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35篇
  免费   5293篇
  国内免费   4585篇
耳鼻咽喉   325篇
儿科学   446篇
妇产科学   452篇
基础医学   4481篇
口腔科学   920篇
临床医学   8123篇
内科学   6506篇
皮肤病学   1333篇
神经病学   1526篇
特种医学   20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3604篇
综合类   21425篇
预防医学   8842篇
眼科学   555篇
药学   9545篇
  95篇
中国医学   10605篇
肿瘤学   1268篇
  2024年   816篇
  2023年   2721篇
  2022年   2114篇
  2021年   2078篇
  2020年   1889篇
  2019年   1950篇
  2018年   1195篇
  2017年   1706篇
  2016年   2000篇
  2015年   2413篇
  2014年   3555篇
  2013年   3514篇
  2012年   4743篇
  2011年   5242篇
  2010年   4652篇
  2009年   4597篇
  2008年   5656篇
  2007年   4621篇
  2006年   4116篇
  2005年   4188篇
  2004年   3132篇
  2003年   2618篇
  2002年   1988篇
  2001年   1795篇
  2000年   1408篇
  1999年   1217篇
  1998年   1075篇
  1997年   998篇
  1996年   854篇
  1995年   663篇
  1994年   605篇
  1993年   402篇
  1992年   357篇
  1991年   338篇
  1990年   264篇
  1989年   282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评估深圳市采用入校接种方式以及学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高低对缺课的影响。方法 以深圳市小学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286所小学缺课数据以及学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政策实施后深圳市9个区疫苗接种率和组织方式(入校接种与非入校接种)数据,以缺课人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组织方式和区接种率作为分组变量,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采用泊松回归进行分析,并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 相比于非入校接种和低接种率,入校接种和高接种率可有效降低缺课的发生风险,对缺课的预防效果分别为32.6%(95%CI: 17.0%~45.3%,P<0.01)和53.0%(95%CI:42.1%~61.8%,P<0.01)。结论 深圳市实施学龄儿童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并优先采用入校接种的方式,可有效降低学生缺课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常见时间序列模型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预测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4月1日至9月30日美国、印度和巴西3个国家COVID-19每日确诊病例数,分别建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和循环神经网络(RNN)模型,使用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等指标,比较不同模型预测9月21-30日确诊病例的表现。结果应用ARIMA模型预测美国、印度和巴西疫情的MAPE分别为13.18%、9.18%和17.30%,RMSE分别为6542.32、8069.50和3954.59;应用RNN模型预测美国、印度和巴西疫情的MAPE分别为15.27%、7.23%和26.02%,RMSE分别为6877.71、6457.07和5950.88。结论ARIMA和RNN模型的COVID-19预测效果存在地区差异,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在美国和巴西较优,而RNN模型的预测效果在印度较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描述大连市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提出减少和防止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大连市城乡中学生, 共对2 540名中学生进行校园欺凌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大连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报告率为25.11%;男生遭受躯体欺凌(5.99%)、言语欺凌(24.93%)报告率均高于女生(3.66%, 15.87%)(χ2值分别为6.56, 27.94, P值均 < 0.05);初中学生遭受言语欺凌(22.84%)、情感忽视(16.84%)报告率均高于高中学生(16.25%, 13.18%)(χ2值分别为14.21, 5.44, P值均 < 0.05);农村学生遭受躯体欺凌(6.07%)、言语欺凌(24.58%)、情感忽视(18.88%)报告率均高于城镇学生(3.55%, 16.05%, 12.06%)(χ2值分别为7.72, 24.81, 19.64, P值均 < 0.05)。男生、初中生、农村学生较女生、高中生、城市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程度更严重(Z值分别为3.46, 3.75, 5.89, P值均 < 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 学习成绩(路径系数为-0.003)及父亲文化程度(路径系数为-0.004)对校园欺凌行为有直接作用, 母亲文化程度(间接作用系数-0.000 8)、身高(间接作用系数-0.000 3)、父亲文化程度(间接作用系数-0.000 3)、体重(间接作用系数0.000 2)均通过学习成绩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间接作用。  结论  大连市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较高, 农村学生、初中学生、男生较易发生校园欺凌行为, 是重点的防控人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降低校园欺凌行为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2016-2017年我国东部地区12个省(直辖市)12~17岁青少年肥胖类型和血压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选取"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项目中我国东部地区12~17周岁的青少年共8279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体质指数、腰高比将研究对象划分为非肥胖、一般性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4种类型。依据"中国3~17岁儿童每岁、身高对应的血压标准"判定不同肥胖类型人群的正常高值血压、血压偏高的情况。利用χ2检验、方差分析与多水平线性模型、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的关系。结果中国东部地区12~17岁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13.66%(1069人),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8.79%(1782人)。其中非肥胖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12.85%(732人),血压偏高检出率13.79%(999人);一般性肥胖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20.45%(99人),血压偏高检出率23.62%(160人);中心型肥胖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6.95%(32人),血压偏高检出率14.64%(87人);复合型肥胖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16.68%(206人),血压偏高检出率42.42%(536人)。血压偏高检出率男女生间(χ2=8.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水平模型结果:中心性肥胖仅女生血压偏高风险显著高于非肥胖组(OR=1.50,95%CI 1.12~2.02);肥胖的男、女生正常高值血压(OR=2.05,95%CI 1.62~2.58;OR=1.83,95%CI 1.38~2.42)、血压偏高(OR=2.06,95%CI 1.59~2.67;OR=1.57,95%CI 1.15~2.14)的风险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复合型肥胖的男、女生正常高值血压(OR=3.80,95%CI 3.19~4.51;OR=2.79,95%CI 2.30~3.37)、血压偏高(OR=4.07,95%CI 3.39~4.88;OR=2.84,95%CI 2.32~3.46)的风险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结论中国东部地区12~17岁青少年群体中,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相关程度不同,复合型肥胖血压偏高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我国床位资源优化利用过程中涉及的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为解决床位资源供求失衡、利用倒置问题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利用冲突分析图模型(Graph Model for Conflict Resolution,GMCR)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GMCR-AHP模型,分析优化床位资源利用过程中有关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探讨均衡各方利益的全局稳定状态。结果冲突模型均衡解为YNNYNYYN,即当政府推行分级诊疗并对医院进行政策约束、大医院依靠医联体组织、基层医院积极加入医疗联合体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患者合理就医时,有利于解决医疗机构床位利用不足和过度利用的极端化问题。结论为缓解床位资源合理利用中的各方利益冲突,政府应该对大医院收治住院患者给予一定的政策约束,各级医院充分发挥联动互助作用,提升整体卫生服务质量,同时积极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基层医院公信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剖析我国失能老人养老意愿的现状及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构建面向失能老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4年1700位失能老人数据,以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为框架,引入社区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剖析我国失能老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1700位失能老人中有机构养老意愿的仅39人,占比2.3%。logistic回归显示失能老人机构养老意愿受经济状况、主要照护者意愿和社区因素的共同作用(P<0.05)。结论重点关注贫困失能老人,加大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完善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扶持措施,有效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以社区为平台,有机串联机构和居家服务,加强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了解高中生在居家网课期间身体活动、焦虑症状状况及其相关性,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4月,某校高中生以问卷星形式完成在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生活作息、身体活动、焦虑自评量表。采用成分等时替代模型分析高中生24 h行为活动(包括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和睡眠)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1 324人,高中生焦虑症状患病率为23.34%。10 min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替代久坐行为(SB)、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与焦虑得分减少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变化量分别为 - 0.25(95%CI: - 0.47~ - 0.04)、 - 0.24(95%CI : - 0.46~ - 0.02))。随着 MVPA 替代 LPA、SB和睡眠(SLP)的时间增加,焦虑得分预测值减少量增加。结论 高中生居家网课期间焦虑情绪不容忽视,进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能有效预防焦虑症状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省直医院运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省直医院运营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10家省直医院,综合使用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对“十三五”期间省直医院运营效率的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十四五”期间的提升策略。结果 样本医院床医比由2015年的1[DK]∶0.86降低至2019年的1[DK]∶1.13;样本医院总诊疗人次数与年出院人次数的比值由2015年的13.0下降至2019年的10.92;2015—2018年样本医院运营效率呈良好态势,2018—2019年运营效率下滑(M=0.993);技术效率降低是样本医院运营效率下滑的主要因素;2018—2019年专科医院运营效率下降(M=0.937);卫生技术人员占比对样本医院运营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β=3.80,P<0.05)。结论 省直医院应从重点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占比方面提升运营效率,尤其是专科医院应加快引进高学历、高水平医疗人才,改善技术效率,从而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湖北省成人业余基于屏幕久坐时间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统计和多水平模型分析湖北省2015年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数据,针对湖北省6031名成年人业余基于屏幕久坐行为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2.4±14.2)岁,花费在屏幕上的平均时间为(177.3±136.9)分钟/天。>65岁和身体活动水平较高参与者在闲暇时间使用屏幕的时间比其他年龄组和身体活动水平中下的参与者少;大专及以上学历、未工作、在吸烟、超重参与者屏幕使用时间更多。结论 目前的结论表明,在所有人群中,特别是年轻人、失业者、高学历、身体活动水平较低以及超重者中,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基于屏幕久坐不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00.
张丽娟  许键炜    冯占辉  李委  周谊霞    彭爽  罗娟  张亦慷 《现代预防医学》2021,(10):1901-1905
目的 构建脑梗死后抑郁风险预警模型,为医护人员早期、快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住院脑梗死患者142例,单因素分析相关资料;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梗死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ROC曲线判断各独立指标与风险预警模型诊断的准确性;交叉验证法检验风险预警模型效能。结果 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3.80%。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后抑郁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FSS、对支持的利用度、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手术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有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史、Barthel指数、FSS是脑梗死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史、Barthel指数、FSS及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599/72.9%/46.80%、0.744/64.6%/77.70%、0.829/68.8%/85.10%、0.928/72.90%/97.87%,交叉检验风险预警模型准确率为85.92%。结论 手术史、Barthel指数、FSS是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对脑梗死后抑郁预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