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8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752篇
口腔科学   338篇
临床医学   446篇
内科学   227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88篇
特种医学   375篇
外科学   2680篇
综合类   1510篇
预防医学   356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629篇
  13篇
中国医学   218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553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AO跟骨板在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评价AO跟骨板治疗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1例29足严重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Ⅲ型18足;Ⅳ型11足,采用AO跟骨板及髂骨(或人工骨)植骨进行有限坚强内固定。对年老、骨质疏松严重的Ⅲ型和Ⅳ型跟骨骨折后距下关节不能达到解剖复位,整复跟骨外形后,AO跟骨板固定,同时一期行距下关节融合术。结果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29足Ⅲ、Ⅳ型跟骨骨折行AO跟骨板固定总体优良率为82.8%。结论 AO跟骨板治疗Ⅲ、Ⅳ型跟骨骨折疗效肯定,术后早期功能练习.减少骨折并发症,是一种治疗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2.
Abstract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 This is primarily due to the fact that sufficient implant fixation in humeral head fractures is often not achieved due to substantial bone tissue loss with increasing age.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locking plates and locking nail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clinical practice with varying results. The biomechanical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locking plate osteosynthesis as well. The following paper focuses on bone quality, biomechanical studies and biology of proper osteosynthesis and reviews the most recent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通过体模检测和病例检查的对照研究,比较计算机X射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新旧两种不同成像板(IP)对影像质量和病人辐射的影响,探讨新旧IP的使用原则。方法 对新旧IP进行常规暗噪声、均匀性和一致性、擦除完全性检测;根据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TCDD)技术,75 kV时新旧IP对体模TO.16进行摄影,请3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所得影像进行观察评分,计算阈值检测指数HT(A);结合临床用相同曝光条件,不同的IP分别对膝关节、胸部、腰椎进行投照,请3位放射专家进行双盲阅片,评价影像质量。结果 新旧IP在物理指标上基本相同,在相同曝光条件下,新IP的检测能力高于旧IP,当旧IP提高20%的辐射剂量后,旧IP检测能力接近新IP。结论 随着IP使用次数的增加,需逐步提高曝光剂量才能保证影像质量;若保持原有剂量不变,IP的检测能力就会下降,将影响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5.
26.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15例,锁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4例。结果所有患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胫骨10~20周(平均12周),1例骨折延迟愈合(20周),无骨不愈合;锁骨6~10周(平均8周),肱骨8~13周(平均11周),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所有病例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BO)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27.
计算机导航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骨科手术,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2004年2~12月,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共行13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51枚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58枚交锁髓内钉远端交锁螺钉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全部在导航下完成手术,术中明显减少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计算机导航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微创手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生长板软骨细胞旁分泌作用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成骨分化的相关性。方法大鼠BMSCs与生长板软骨细胞进行间接共培养,培养终末期做细胞化学染色,定量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生长板软骨细胞持续高表达VEGF。BMSCs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ALP活性升高,BMSCs的VEGF的表达也逐渐增强。培养液加入两种分泌型VEGF中和抗体后,VEGF表达趋势不变,ALP活性仍为升高趋势,也不影响培养终末期钙化结节的形成。培养终末期BMSCs的CD31和CD34均阴性。结论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VEGF的表达符合成骨细胞分化基因的表达规律,与成骨细胞特征性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体外条件共培养条件下,中和VEGF后并不能阻碍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9.
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告利用螺钉-钛棒(板)固定技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作者1年来行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技术内固定9例,其中齿突样骨引起的C1~C2不稳2例,手术后进行性颈椎后凸2例,颈椎管狭窄2例,C3-C4滑脱1例,C6~C7外伤滑脱2例。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C3~C5侧块螺钉、C2-T2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然后连接钛棒或钛板完成固定。9例病人共植入螺钉59枚。结果 所有病人在1周内带外支架进行活动,除1例因拒绝治疗死亡外,其余病人在1个月及1年后复查均未见内固定物移位。结论 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固定为安全可靠的技术,可以术后即刻获得牢固内固定,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0.
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用于四角融合的内固定器械和方法.方法根据国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测量数据及解剖特点,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制作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fou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取32侧成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标本,分别采用NT-FCAC和克氏针固定,体外模拟四角融合术,用858型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858-MTS)测试其固定强度;2件NT-FCAC施加20~200N循环拉伸载荷(1Hz),观察NT-FCAC的形变情况;分析试验结果,评价NT-FCAC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NT-FCAC固定臂产生的回复力可将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聚合于一体,体部可遮挡植入上述4处腕骨间关节间隙的松质骨,防止其滑脱;NT-FCAC组固定强度大于克氏针组(P<0.05);2件NT-FCAC发生形变达到6%时,施加的载荷次数分别为4 239次和4068次.结论NT-FCAC的设计符合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解剖特点,其固定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不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要求,疲劳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达骨性愈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