·kg~(-1)),桂枝组(6.67 g·kg~(-1)),灌胃给药14 d,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脑组织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麻黄组小鼠SOD活力下降(P0.01),MDA,NO,TNOS,iNOS含量增加(P0.01),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上调(P0.01),桂枝组无明显差异;与麻黄组比较,化学法结果显示麻黄-桂枝3∶2组和3∶1组均能够明显升高脑组织中SOD活力(P0.05,P0.01),降低MDA,NO,TNOS,iNOS含量(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2组能够显著降低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P0.05,P0.01),3∶1组能够降低Caspase-1蛋白表达(P0.05)。结论:桂枝对麻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随着桂枝比例的增加,桂枝拮抗麻黄中枢毒性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抗氧化活性,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抑制NLRP3炎症小体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6.
《伤寒论》第28条是张仲景著作中存在争议的条文之一,历代医家对该条所用方剂中桂枝和芍药的去留,主要有4种不同意见:①认为原文当是"桂枝去桂".②认为原文应该"桂枝去芍".③认为原文应"桂枝减量".④认为"既不去桂亦不去芍".参照《伤寒论》第28条前后条文,并从病机角度解析,认为原文应为"桂枝去桂",因该条方证病机为水饮内停致太阳经气不利,而无表证存在,表证表现实为水饮郁遏太阳经气所致,证治宜攻其所得,不需再用桂枝解表,故该条所用方剂应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相似文献   
107.
The root bark of Morus alba L. (Mori Cortex Radicis; MCR) is traditionally used in Korean medicine for upper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antiasthmatic effect of kuwanon G isolated from MCR on ovalbumin (OVA)‐induced allergic asthma in mice. Kuwanon G (1 and 10 mg/kg)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in mice once a day for 7 days during OVA airway challenge. We measured the levels of OVA‐specific IgE and Th2 cytokines (IL‐4, IL‐5, and IL‐13) in the sera or 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 fluids and also counted the immune cells in BAL fluids.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ung tissues were analyzed. Kuwanon 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levels of OVA‐specific IgE and IL‐4, IL‐5, and IL‐13 in the sera and BAL fluids of asthma mice. Kuwanon G reduced the numbers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the BAL fluids of asthma mice. Furthermor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 of lungs including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thickened epithelium of bronchioles, mucus, and collagen accumulation was inhibited by kuwanon G.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kuwanon G prevents the pathological progression of allergic asthma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lung destruction by inflammation and immune stimulation.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8.
钩藤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藤是中医传统常用要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钩藤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互作,多途径、多靶点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在神经保护中,钩藤可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神经递质及其相关受体、调节炎症因子及相关通路、抗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胞内Ca2+超载、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途径发挥功效。该文就近年来钩藤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机制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优选麻黄-桂枝药对的水提工艺。方法 建立麻黄-桂枝药对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指纹图谱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正交水提工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优选麻黄-桂枝药对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30 min。结论 优选的麻黄-桂枝药对水提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可为麻黄-桂枝药对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建立桑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桑叶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 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在350 nm波长下进行梯度洗脱;建立16批桑叶药材UPLC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寻找不同产地桑叶药材的差异性成分。[结果] 桑叶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4个共有峰,通过比对标准对照品,指认出其中8个,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紫云英苷;16批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62,主成分分析将16批桑叶药材分为三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5个差异性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为1号峰(新绿原酸)>4号峰(隐绿原酸)>3号峰(咖啡酸)>14号峰>11号峰。[结论] 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