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多孔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髓心减压及棒置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法,尤其适合于股骨头坏死SteinbergⅠ期和Ⅱ期,既可以解决疼痛又可以防治股骨头的塌陷延缓坏死的进展,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 目的:探讨多孔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适应症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股骨头坏死16例18髋,根据Steinberg分期:Ⅰ期5髋,Ⅱ期12髋,Ⅲ期A 1髋。采用侧方小切口入路,行髓心减压及多孔坦棒置入。置入后6周内禁止负重,6~10周部分负重,逐步过渡至完全负重。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置入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置入后24 h、1,3,6,12个月摄正侧位X射线平片,观察股骨头修复情况及有无坏死进展。 结果与结论:16例18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3个月。置入后末次随访进行疗效评估,优:11例12髋,良:4例5髋,可:1例1髋。患者Harris评分由置入前49~83分,平均(65.3±8.6)分,提高至置入后75~97分,平均(88.2±9.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随访摄片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稳定,股骨头无坏死进展。提示,多孔棒假体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尤其是对于SteinbergⅠ期,Ⅱ期及塌陷较小的 ⅢA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随访髓芯减压术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6例(20髋)和髓芯减压并棒植入术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1例(26髋),随访1。3年。观察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变化,对手术疗效进行比较、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髓芯减压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80.8±3.2)分、(90.4±4.2)分、(29.0±3.2)个月,髓芯减压并棒植入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79.6±3.8)分、(93.7±2.9)分、(29.5±3.2)个月。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结果相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治疗组的Harris评分结果相互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髓芯减压并棒植入术组Harris评分结果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术组(P〈0.05)。结论髓芯减压并棒植入术较髓芯减压术在逆转股骨头坏死趋势,延缓股骨头缺血坏死进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多孔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 012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髓芯减压和棒植入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1月,根据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2患者Harri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70.26±6.33)分,提高到治疗后(89.63±7.81)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影像学检查示:股骨头轮廓光滑,无坏死进展。结论多孔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早期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减压、结构性支撑、微创、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94.
多孔金属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孔金属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多孔棒治疗的15例早期ONF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类的ONFH病变Ⅰ、Ⅱ期患者共15例(15髋),术后3、6、12、24个月时随访。临床评价Harris评分、X线片病情及骨长入情况。结果 Harris评分术前与术后3、6、12、24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前、后X线片分期比较,术后12个月2例ⅡB期进展为ⅡC期,24个月2例ⅡC期进展为Ⅲ期,股骨头塌陷,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可见原有囊性变区内骨密度增高表现,1例在棒周围出现"骨锚固征"。结论多孔金属棒对ONFHⅠ期病变治疗改善率最佳,ⅡA、ⅡB期改善率次之,ⅡC期改善率最低,对Ⅰ、ⅡA、ⅡB期病变可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  相似文献   
95.
2004年7月-2010年9月,我们采用网状丝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8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6例,男58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均为新鲜粉碎性骨折。闭合骨折75例,开放性骨折11例。急诊手术55例,择期手术31例。  相似文献   
96.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ONF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供破坏、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的活性成分死亡的病理过程。早期股骨头骨坏死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80%的已获临床诊断的患者都会进行性加重,随着病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例149例(168髋),男96例,女53例;平均年龄32.36岁.Ⅰ期和Ⅱ期(塌陷前)88髋,Ⅲ期(塌陷后)80髋,其中双侧19例.根据ARCO分期,进行Harris评分和影像学评估.将Harris评分70分以下、再次手术、影像学病变进展(股骨头由非塌陷变塌陷或塌陷加重,关节间隙狭窄加重)视为棒失败.[结果]共随访到130例138髋,平均随访时间(31.47±5.78)(8~61)个月,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62.65,术后为79.50(P<0.05).优良率为68.12%.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大病灶、外侧病灶、植骨与否是手术失败的风险因素,病因、性别、年龄、病灶是否在股骨头骺板内,对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影响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的因素是病灶大小(大于30%)、坏死灶位置(外侧型)、植骨与否,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需要清除死骨、联合植骨.  相似文献   
98.
李富新 《当代医学》2011,17(19):55-57
目的探讨并观察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2月,采用多孔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23例(29髋)。观察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变化、X线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资料作为最终评价依据。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67.2±8.3)分,术后(89.1±7.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增加了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成骨作用强,同时不破坏患者股骨头本身的血液供应,高孔隙率的骨小梁结构有利骨组织及软组织的长入,促进坏死区的再血管化,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与重建,创伤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多孔金属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总结对行多孔金属棒植入治疗的12例患者共16侧股骨头坏死(其中4例为双侧)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康复指导、术后护理及术后康复护理等方面。结果:出院时患者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85.3(65.0-95.2),较术前提高20.8分,至今所有随访病例至今无一例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结论:目前多孔金属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短期临床疗效是令人满意的,其临床效果好,而且手术微创、迅速、操作简单。手术技巧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系统的健康护理知识,针对每一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能最大限度的使患者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皮瓣加3D打印微孔钛()假体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伴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2例足背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伴大段跖骨骨缺损,4例小腿软组织缺损伴大段胫骨骨缺损的患者,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8.0 cm~15.0 cm×10.0 cm,骨缺损长度3.8~7.0(平均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