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2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25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213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479篇
内科学   66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947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431篇
  2篇
中国医学   224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目的:观察黄芩苷、二甲双胍和氨基胍对D-半乳糖诱导大鼠体内蛋白非酶糖基化-氧化应激、醛糖还原酶活性及胰岛素抵抗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SD大鼠90只,完全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氨基胍组、二甲双胍组、黄芩苷高剂量和黄芩苷低剂量组,每组各1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D-gal,灌胃;结束时观察各组大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等,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醛糖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D-gal处理大鼠出现血糖升高、糖耐量减退、糖基化产物及胰岛素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及红细胞内AR活性增强;Met,AG以及Bai高和低剂量均能改善D-gal诱导大鼠IGT和降低糖基化产物和胰岛素含量。结论:D-gal诱导能使大鼠体内糖基化反应、胰岛素抵抗和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Bai,Met和AG能抑制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和醛糖还原酶活性,改善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浆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受体(the 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的表达及其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90例。根据《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中关于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骨量正常组(DMN,32例)、骨量减少组(DMOPN,30例)、骨质疏松组(DMOP,28例)。患者入组后,均接受腰椎骨密度检测,并采血检测血浆戊糖素、I型前胶原N端前肽(type Iprecollagen N terminnal propeptide,PINP)、I型胶原羧基多肽(type I collagen carboxyl peptide,ICTP)、内源性分泌型RAGE(esdogenously secretory RAGE,esRAGE)。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腰椎骨密度与各血浆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DMOP组腰椎L2、L3、L4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DMN组、DMOPN组,且DMOPN组L2、L3、L4腰椎骨密度显著低于DMN组(P<0.05)。DMOP组血浆戊糖素、esRAGE显著高于DMN组、DMOPN组(P<0.05),DMOP组血浆PINP水平显著低于DMN组,且血浆ICTP水平显著高于DMN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腰椎L2、L3、L4的骨密度与血浆戊糖素、esRAGE呈负相关(r=-0.625、-0.613、-0.682、-0.691、-0.641、-0.638,P<0.05),而与血浆PINP、ICTP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L2、L3、L4骨密度明显下降,且血浆戊糖素、esRAGE显著上调,其中L2、L3、L4骨密度与血浆戊糖素、esRAGE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具有广泛功能的染色体相关核蛋白,参与细胞核内DNA的重组、修复及转录等生物学功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在氧化及炎性压力下,HMGB1会获得出胞的能力,细胞会将HMGB1主动或被动的释放到细胞外。作为一个配体分子,细胞外的HMGB1可以被相应的受体分子,主要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Toll样受体等识别,形成HMGB1-RAGE/TLRs复合物,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介导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分子、血管生成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参与慢性炎症反应及卵巢癌的生长、侵袭及转移等过程。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激活素A(activin A,ACT A)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损伤和促生长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以下简称电针组)、模型+氟西汀组(以下简称氟西汀组)。空白组正常饲养28 d,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均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造模28 d。电针组于造模前1 h,选取"百会"、"印堂"穴进行电针治疗,频率2 Hz,电流强度0.6 m A,每次20 min;氟西汀组于造模前1 h,给予盐酸氟西汀混悬液5 m L·kg-1灌胃治疗。通过生物素标记抗体芯片技术筛选出与神经元生长和损伤相关的差异蛋白ACT A、RAGE。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ACT A和RAGE蛋白表达均上调(fold change=1.240,1.356);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氟西汀组ACT A蛋白表达均下调(fold change=0.701,0.604)、RAGE蛋白表达均下调(fold change=0.617,0.624)。结论:电针通过下调RAGE蛋白表达水平以发挥神经元抗损伤作用,并且良性调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ACT A,使其趋于正常水平,揭示电针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元再生的作用,这些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蛋白对内皮细胞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形态学影响及特异的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和氧化应激在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糖基化终产物修饰人血清白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在体外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细胞骨架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基化终产物修饰人血清白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影响内皮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聚合丝状和可溶性单体(或球状)形态的改变。随着糖基化终产物修饰人血清白蛋白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丝状肌动蛋白所形成的外周致密带边缘出现锯齿样断裂,趋于变细崩解消散,最终形成由非极性单行排列的肌动蛋白丝组成的应力纤维。可溶性单体表现为向细胞浆和胞膜移位,胞浆区出现点状和丝状染色,细胞间距离明显增大。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抗体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抑制剂均可阻断糖基化终产物对细胞骨架的影响。结论糖基化终产物修饰蛋白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是通过与内皮细胞上的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结合并引起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所介导的,这一作用可能与糖基化终产物所致血管通透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AGEs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的作用机制是否与氧化应激有关,阻断RAGE活性能否作为有效的作用靶点。方法 Aβ诱导PC12细胞后加入低、中、高浓度AGEs孵育12h;胰蛋白酶处理PC12细胞后加入Aβ,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RT-PER法测定RAGE,NF-κB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随AGEs浓度升高,细胞活力下降,胰蛋白酶处理组细胞活力升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随AGEs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RT-PCR法半定量分析RAGE、NF-κB达随AGEs浓度升高而增高。结论 AGEs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毒性损害由RAGE介导.并与RAGE引起NF-κB达有关,阻断RAGE可减低其神经毒性,阻断RAGE活性可作为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7.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 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近年研究表明,高血糖引起的糖代谢紊乱,如终末糖基化产物(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大量聚集在体内累积,在DN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终末糖基化产物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机制进行综述,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荔枝核皂苷对D-半乳糖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50只昆明种小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石杉碱甲组(0.4 mg/kg·d)、荔枝核皂苷低(15 g/kg·d)和高(60 g/kg·d)剂量组。上述动物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皮下(sc)注射D-半乳糖(500 mg/kg·d)8周,并于第5周起分别灌胃相应药物。采用水迷宫和自主活动仪测试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测定血清糖基化;醛糖还原酶活性;采用高效液相库仑阵列电化学检测系统检测人神经氨酸酶(NA)、多巴胺(DA)、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二羟苯乙酸(DOPAC)的含量变化。结果:荔枝核皂苷明显改善模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单胺类递质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荔枝核皂苷具有改善D-半乳糖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减少抑制对脑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到2014年10月有关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包括4 61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综合11项研究,阿托伐他汀纽HbA1c水平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P<0.01,MD=0.15,95%CI:0.08~0.23);亚组分析表明阿托伐他汀会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升高,但对1型糖尿病患者则无影响;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升高基本呈剂量依赖性,10、20、80 mg亚组的均值差(MD)分别为0.13、0.26、0.50;通过不同随访时间的分析表明,阿托伐他汀组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而对于FPG水平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FPG水平无明显影响(Z=0.15,P=0.88,MD=0.02,95%CI:-0.26~0.30).结论 阿托伐他汀会轻度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法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法测定 HbA1c,评价该方法学的精密度、抗干扰性、回收率、准确性以及标本前处理(抗凝、保存、离心)对结果的影响,分析与高效液相法(HPLC)相关性及偏倚程度。结果酶法批内高、中、低值变异系数(CV)为1.04%、1.26%、1.37%,批间为1.83%、2.24%、2.64%,与 HPLC 法呈线性相关(r =0.996,P <0.01);HbA1c 靶值浓度为5.20%、6.40%、7.60%、8.80%、10.00%、11.20%,其回收率分别为100.15%、98.91%、98.84%、98.20%、103.62%、99.82%;当葡萄糖小于15.50 mmol/L、尿酸小于516.00μmol/L、胆红素小于217.00μmol/L、三酰甘油小于10.20 mmol/L、尿素小于11.50 mmol/L、清蛋白小于50 g/L、球蛋白小于50 g/L 时,对结果无明显干扰。肝素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枸橼酸钠抗凝标本 HbA1c 结果在-20~20℃保存3 d 无明显改变(P >0.05);标本500、1000 r/min(R=15 cm)离心不同时间(1、2、5、10 min)以及2000 r/min 离心1 min,其检测结果与3000 r/min 离心5 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酶法测定 HbA1c 其精密度、抗干扰性、准确性、线性范围均符合临床要求,与常规方法相比其相关性良好且偏差较小,可完全满足临床对 HbA1c 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