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2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79篇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 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120例,剂量10~30 mg/d;利培酮组120例,剂量2~6 mg/d.疗程6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变化和有效率为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第6周末,阿立哌唑组PANSS总分从基线的85.12分降至52.26分,平均减分32.86分;利培酮组从基线的86.89分降至50.30分,平均减分36.58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P=0.206).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64.3%,利培酮组为68.9%,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00,P=0.316).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5.0%和73.3%.阿立哌唑组对体质量(F=4.535,P=0.034)和血清催乳素(F=33.576,P=0.000)的影响较利培酮组小.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相似;但阿立哌唑较少引起患者体质量增加,对血清催乳素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立哌唑作为增效剂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强迫症患者在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双盲、随机分为合用组[帕罗西汀合并阿立哌唑,阿立哌唑平均剂量(标准差)为7.9(1.3)mg/d]及对照组(帕罗西汀合并维生素C),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Yale-Brow强迫量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合用组和对照组帕罗西汀的平均剂量(标准差)分别为30.2(5.1)mg/d、29.6(6.1)m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P=0.291);合用组和对照组Y-BOCS评分的均分(标准差)分别为25.0(2.4)、25.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379),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分别为17.9(3.3)、23.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9,P〈0.001)。治疗后两组TE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剂量阿立哌唑可作为增效剂治疗强迫症,8周治疗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血浆催乳素水平。方法:选择接受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评估患者PANSS量表,并检测患者血浆催乳素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组相比,PANSS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49.79±23.48vs.63.3±22.66,p〉0.05)。利培酮治疗组血浆催乳素水平变化值高于阿立哌唑治疗组(26.92±9.48vs.-25.25±8.07,P〈0.001)。利培酮治疗8周血浆催乳素水平增加与疾病严重程度、药物治疗剂量、疗效及体重变化等变量无显著相关,而与治疗前后血浆催乳素水平显著相关(r=0.41,r=0.79,p〈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较少引起血浆催乳素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55.
杜淑艳 《黑龙江医学》2010,34(2):137-138
目的了解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4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疗程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疗效,剂量在10~30 mg/d。PANSS总分和各量表分,在自疗2周后显著下降,常见不良反应为疲劳、头胀,但多较轻,患者能耐受,1周后缓解[1]。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56.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舍曲林、阿立哌唑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DiamonsilTM C18反相柱(1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03 mol&;#8226;L 1醋酸铵 甲醇(18:82);流速:0.8 mL&;#8226;min 1;柱温:40 ℃; 检测波长:220 nm。以乙酸乙酯 二氯甲烷(80:20)为提取剂。结果舍曲林在20.0~640.0 ng&;#8226;mL 1、阿立哌唑在25.0~1 000.0 ng&;#8226;mL 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舍曲林、阿立哌唑的低、中、高3种浓度相对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0%,98.14%,97.92%和101.60%,97.75%,98.16%;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0.56%,73.87%,76.45%和71.66%,74.12%,75.26%;日内、日间RSD均<10%,分析方法的检测限10.0 ng&;#8226;mL 1。舍曲林线性方程:Y=92.251X+1.61,r=0.998 6(n=7);阿立哌唑线性方程:Y=85.489X+1.27,r=0.998 9(n=7)。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浆舍曲林与阿立哌唑浓度的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用阿立哌唑或利培酮治疗,疗程12周,疗效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2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阿立哌唑组有效率69.76%,显效率88.37%;利培酮组有效率72.09%,显效率90.70%,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均有肯定疗效,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8.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文澜  余成民  李正发 《西部医学》2010,22(6):1051-1052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6.7%和73.3%,疗效相当。阿立哌唑组锥体外系副作用、体重增加和月经周期改变较利培酮组少而轻,且对催乳素水平没有影响。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阿立哌唑的药物不良反应比利培酮少,且不影响催乳素水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氟哌啶醇与阿立哌唑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门诊治疗抽动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分别给予氟哌啶醇和阿立哌唑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8周末分别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及《副作用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副反应评估。结果:治疗第2周、第8周末阿立哌唑组和氟哌啶醇组抽动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0.01),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比氟哌啶醇组少(P<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抽动障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0.
苏邹  阳前军  刘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66-2868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利培酮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疗效相当,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