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6篇
  免费   1283篇
  国内免费   195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59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23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451篇
内科学   70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24篇
特种医学   16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073篇
综合类   7298篇
预防医学   1298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383篇
  66篇
中国医学   2020篇
肿瘤学   453篇
  2024年   253篇
  2023年   786篇
  2022年   688篇
  2021年   920篇
  2020年   1024篇
  2019年   936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798篇
  2016年   954篇
  2015年   1104篇
  2014年   1808篇
  2013年   1704篇
  2012年   2049篇
  2011年   2271篇
  2010年   1958篇
  2009年   1776篇
  2008年   1881篇
  2007年   1701篇
  2006年   1491篇
  2005年   1451篇
  2004年   1171篇
  2003年   975篇
  2002年   742篇
  2001年   602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1—2012-12间收治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行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26.94±12.35)mm,显著优于治疗前(15.23±5.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1.01±0.21)分,明显低于治疗前(7.64±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7个月,42例患者未发生感染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术后3 d下床活动,7 d后出院。1 a后复查,患者骨水泥充盈良好。结论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采用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为79.00%(27/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58.20±19.56)min,术中出血量(490.47±109.97)m 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255.43±32.92),术中出血量(1309.79±105.66)m L。观察组术后出现腰背部疼痛2例(6.67%),观察组出现5例并发症(1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较前路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创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手术治疗62例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A 组),32例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 A 组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腰痛 VAS 评分与 JOA 评分:术后各时点(术后1周和术后6、12、24、36个月)两组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治疗下腰椎病变3年随访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6例完全性半椎体畸形患儿,手术时年龄12~27(15.56±3.79)个月。术前侧凸 Cobb 角为32°~45°(38.35°±3.44°),Bending 位侧凸26°~72°(53.26°±7.28°)。结果手术时间145~210(185±25)min,术中出血量220~580(375±58)ml,输血量300~480(450±38)ml;固定节段4~6(5.12±0.75)个椎体。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3~26(18.5±3.2)个月。术后患儿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 X线片示侧凸 Cobb 角9°~15°(12.26°±2.06°),平均矫正率68.4%;末次随访时侧凸 Cobb 角12°~20°(17°±1.56°),丢失约5°,平均矫正率55.3%。术后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幼儿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手术后临近节段退变实施再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7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患者,再次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目测类比评分、ODI指数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脊柱学者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结果术前及术后目测类比评分:平均术前8.5,术后3.5。VAS评分:术前平均86.16.%,术后平均32.29%。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脊柱学会相关评定标准,总优良率70.59%(12/17)结论对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实施再手术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证明后路患椎间短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骶椎结核的可行性,并探讨其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04例诊断明确、脊柱后凸畸形35°,符合纳入标准的单节段腰、骶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先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同期或二期进行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髂骨支撑植骨融合术。其中短钉组104例,选用长20~35 mm的短椎弓根钉置于患椎椎弓根。如1个患椎剩余骨质1/3,而另1个患椎剩余骨质1/3,则行短钉、常规螺钉固定。长钉组:常规椎弓根螺钉置于患椎相邻的正常椎骨中,固定范围跨越患椎上、下各1个正常间隙。所有患者均采用四联化疗方案。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62.1个月。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治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植骨平均愈合时间,短钉组4.3个月,长钉组4.6个月,Cobb角矫正度及丢失率2组分别为13.26°±3.76°,6.22%和16.35°±2.63°,5.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与C反应蛋白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2年生活、工作基本恢复正常。短钉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长钉组好。结论腰、骶椎结核后路患椎间短椎弓根钉固定、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术具有仅融合、固定病变节段,保留相邻正常的脊柱运动单元功能,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常导致椎体脱位、关节突骨折脱位及绞索,脱位的椎体和骨折块以及破裂的椎间盘对颈脊髓压迫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怎样的手术方式能最有效解除颈脊髓压迫并获得坚固固定,一直是临床医师探索的目标。本研究收集10年来4所医院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资料,筛选80例行单纯一期前路撬拨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手术方式、适应证、疗效及优势。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治疗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38例,其中男7例,女31例;年龄55~80岁(平均65.1岁)。患者取俯卧位局麻下行单侧穿刺PVP。测量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和后凸角改善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活动能力评分检测活动改善情况,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每个椎体平均填充骨水泥3.5 m L。随访时间均12个月。椎体前壁高度由术前(19.2±5.7)mm改善至术后(20.0±5.7)mm,椎体中间高度由术前(19.2±5.1)mm改善至术后(20.2±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壁高度和Cobb角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8.3±1.1,术后12个月时为1.1±0.6,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评分术前3.1±0.9,术后12个月时为1.1±0.3,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9例。结论 PVP可有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无重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微创椎弓根置钉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4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行胸腰椎椎弓根置钉术患者资料52例,在经皮置钉过程中实时自发肌电(spontaneous electromyography,s EMG)和触发肌电(triggered electromyography,t EMG)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检测。随访患者术后临床神经功能及置钉椎体薄层CT。结果术后9例患者SEP波幅较术前波幅升高,提示症状可能较术前改善,术后随访证实麻木感较术前改善。术中抓获暴发肌电3例,确认钉道破壁。222枚螺钉置入中,经CT提示有2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t EMG阳性23例,假阳性2例,并且螺钉破壁后位置与t EMG阈值无明显关联。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术前A级2例、B级3例、C级8例、D级30例、E级9例;末次随访A级1例、B级1例、C级2例、D级17例、E级3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G和SEP有各自的作用,联合监测具有互补作用,为指导脊柱椎弓根镙钉置入术的进程和提高手术安全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高海拔地区脊柱侧凸患者心肺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高寒缺氧环境对脊柱侧凸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海拔地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1例,并选取同时期来自平原地区的其他特征(年龄、性别、侧凸角、后凸角)相似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1例作配对研究。收集并分析62例患者术前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术前肺功能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结果高海拔地区脊柱侧凸患者心脏彩超结果中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房内径(left atrial internal diameter,LAID)、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LVID)、右房内径(right atrial internal diameter,RAID)以及肺功能检查中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率(FEV1/FVC%)大小与平原地区脊柱侧凸患者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RVI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实测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脊柱侧凸患者的心肺功能总体上无明显差异,在进行术前评估、准备和围手术期处理上,高海拔地区脊柱侧凸患者与平原地区脊柱侧凸患者相比并无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