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70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转化七叶树皂苷-Ia,阐明转化产物结构,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分别与七叶树皂苷-Ia共温孵方法,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转化产物,应用波谱技术确定转化产物结构.结果:七叶树皂苷-Ia可由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转化产生异七叶树皂苷Ia、去酰基七叶树皂苷I、21β-O-巴豆酰基原七叶树皂苷元和原七叶树皂苷元.去酰基七叶树皂苷I对小鼠肉瘤S-180、肝癌和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结论:七叶树皂苷-Ia是"前药",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能够转化七叶树皂苷-Ia;转化产物去酰基七叶树皂苷I有抗肿瘤活性,是有开发潜力的抗肿瘤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从植物杜仲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鉴定,并研究获得的杜仲内生真菌对异甜菊醇的生物转化活性。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异甜菊醇生物转化活性筛选实验。结果:从健康杜仲的根、茎、叶中分离获得52株内生真菌,属于2纲,2目,4科,10属。其中有4株内生真菌对异甜菊醇具有生物转化活性,分别为交链孢霉Alternaria sp.EL3、瘤座霉Tubercularia sp.ER3、镰孢霉Fusarium sp.EL7及青霉Penicillium sp.ES2。结论:杜仲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内生真菌对异甜菊醇具有生物转化活性,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对骆驼蓬碱进行生物转化。方法:利用长春花、一叶萩、烟草和金银花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转化骆驼蓬碱,应用薄层色谱法和质谱法对转化结果进行检识。结果:4种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中均检测到新的转化产物,该转化产物采用碘化铋钾溶液在薄层色谱上显色,在正离子模式下,准分子离子为213.0,二级碎片为198.1、170.2,初步推测为去氢骆驼蓬碱。结论: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生物转化的方法可以将骆驼蓬碱转化成去氢骆驼蓬碱。  相似文献   
104.
《中成药》2016,(1)
近年来,肠道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肠道菌影响机体健康一方面是对宿主的生理、病理进程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体内药物代谢的影响,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或者药物的其它作用。研究表明,许多中药疗效的发挥与人体肠道微环境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或是中药可直接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进而影响健康,亦或肠道菌群影响口服中药在体内的吸收、代谢、转化等而改变中药疗效的发挥。对此,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归纳,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中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5.
AIM: Fetal adrenal, which synthesizes steroid hormones, is critical to fet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ur recent research showed that some xenobiotics could interfere with steroidogenesis and induce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n rats.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transformation enzymes in fetal adrenals still seems to be important with respect to possible significance in xenobiotic-induced fetal development toxicity. In this study, the activities of several important xenobiotic-related phase I and phase II enzymes in human fetal adrenals were exa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fetal livers. METHODS: The activity and mRNA expression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atic analysis and RT-PCR. RESULTS: The levels of cytochrome (CYP)2A6, CYP2E1, and CYP3A7 isozymes in fetal adrenals were 82%, 92%, and 33% of those in fetal liver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drenal CYP2A6 activity and gestational time. The values of alpha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pi-GST, and microGST in adrenals were 0.5, 4.4, and 8.3-fold of those in the livers, respectively, and the activity of adrenal pi-GS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estational time. The uridine diphosphoglucuronyl transferase activities, which were measured using p-hydroxy-biphenyl and 7-hydroxy-4-methylcoumarin as substrates, were 9% and 3%, respectively, of those in the fetal livers. CONCLUSION: Our investigation suggested that adrenal could be an important xenobiotic-metabolizing organ in fetal development and may play a potential role in xenobiotic-induced fetal development toxicity.  相似文献   
106.
摘 要 目的:研究淡紫青霉菌对纤细薯蓣皂苷的生物转化,分离鉴定转化产物并进行药理活性探讨。方法: 使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转化产物,依据质谱(MS)、核磁共振(NMR)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并对产物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的研究。结果: 从转化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三个依次脱糖基产物,分别为5R-spirost-5-ene-3-ol-O-β-D-Glucopyranoside (1→3)-β-D-Glucopyranosyl(1),延龄草苷(2)和薯蓣皂苷元(3),转化率分别为1%,1%,45%;体外抗炎活性研究表明三种转化产物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NO,IL-6和MCP-1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抗炎活性随着糖链的逐步水解有所增加,以终产物薯蓣皂苷元的抗炎活性最强。结论:淡紫青霉菌转化纤细薯蓣皂苷得到薯蓣皂苷元的产率较高,糖基的数量对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抗炎活性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为评价氧氟沙星(OFLX)对映体葡醛酸化代谢的立体选择性,采用手性H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液中OFLX对映体. 结果显示:经苯巴比妥(PB)和β-萘黄酮(BNF)诱导的不同葡醛酸转移酶(UDPGT)亚族对OFLX对映体葡醛酸化代谢有不同的影响. 在所试验的对照,PB或BNF诱导的微粒体中S-(-)-和R-(+)-OFLX之间,KmVmax无显著性差异;但PB组中S- (-)-和R-(+)-OFLX的KmVmax与对照组或BNF组相应的对映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FLX对映体之间的Clint在对照组与BNF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PB组则有显著性差异. 另外BNF组的Clint较对照组和PB组分别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经PB诱导的UDPGT亚族对S-R-OFLX的Ⅱ相代谢存在立体选择性,并主要是由于其催化部位的差异引起了内在清除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8.
红豆杉的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豆杉中的紫杉醇为有效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但一般的提取、合成方法不仅得率很低 ,而且对资源的需求过大 ,因此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本文综述国内外近年来有关通过细胞生物工程生产紫杉醇的方法 ,包括细胞培养 ,农杆菌转化和内寄生真菌生产 ,现对这些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9.
纤维素酶转化淫羊藿苷制备宝藿苷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贾东升  贾晓斌  赵江丽  施峰  蒋俊  黄洋 《中草药》2010,41(6):888-892
目的研究宝藿苷I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淫羊藿苷制备宝藿苷I,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pH值、温度、底物的浓度、酶用量、反应时间及金属离子对转化率的影响L9(34),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MS,1H-NMR、13C-NMR鉴定水解产物。结果酶解反应的最适条件为温度50℃、反应介质pH 5.2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底物浓度为10 mg/mL,酶与底物质量比1∶1,反应时间48 h,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锌离子、对酶解反应无显著影响(P0.05),铁离子对酶解反应有抑制作用(P0.01);反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514,核磁图谱证实产物为宝藿苷I。结论纤维素酶水解淫羊藿苷制备宝藿苷Ⅰ,工艺简单可靠,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0.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多功能实质性器官,它几乎参与体内一切物质的代谢,不仅在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等物质代谢中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分泌、排泄和生物转化等重要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机体血容量、维持免疫吞噬等作用。正常情况下,肝脏的各种代谢反应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