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97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85篇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目的分析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胃镜、B超及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为临床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早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6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情况,腹部B超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比较门静脉主干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门静脉主干内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肝功能分级越差,各静脉内径越宽,且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B级与A级,C级与A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肝功能分级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综合门静脉主干内径、肝功能分级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可较准确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胃流出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1例胃流出道恶性梗阻患者行无痛胃镜下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完成,金属内支架一次置入成功20例,成功率95.2%,1例二次置入成功,总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植入支架后梗阻均解除,消化道通畅时间1~25个月,平均(5.2±4.4)个月。结论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胃流出道恶性梗阻疗效确切,应用无痛胃镜协助能为术者提供较多便利,以及减少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减轻胃镜受检者痛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来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4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6例)和观察组(214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位医生、同一型号胃镜检查。对照组采取常规胃镜检查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方式。结果两组患者在一次插镜成功率、蜊作时间,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术后咽部和胃部不适感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术后咽部和胃部不适感明显少于对照组,一次插镜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插镜一次成功率,并减少操作时间,增强患者对检查的身心适应能力和耐受力.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三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奥美拉唑,20mg/次,2次/d;腹胀明显加潘立酮,10mg/次,3次/d。治疗组40例脾胃不和,升降失调,半夏泻心汤(半夏15g,黄连12g,太子参18g,甘草炙、干姜各6g,蒲公英18g,三七粉3g);水热互结之气痞,生姜泻心汤(生姜15g,苍术12g,黄琴、黄连各9g,徐长卿15g,土茯苓12g,大枣6枚);脾胃虚弱,升降失和,甘草泻心汤(甘草炙、黄芪各15g,党参12g,白术炒、蒲公英、三七、白花蛇舌草各15g,干姜9g);1剂/d,水煎200m L,1次/d,餐后30min顿服。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黏膜、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阿司匹林相关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特点。方法服用阿司匹林且存在消化道不适的患者入选,询问服用阿司匹林时间、服药原因,消化道症状、体征,吸烟史等,整理胃镜资料[含幽门螺杆菌(Hp)检测],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26例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内镜结果显示:胃溃疡28例,占22.22%;十二指肠溃疡37例,占29.37%;糜烂性胃炎45例,占35.71%;十二指肠球炎5例,占3.96%;复合性溃疡2例,占1.59%;食管炎16例,占12.70%。Hp阴性者71例,占56.34%;阳性者55例,占43.65%。因消化道出血就诊者达32.54%,其他腹部不适占67.46%。吸烟者达51.59%。高达96.83%的患者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服用阿司匹林。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把握服用阿司匹林指征。服药前应询问有无消化道疾病史,戒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预防阿司匹林所致胃黏膜损伤有重要作用,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应及时服用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或停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96.
赵军  赵杰  王岩  王君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131-132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内镜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来经胃镜检查确诊的167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与494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UA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高位溃疡、溃疡深大和并发症相对较多的特点。结论在老年消化性溃疡中进行良恶性溃疡鉴别非常重要,不论其溃疡深浅、大小均应进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97.
胃镜检查有一定的创伤和痛苦,尤其是儿童易拒绝接受或不配合检查,使风险增加,影响了诊断和治疗。无痛胃镜检查是采用麻醉用药,使患儿在睡眠的状态下接受检查,从根本上解决了胃镜检查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我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对82例小儿行无痛胃镜检查,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9例初次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用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345例和对照组344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包括检查前、中、后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出现的恶心次数,一次插镜的成功例数,患者紧张、恐惧情况分级,胃镜前端下至十二指肠降段及乳头部所需时间,检查后咽部疼痛及腹痛腹胀发生例数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积极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可明显减少或减轻患者的躯体及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提高一次插镜的成功率,减少恶心不适和检查后咽部疼痛及腹痛腹胀的发生率,有效缩短检查所需的时间筹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应用的效果。方法:术前准备同常规胃镜检查,检查前仍为受检者咽部喷洒2%利多卡因三次,检查时先给病人静推2%利多卡因0.5mg/Kg、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0~2.0)mg/Kg,待病人睫毛反应消失并呼吸血压平稳时即行胃镜检查。结果:本组1564例除少数病人出现进镜时躁动、呛咳外,其他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病人清醒后对受检过程均无知觉。检查完成时间(3~15)分钟,平均7.2分钟。结论:镇静催眠麻醉状态下行胃镜检查术可减少病人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减轻病人受检时的痛苦,降低高血压、冠心病及年老患者作胃镜时发生中风、心梗等危险,还能使儿童及精神病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所以,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舒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黄振存 《现代保健》2011,(4):99-100
目的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初次胃镜检查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普通胃镜检查的成功率。方法本文将2009年5月~2010年9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初次胃镜检查的5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拉家常”式的方法进行访谈,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对胃镜检查表现出的心理作出初步评估。结果94.9%的患者f}{现紧张、恐惧心理,88.7%一无所知,33.5%出现怀疑心理,19.7%H}现依赖等心理表现,根据不同的心理表现进行相应的护理。结论存胃镜检查的诊疗过程中,要先了解患者的心理表现,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更好地配合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