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为防控中学生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连市城市和农村中学生共3 470名,使用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及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 结果 中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12%,肯定有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22%。遭受校园欺凌(OR = 2.748,95%CI:2.257~3.346)、被家长打骂(OR = 2.025,95%CI:1.679~2.433)、学段(职高:OR = 1.883,95%CI:1.286~2.758;高中:OR = 1.242,95%CI:1.001~1.541)、上网时间越长(≥3 h:OR = 1.773,95%CI:1.366~2.302;2~<3 h:OR = 1.525,95%CI:1.190~1.954)、女生(OR = 1.352,95%CI:1.141~1.603)、农村地区(OR = 1.351,95%CI:1.126~1.622)均是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的危险因素;体育课时数多(2 节:OR = 0.685,95%CI:0.504~0.931;≥3 节:OR = 0.583,95%CI:0.425~0.799)、睡眠时间充足(OR = 0.676,95%CI:0.562~0.812)都是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的保护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一致性指数C - index = 0.700,95%CI:0.680~0.721)和准确度(Hosmer - Lemeshow检验χ2 = 2.885,P = 0.941)。 结论 遭受校园欺凌、被家长打骂、职高或高中、上网时间越长、女生、来自农村地区、体育课时数少、睡眠时间不足的中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可以利用列线图直观、有效地预测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危群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大连市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提出减少和防止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大连市城乡中学生, 共对2 540名中学生进行校园欺凌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大连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报告率为25.11%;男生遭受躯体欺凌(5.99%)、言语欺凌(24.93%)报告率均高于女生(3.66%, 15.87%)(χ2值分别为6.56, 27.94, P值均 < 0.05);初中学生遭受言语欺凌(22.84%)、情感忽视(16.84%)报告率均高于高中学生(16.25%, 13.18%)(χ2值分别为14.21, 5.44, P值均 < 0.05);农村学生遭受躯体欺凌(6.07%)、言语欺凌(24.58%)、情感忽视(18.88%)报告率均高于城镇学生(3.55%, 16.05%, 12.06%)(χ2值分别为7.72, 24.81, 19.64, P值均 < 0.05)。男生、初中生、农村学生较女生、高中生、城市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程度更严重(Z值分别为3.46, 3.75, 5.89, P值均 < 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 学习成绩(路径系数为-0.003)及父亲文化程度(路径系数为-0.004)对校园欺凌行为有直接作用, 母亲文化程度(间接作用系数-0.000 8)、身高(间接作用系数-0.000 3)、父亲文化程度(间接作用系数-0.000 3)、体重(间接作用系数0.000 2)均通过学习成绩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间接作用。  结论  大连市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较高, 农村学生、初中学生、男生较易发生校园欺凌行为, 是重点的防控人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降低校园欺凌行为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