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了解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布依族、水族、苗族)群体人类白细胞抗原-G( 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遗传背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电泳及测序的方法对来自贵州地区的布依族、水族、苗族共344例健康个体DNA进行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并与文献报道的仡佬族、壮族等13个民族群体的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布依族、水族和苗族人群的+14 bp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7%、26.0%和38.1%,+14 bp/+14 bp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40%、10.4%和15.9%,14 bp插入频率比较示布依族和苗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5,P=0.001),苗族与水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09)而布依族和水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7);与其他人群数据比较,苗族群体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与其他人群相似,而作为壮侗语族的布依族、水族则有自己独特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规律。结论:布依族、水族人群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相似,但是与苗族人群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20年1月21日—2月24日新冠疫情期间贵州省STEMI患者的救治特征,为疫情的防控、诊断、治疗及决策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与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1日—2月24日贵州省内的13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作为实验组,这13所医院2019年同期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记录所选13家医院的医院等级、胸痛中心及胸痛联盟认证情况,记录是否分属教学医院。记录所选对象的性别、年龄及慢性合并症情况。记录两组对象在各家医院的就诊数量、救治方式及并发症情况。记录患者的总缺血时间、发病-首次医疗接触、首次医疗接触-导丝通过及入门-导丝通过时间。结果:2020年1月21日—2月24日选取贵州省13所三甲医院,其中12所为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单位,13所均分属当地胸痛中心联盟、为教学医院。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慢性病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溶栓患者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溶栓成功患者、急诊PCI患者,心衰与死亡患者数目两组均无差异。实验组总缺血时间、发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导丝通过时间及入门-导丝通过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新冠疫情使贵州省STEMI患者的发病就诊时间明显延长,表现为总缺血时间、发病-首次医疗接触、首次医疗接触-导丝通过及入门-导丝通过时间的延长,错过溶栓时间窗患者比例增加;对总体溶栓成功、心衰、死亡患者数目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比较四个品种小型猪的血液学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别选取上海地区饲养的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和版纳小型猪及陆川小型猪,每个品种雌雄各20头,3~6月龄,测量其血液生理、血清生化与血凝指标,然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数据比较.结果 四个品种的小型猪血液生理14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生化12个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凝4个指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各品种群体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巴马小型猪群体雌雄间血液常规、血清生化和血凝指标差异显著(P<0.05)的指标分别有6项、4项和3项,而贵州小型猪、版纳小型猪和陆川小型猪雌雄间差异指标较少或差异不显著.四品种小型猪相同性别间比较,也有较多指标差异显著.结论 测定和比较的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版纳小型猪和陆川小型猪在血液学、血清生化和血凝等方面数据,为应用和选择小型猪开展相关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贵州省2017-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等位基因型别特征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为贵州省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毕节市、安顺市、仁怀市和威宁县4个国家级结核病耐药监测点2017-2019年分离的52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基于7个管家基因位点(recX、rpsl、rmlC、rpmG1、mprA、gcvH、ideR)的MLSA技术进行ST分型。选用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卡那霉素(KAM)和氧氟沙星(OFX)6种抗结核药物对52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菌株耐药与ST型别的相关性。结果52株结核分枝杆菌经MLSA分为11个ST型,其中优势ST型为ST11型(占32.7%)、ST1(占23.1%)和ST5型(占15.4%)。药敏试验显示,52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42.3%(22/52),其中单耐药率为15.4%(8/52),耐多药率为19.2%(10/52),多耐药率为3.8%(2/52)。基于7个管家基因位点的聚类分析和最小间距图分析结果显示,ST2、ST4和ST6型菌株全部为敏感菌株,ST7和ST8型菌株均为多耐药菌株,ST9型菌株均为耐多药菌株,其余ST型由耐药和敏感菌株构成。结论贵州省2017-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以ST11、ST1和ST5型为主,ST型呈现多样性。菌株以单耐药和耐多药为主,ST型与耐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贵州北部地区彝族、白族、穿青人头面部形态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取贵州北部地区彝族、白族、穿青人和汉族群体1581人(男性868人、女性713人)的头面部28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和比较。结果:各民族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结论:贵州北部地区彝族、白族、穿青人和汉族群体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些特征对探讨贵州少数民族起源及其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贵州仡佬族、土家族和回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仡佬族、土家族、回族人群头面部形态特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仡佬族288人(男145人、女143人)、土家族363人(男171人,女192人)、回族305人(男178人、女127人)的头面部28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结果:各民族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结论:贵州仡佬族、土家族、回族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些特征对探讨责州少数民族起源及其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表2 贵州主要药用植物75种(类)的开发利用区划和药用植物学特征及中药名地区区划类型及其生态环境植物种类植物系统发育学特征中药名称①黔西北中山山地丘陵地区( 12种)黄棕壤地区,地势高亢,山地起伏大;气候较温凉,气温日差较大,年均温在15℃以下,≥10℃积温在40 0 0℃以下,年降水量10 0 0~110 0mm ,具有明显的干湿性,无霜期2 2 5d ;地带性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原生植被多有被破坏,有大量的荒山荒坡      天麻Gast....  相似文献   
19.
孙昕雵  郭岩  汪思顺  孙静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563-566,578
目的探讨在贵州省应用社会营销理论推广铁酱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类实验方案设计,城乡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40人左右。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和计划行为理论自行设计问卷作为评价工具。采用4P-4C综合社会营销策略进行干预,干预组所在地区进行人际传播健康教育。结果社会营销提高了城乡妇女铁酱油的知识、增强了对铁酱油益处的认知、减少了对铁酱油的担心、增强了购买意向,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便利性,促进了购买行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信念、意向方面的净提高率在7%~20%之间,购买率约增加了30%。结论铁酱油在贵州的社会营销干预,尤其是人际传播和赠送铁酱油策略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推广到类似地区,同时要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贵州红豆杉药用原料林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佐玉  张喜 《中草药》1999,30(12):933-936
在系统分析了贵州红豆杉的分布、引种基础上,从“人--地--树”系统的关键节点切入,用生物气候、地质岩性、母岩、土壤等因子的排序区划红豆杉的栽培区,并钭其划分为7个区。讨论了贵州红豆杉药用林栽培中的原生种与引进种配置,“人--地--树”系统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模化种苗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