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76篇
  免费   1324篇
  国内免费   543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146篇
基础医学   69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6770篇
内科学   3615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593篇
特种医学   1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2184篇
综合类   10635篇
预防医学   1762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4808篇
  73篇
中国医学   3417篇
肿瘤学   254篇
  2024年   225篇
  2023年   921篇
  2022年   789篇
  2021年   1108篇
  2020年   1002篇
  2019年   1116篇
  2018年   469篇
  2017年   1089篇
  2016年   1022篇
  2015年   1139篇
  2014年   1996篇
  2013年   1946篇
  2012年   2376篇
  2011年   2465篇
  2010年   2236篇
  2009年   2053篇
  2008年   2020篇
  2007年   1930篇
  2006年   1687篇
  2005年   1622篇
  2004年   1302篇
  2003年   1184篇
  2002年   1036篇
  2001年   737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357篇
  1997年   323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动物血栓模型是人类研究血栓性疾病及开发临床药物的重要工具,狭窄法动物血栓模型是在结扎法动物血栓模型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因其符合临床患者的发病特点,故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就其制作方法、机制、评价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一个综述,为血栓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较实用的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君  梁辉军 《医学综述》2015,(6):1034-1035
急性肺血栓栓塞(APTE)是内科的危急重症之一,是以肺部功能障碍及右心室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但又缺乏特异性表现,因而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漏诊。近年来,APTE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该文系统总结了APTE的诱发因素以及病理学特点,详细介绍了实验室检查以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等先进手段,并针对APTE的紧急处理以及当前主要的溶栓和抗凝治疗方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3例(电针+低分子肝素),对照组63例(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D-二聚体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D-二聚体及ADL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41%(62/63),对照组为96.83%(6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16.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及时开通导致梗死的责任血管以恢复脑灌注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机械取栓技术的应用使得患者的血栓组织能够被获取并得到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通过机械取栓术获取的血栓的相关研究发现,以纤维蛋白为主的血栓是造成取栓困难的重要组织学原因,影像学方法可以在术前评估血栓特征。这些发现提示临床工作者可以积极开发新型血栓取出装置用于处理难治性血栓,并有必要探索精确便捷的血栓特征影像学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机械取栓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临床给予行妇科肿瘤术治疗者丹红注射液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DVT)有效性。方法 :将2016年7月—2017年10月期间入院行妇科肿瘤术治疗的73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入院时间分组,以2016年7月—2017年2月期间入院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弹力袜+低分子肝素钙),以2017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入院的37例患者为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比较不同预防措施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下肢疼痛、肿胀、血栓形成),对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因子[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差异进行检测,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程度(轻、中、重度),组间比较两组术后胃肠道出血发生及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对术前、术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观察手术前后指标差异。结果 :入院时、术后1 d两组D-二聚体、APTT、FIB、PT指标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5 d观察组凝血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11.1%(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为2.7%、2.7%,对照组为5.6%、8.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重度血栓患者,但观察组轻中度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道出血发生率为2.7%,与观察组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血流速度、下肢周径比较无差异(P0.05),同时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流速度高、下肢周径短(P0.05)。结论 :临床行妇科肿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给予丹红注射液,术后患者血流速度减慢较弱,能有效改善机体高凝状态,减轻血栓程度,减少DVT发生,用药安全性高,不易造成出血、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高凝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分别于术前24 h及术后1 d、3 d、7 d进行TEG监测[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Angle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记录患者围术期各时段凝血功能的变化趋势,统计患者发生高凝状态情况。结果与术前24 h比较,患者术后1 d、3 d、7 d的R值、K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R值术后3~7 d有明显升高趋势,K值术后1~3 d呈明显降低趋势; Angle角、MA值和CI值术后均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第3天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共18例(22.5%),其中凝血因子型高凝5例(27.8%),血小板型高凝9例(50.0%),混合型高凝4例(22.2%),经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未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 TEG是判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之一,能科学、准确地监测出患者的高凝状态,并根据高凝类型进行预防性抗凝干预,对术后早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