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5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373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531篇
  3篇
中国医学   42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片配伍欧维婷软膏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绝经后要求取环的妇女随机分为欧维婷组(实验组一)、欧维婷配伍米非司酮组(实验组二)和米非司酮组(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一术前7d予以欧维婷软膏0.5g/d,睡前阴道上药;实验组二术前7d予以每日欧维婷软膏0.5g,睡前阴道上药,并于术前3d分别于每日6Am及18Pm各口服米非司酮25mg;对照组仅术前3d在每日6Am及18Pm各口服米非司酮25mg,观察3组术中宫颈软化情况、手术时间、取环成功率、疼痛程度、阴道出血量及药物副反应。结果欧维婷组和欧维婷配伍米非司酮组与单用米非司酮组相比在宫颈软化程度、取环成功率、手术时间、疼痛程度及药物副反应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欧维婷软膏配伍米非司酮片有协同增效作用,应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清末科学家邹伯奇家传治疗跌打损伤验方的组方规律。方法将《陈璞、谭莹等人致邹伯奇函件》手抄本中治疗跌打损伤的验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跌打损伤验方用药的规律。结果对《陈璞、谭莹等人致邹伯奇函件》中治疗跌打损伤的94个验方进行分析,确定验方中各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0个、新处方5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表明:邹伯奇家传手抄本中跌打损伤验方多采用温性活血化淤药,与明清时期医家在跌打损伤用药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中药油膏剂治疗瘀热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60例瘀热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西医降血糖、营养神经作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活血解毒中药油膏剂(大黄、生侧柏叶等)外敷治疗,随访1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 VAS 疼痛积分改善情况,比较2种不同方法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VAS 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变不明显,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活血解毒中药油膏剂治疗瘀热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淤积性皮炎患者应用青鹏软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淤积性皮炎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乳膏涂抹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青鹏软膏涂抹治疗,两组均有患者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4个星期的治疗,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时均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顺利完成了疗程。结论:应用青鹏软膏治疗淤积性皮炎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激素引发的副作用,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3M液体敷料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10例新生儿尿布皮炎患儿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研究,使用硬币投掷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使用湿润烧伤膏)和试验组(湿润烧伤膏联用3M液体敷料),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 d时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疼痛程度2级、3级、4级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治愈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皮肤机械性损伤、继发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3M液体敷料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疼痛状况,减少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建立莫匹罗星软膏有关物质HPLC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C8(250mm×4.6mm, 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以pH5.7乙酸铵溶液-四氢呋喃不同比例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40nm,进样量:20μL。结果 莫匹罗星及莫匹罗星杂质C、D、E分别在25~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分别为0.016、0.047、0.019及0.020μg;杂质C、D和E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7%、98.6%和93.9%;重复性RSD均小于1.0%;酸、碱、高温、氧化、光照强制降解试验证明方法的专属性良好。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准确性及耐用性均良好,可用于莫匹罗星软膏有关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同原因导致的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创面采用湿润烧伤膏包扎换药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愈合时间最短为7 d,最长为91 d,对照组患者创面也全部愈合,但其中9例患者采用自体皮移植术封闭创面,愈合时间最短为12 d,最长为108 d,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经统计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具有疗效显著,方法简便,愈合时间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34例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7例)采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紫草油护理皮肤,观察两组患者皮炎创面的愈合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治愈14例、好转3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5例、无效5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轻度3.7 d±1.4 d、中度5.9 d±1.5 d、重度7.2 d±0.9 d,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轻度5.9 d±1.2 d、中度8.2 d±1.3 d、重度11.3 d±0.7 d,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疗效显著,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紫草油治疗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多中心完全随机、标准治疗平行对照方法评价京万红软膏治疗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有11家医院参加,采用多中心完全随机、标准治疗平行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131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京万红软膏组67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创面面积分别为(16.7±6.1)cm2和(15.9±8.3) cm2,创面形成时间(45.7±68.3)d和(52.5±79.6)d 。两组分别用京万红软膏或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涂于创面,观察疗程均为20周。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京万红组于2、5、10、15周创面愈合速率明显优于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组,以第5周、10周最为明显(P<0.01)。京万红组创面达到完全上皮化平均时间为(46.5±15.6)d,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组为(67.9±17.9)d,差异显著(P<0.05)。结论:京万红软膏与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均有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作用,京万红软膏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40.
目的采用HPLC-DAD法分析大黄甘草汤剂和煎膏剂中12种药效组分。方法采用HypersilGold-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20μL。二蒽酮类(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时间25 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0 nm),蒽醌类(流动相:乙腈–0.1%磷酸,时间40 min,柱温20℃,检测波长254 nm),黄酮类和三萜类(流动相:乙腈–0.2%甲酸,梯度洗脱,时间55 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276、370 nm)。结果 2种二蒽酮类(番泻苷A、番泻苷B)和5种蒽醌类(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在汤剂中明显低于煎膏剂。而三萜类(甘草酸)和3种黄酮类(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甘草素)的含量在汤剂中高于煎膏剂,特别是甘草苷。煎膏剂中12种成分的总量与汤剂相当。结论煎膏剂的制备方法可能更利于大黄中二蒽酮类和蒽醌类成分的溶出或延缓了二蒽酮类成分的分解,同时抑制了甘草中三萜类和黄酮类成分的溶出或加快了这些成分的分解速度。由于二蒽酮类和蒽醌类是本方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成分,且是君药大黄中主成分,因此大黄甘草煎膏剂可能比汤剂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