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188篇
  免费   50838篇
  国内免费   29212篇
耳鼻咽喉   11832篇
儿科学   5117篇
妇产科学   9237篇
基础医学   34439篇
口腔科学   9439篇
临床医学   166759篇
内科学   69233篇
皮肤病学   4007篇
神经病学   17831篇
特种医学   388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902篇
外科学   108881篇
综合类   302497篇
预防医学   54889篇
眼科学   15868篇
药学   115652篇
  1767篇
中国医学   64261篇
肿瘤学   89730篇
  2024年   5839篇
  2023年   23381篇
  2022年   20529篇
  2021年   25529篇
  2020年   25372篇
  2019年   25925篇
  2018年   12814篇
  2017年   22666篇
  2016年   25504篇
  2015年   28264篇
  2014年   48377篇
  2013年   47477篇
  2012年   61020篇
  2011年   66059篇
  2010年   62972篇
  2009年   61532篇
  2008年   64835篇
  2007年   60801篇
  2006年   54634篇
  2005年   56916篇
  2004年   49019篇
  2003年   44036篇
  2002年   36335篇
  2001年   32521篇
  2000年   25291篇
  1999年   21361篇
  1998年   19452篇
  1997年   19054篇
  1996年   16915篇
  1995年   14107篇
  1994年   11809篇
  1993年   8077篇
  1992年   7119篇
  1991年   5560篇
  1990年   3834篇
  1989年   3600篇
  1988年   832篇
  1987年   737篇
  1986年   534篇
  1985年   326篇
  1984年   108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10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早期诊断率不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切除的中晚期,5年总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微无创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具有相对安全、高效、创伤小、便捷等优点,在控制胰腺肿瘤进展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都得到了一定改善。目前应用于胰腺癌的主要微无创治疗技术有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射频/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不可逆性电穿孔、化学消融、光动力治疗以及经皮125I粒子植入术等。本文就微无创治疗技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以下简称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f-URS治疗,观察组予以硕通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结论:硕通镜与f-URS治疗上尿路结石均具有良好效果,但硕通镜术后24 h结石清除率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5岁,为笔者在瑞士仁济中医(Aku Medi Renji TCM)诊疗中心工作期间所诊治的当地患者。初诊日期:2019年1月21日。主诉:前列腺摘除术后尿失禁1月余。现病史:1年前因尿频尿急、尿等待、尿滴沥不尽等前往家庭医生处就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服用西药(具体不详)后效果不甚显著。  相似文献   
15.
马霞  王妮 《贵州医药》2022,46(2):210-211
目的 探究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90例拟行剖宫产的高危产妇均为我院2015.5-2020.5所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1组(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研究2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各45例,探讨实施不同预防方式对预防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产后出血率上,研究1组为0.00%,研究2组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总发生率上,研究1组为6.67%,研究2组为22.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产前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RBC、Hb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显著减少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喷淋消毒藻酸盐印模的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观察一种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对口腔印模的消毒效果。结果 用含150 mg/L有效氯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喷淋消毒口腔印模,作用1.0 min,对口腔印模染菌载体上的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为4.09;对印模染菌载体上的变异链球菌作用0.5 min,杀灭对数值为5.26。结论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以喷淋方式对口腔印模进行消毒处置,可实现良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在前纵隔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3例前纵隔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经侧胸入路行胸腔镜切除术,观察组经剑突下入路行胸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及首次下地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及72h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畅通散外敷神阙穴对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O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120例阑尾切除术后出现PO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禁食、静脉补液、预防感染以及伤口换药等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畅通散外敷神阙穴治疗,2组疗程均为3~5 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6 h、12 h每分钟肠鸣音次数、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术后24 h胃肠电图指标[波形平均幅值(P)、波形平均频率(f)、波形反应面积(RA)、电节律紊乱百分比(RD)]及术后24 h、72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24 h胃动素(MTL)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 2组患者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治疗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24 h治疗组患者胃肠电图P值、f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RD、R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2 h 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术后24 h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治疗组血清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结论:在常规术后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畅通散外敷神阙穴能够加快阑尾切除术后PO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术后机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 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2=7.292,15.125;均P<0.01)。结论 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