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2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8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4篇
临床医学   326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596篇
预防医学   14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77篇
中国医学   23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应用PCR检测副溶血弧菌的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弧菌可引起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肠炎,尤其在夏季,常可从食用不洁海产品而导致食物中毒的病人肛拭标本中分离到。目前一般认为该菌的热稳定性溶血毒素(TDH)是重要的毒力因子。TDH可在莪萋氏血平板上产生一种特殊的溶血现象,称作神奈川现象(Kanagawa phenomenon,KP)^[1]。临床上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株几乎都是KP阳性,因此通常认为KP阳性为产毒株,KP阴性为非产毒株。  相似文献   
62.
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建立改良分子信标 -实时 PCR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方法 ,应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海产品检验。方法 :根据 Gen Bank公布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 (TDH)的保守序列 ,设计一对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 ,用 FAM荧光剂标记探针的 5′,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分析 ;同时以 11种细菌作对照 ,建立改良分子信标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实时 PCR反应体系 ,应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 :检测 12种细菌 ,只有副溶血弧菌有荧光信号 ,与其他细菌无交叉反应 ,DNA灵敏度为 16 6 .6 fg/ μl,菌液灵敏度为 6 9cfu/ ml或 6 cfu/ PCR反应体系。改良分子信标 -实时 PCR反应体系检测 4 0株副溶血弧菌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 ,无干扰。对 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 4 8份样品和 10 0份海产品进行检测 ,9份副溶血弧菌实时 PCR阳性 ,其中 7份副溶血弧菌细菌培养阳性 ,其余样品都为阴性。检测时间仅需 2 h。结论 :改良分子信标 -实时 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可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 ,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索一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的中毒原因。方法 :应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及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法 ,对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中毒反应以恶心、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筛选出辣螃蟹是本次中毒唯一的危险食物。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拟认为是食用了加工不当的螃蟹而致的副溶血性弧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4.
浙南部沿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检测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各国、由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食品种类、加工方法、贮存及厂房条件和个人卫生等有所不同,因而引起食物中毒的类型也有较大的差异.我国浙南沿海地区水产品丰富,加之居民有生食海鲜的习惯,导致副溶血性弧菌、河弧菌、霍乱弧菌等弧菌属细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机会较多.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无误地对食物中毒作出病原学检测,是卫生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温州市疾控中心就1987~2002年对浙南沿海地区发生的30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作了致病菌检测(包括结合各类食物中毒的流行特点与病人临床表现及检测方法)现将检测与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王增 《健康必读》2004,(6):34-34
海带海带主要含有钙、磷、铁、钾、碘及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中医认为,海带性味成、寒,患有关节炎等疾病患应忌食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调查出口澳门的水产养殖场的鲜活淡水鱼和塘水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情况,分析两者间致病性弧菌的检出情况以及与季节的关系,探讨致病性弧菌与人类相关疾患的关系.方法采用增菌分离后生化试验及VITEK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份淡水鱼和26份塘水进行致病性弧菌的鉴定.结果在样品中检出15种致病性弧菌,它们是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拟态弧菌、豚鼠气单胞菌、沙鱼弧菌、创伤弧菌等,其中类志贺邻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温和气单胞菌、非0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检出率最高.结论鲜活淡水鱼和塘水中普遍存在致病性弧菌,淡水鱼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与其在塘水中分布是密切相关的,生食或进食未加工熟透的鲜活淡水鱼有可能感染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67.
目的旨在进一步探讨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Vv)致病机制以及破伤风抗毒素与氧氟沙星等药物(强的松龙、异丙嗪)联合对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Vv)致死性感染小鼠的保护效果,为高危人群Vv感染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60只清洁级小鼠,随机分1LD50和10LD50Vv攻击组,各攻击组又分盐水(NS)保护对照,破伤风抗毒素预注射与氧氟沙星等药物联合保护组、氧氟沙星等药物保护和破伤风抗毒素单独保护等4组(每小组n=20)。并观察各组12h和24h存活数,比较各组间存活率差异。结果无论是1LD50或10LD50Vv攻击下,破伤风抗毒素和与氧氟沙星等药物联合保护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破伤风抗毒素或氧氟沙星等药物单独保护组(P<0.05,P<0.01)。结论破伤风抗毒素预注射与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联合应用保护效果明显优于氧氟沙星等药物保护组或破伤风抗毒素单独保护组,对预防Vv感染和感染后病人抢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杜强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6):767-767,750
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是一种较为昂贵和现代化的微生物检测系统,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建设力度的加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纷纷开始购置使用,这套检测系统具有鉴定快速,准确,全面的优点。本中心购入后,以副溶血性弧菌为检测对象,进行了一次仪器法和常规手工法检测的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表达和纯化融合表达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方法 将表达载体 pET3 2a -tlh转化大肠杆菌BL2 1(λDE3) ,诱导表达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 ,表达产物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鉴定 ,8mmol/L的尿素溶解包涵体 ,用 6×his组氨酸蛋白质镍亲和层析树脂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结果 诱导表达的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其含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10 % ,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表达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结论 转化有重组质粒pET3 2a -tlh的BL2 1(λDE3)可稳定高效地表达目的蛋白 ,采用低浓度的咪唑、β -巯基乙醇和Tritonx -10 0等方法减少杂蛋白污染 ,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 ,可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70.
改良方法检验冷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检验冷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弥补传统法的局限。[方法] 用改进碱性胨水(MAPW)和盐结晶紫增菌液(SVPE)同时对5种冷冻海产品50份样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至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CV)和硫代硫酸钠柠檬酸胆盐蔗糖培养基(TCBS),以评估2种增菌液和2种分离培养基的效果;随机选取改良方法检出的10个分离株,用PCR技术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特有tl基因,以认证改良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当采用改良方法,即MAPW增菌CV分离时,检出率为100%;当采用传统法即SVPE增菌TCBS分离时,检出率为60%~80%;用PCR技术在所选取的10个分离株中都扩增出了tl基因。[结论] 改良方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