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1.
几种昆虫抗菌肽对肿瘤细胞(K562)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各种昆虫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效果。方法对家蝇(Muscadomestica)幼虫、蛹及德国蜚蠊(Blattellagermanica)、美洲蜚蠊(Periplanetaamericana)若虫采用针刺感染大肠杆菌诱导产生抗菌肽,经研磨、层析提取其抗菌肽,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种抗菌肽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的作用。结果①抑菌圈显示所提取的各种抗菌肽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所提抗菌肽浓度:家蝇幼虫6.51mg/ml,家蝇蛹4.08mg/ml,美洲大蠊6.93mg/ml,德国小蠊6.71mg/ml。②家蝇幼虫和蛹的抗菌肽对K562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美洲蜚蠊和德国蜚蠊不仅不能杀伤K562,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减少其死亡和促进其生长的作用。结论各种昆虫抗菌肽由于结构不同,因而功能也太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防御素2(HBD2)多肽在大肠杆菌中的原核高效表达的可行性及融合表达蛋白的分离纯化技术。方法:PCR扩增不合前导序列的HBD2成熟肽的编码框全长的cDNA片段(smHBD2-cDNA),利用BglⅡ和BamHⅠ同尾酶构建多拷贝串联的nsmHBD2-cDNA的克隆载体,利用NcolⅠ和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32-nsmHBD2-cDNA,在大肠杆菌中BL21(DE3)中诱导表达含HBD2的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产量。可溶蛋白经亲和层析、肠激酶酶切、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HBD2多肽。采用液体培养法,测定重组人β防御素2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构建了n为1、2、4或8倍的多拷贝串联nsmHBD2-cDNA表达载体,1、2和4倍smHBD2-cDNA的可溶蛋白比例分别为52%、48%和31%;而8倍HBD2-cDNA几乎不合可溶蛋白,目标蛋白以包含体形式表达,集中在不可溶部分。重组HBD2对E.coli K12 D3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终浓度约为0.4至0.5μg/ml时,90%细胞的生长被抑制。结论:采用融合表达、多拷贝串联表达方式,可增加产物长度以弱化蛋白酶的降解作用,也减弱了目标蛋白产物对宿主的毒性;适当的多拷贝串联基因可以提高HBD2的产量,但拷贝数过高会影响重组蛋白表达产量,且易形成不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达到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BD2多肽的原核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载体在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阳离子抗菌肽——β-防御素2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大鼠β-防御素2(rBD2)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到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中,重组质粒pShuttle-CMV-rBD2转化E.coli BJ5183-AD-1后,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发生同源重组,重组质粒pAdEasy-rBD2转染293细胞进行腺病毒表达载体的包装。将包装成功的腺病毒感染cos-7细胞,并建立SD大鼠腺病毒感染模型,进行β-防御素2多肽的体外和体内表达,采用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表达。结果: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包含大鼠β-防御素2基因,滴度达到10^9PFU/ml,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到β-防御素2在SD大鼠体外、体内的表达。结论:重组腺病毒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阳离子抗菌肽——β-防御素2。  相似文献   
14.
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是一族分离自动物的线性多肽 ,它们都具有抗菌活性 ,在天然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类抗菌肽按来源又分为两类 :来自哺乳动物的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和来自昆虫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它们都富含脯氨酸 ,对革兰阴性菌起作用 ,其杀菌机制不同于大多抗菌肽的膜溶解作用。它们进入细菌胞质后 ,结合DnaK蛋白 ,抑制DnaK的生物功能 ,最终导致了细菌的死亡。这一作用机制对于药物的开发很有意义。除了抗菌作用外 ,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还具有其他重要的药理作用。对这方面作用研究比较多的是PR 39,它在诱导粘连蛋白聚糖在间充质细胞的表达 ,抑制嗜中性粒细胞NADPH氧化酶 ,抑制 1κBα和HIF 1α的降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发现表明PR 39在伤口修复、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诱导血管生成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绿脓杆菌因为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作为条件致病菌的代表,已越来越多的威胁到我们的健康.而蛇毒Cathelicidin抗菌肽作为一种从蛇毒中提取的抗菌生物肽,从多种作用机制上杀死绿脓杆菌,减少人类对抗生素的依赖,最终替代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文摘和文题     
《药物生物技术》2012,(4):291+320+356+360
2012-46 美国研发改变酶RAF结构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的新型药物美国摩尔斯癌症研究中心转化医学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名为KG5的新药,能通过依附于酶RAF之上并改变其结构来抑制几乎所有肿瘤细胞的分裂,从而破坏增生能力最强的肿瘤。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D参与钙、磷代谢,还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剂,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有调节作用,维生素D不足可能导致异常反应如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维生素D对健康的潜在影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一概述. 1 维生素D的来源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D3.维生素D2又名麦角钙化醇,主要由植物中合成,酵母、麦角、覃类、植物油等含量较多,不能被人体吸收,经紫外线照射下可以转变为能被人体吸收的维生素D2;维生素D3又名胆钙化醇,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脱脂牛奶、鱼肝油、乳酪、坚果和海产品中,大多数高等动物的表皮和皮肤组织中都含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3.两种维生素D具有同样的生理作用.人体的维生素主要由人体自身合成和动物性食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BF-30是金环蛇Cathelicidin基因编码的一种直链多肽,由30个氨基酸构成。基于细菌生物被膜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研究了BF-30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当BF-30浓度为1/2×MIC时,可有效的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考察亚抑菌浓度的BF-30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BF-30能够有效减少PAO1胞外鼠李糖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但对PAO1表面的疏水性并无影响。此外,亚抑菌浓度的BF-30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中绿脓菌素的释放量而不影响细菌对过氧化氢的敏感性,表明BF-30可通过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生物被膜的形成。因此,BF-30有望用于治疗细菌生物被膜引起的各类慢性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初步探究不同浓度家蝇幼虫抗菌肽对FBL-3红白血病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诱导、研磨、离心、 C18固相萃取等方法制备家蝇幼虫抗菌肽混合物,然后处理传代期的FBL-3细胞,调整浓度为2.25×106/mL并通过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建立红白血病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较大时,处死并剥离肿瘤,再通过研磨、裂红液裂解、获取原代肿瘤细胞并培养。将抗菌肽混合物调整为不同浓度作用于传代期的FBL-3原代细胞,之后经倒置显微镜观察照相,台盼蓝染色试验计算死亡率、 CCK-8试剂盒做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抗菌肽混合物浓度为250~350μg/mL作用FBL-3原代细胞时,细胞碎片大量增多,死亡率增高,细胞毒性变大。初步证明了抗菌肽混合物在250~350μg/mL抑制细胞增殖效果明显,在300μg/mL浓度下抑制作用最强,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动物模型体内实验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不断产生,并且抗生素在抑杀细菌使细菌死亡的同时释放出大量脂多糖,导致机体产生内毒素休克,甚至死亡。抗菌肽通过直接与细胞膜作用造成膜的物理性损伤以及通过选择性调节宿主免疫系统来清除病原微生物,因而病原微生物很难产生耐药性。研究表明抗菌肽在杀灭细菌的同时能中和内毒素,表现出很好的抑制炎症和败血症作用。本文综述了抗菌肽调节宿主免疫力、中和脂多糖的分子机制及相关应用前景,为开展抗菌肽的转化医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