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2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68篇
内科学   261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655篇
预防医学   17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37篇
  4篇
中国医学   4873篇
肿瘤学   169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建立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从转移成功率、转移瘤的大小等方面评价扶正抑癌方的疗效,并从MMP-2、VEGF、CEA的表达水平以及CD44v6的转录水平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4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中药组、防治组、联合组、化疗组,以1×109cells/L浓度的LoVo细胞悬液0.2 mL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后四组分别予扶正抑癌方治疗、扶正抑癌方防治、扶正抑癌方+5-Fu治疗、5-Fu治疗,观察扶正抑癌方的疗效.观察各组转移成功率和转移瘤大小;免疫组化检测肝转移瘤中的MMP-2和VEGF含量;原位杂交检测肝转移瘤中CD44v6的转录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CEA的含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究健脾祛湿解毒汤联合更昔洛韦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线粒体泛素连接酶(MITOL)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164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余数分组方法分为更昔洛韦组81例、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组83例。更昔洛韦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治疗。对比白细胞介素(IL)-2、IL-10、IL-6、β-内啡肽、BDNF、MITOL、止痛、结痂、脱痂、证候积分以及临床疗效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组止痛、结痂、脱痂时间短于更昔洛韦组(P<0.05);治疗后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组IL-10、IL-6、证候积分低于更昔洛韦组(P<0.05);治疗后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组IL-2、MITOL、BDNF、β-内啡肽高于更昔洛韦组(P<0.05);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组治疗有效率为96.39%,高于更昔洛韦组86.42%(P<0.05)。结论 健脾祛湿解毒汤联合更昔洛韦可以改善IL-10、IL-6、IL-2、BDNF、β-内啡肽、MITOL水平,有效缩短止痛、结痂、脱痂时间,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3.
“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胃气很早就用于评估危重症患者的预后转归。急性胃肠损伤(AGI)指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有胃气则生”,因而保胃气在AGI治疗中贯穿全程。虚实夹杂引起中焦气机逆乱是AGI的病机特点,早期邪盛为主应祛邪泻实和调畅气机以及时遏制邪损胃气,其中邪实多责之于热、瘀、湿,同时少佐补益脾胃之药以顾护胃气;后期脾胃亏虚为主应补养脾胃增益胃气,鼓动正气祛邪和兼清余邪。“留得一分胃气便留得一份生机”,正确把握祛邪扶正的时机和方向,运用中医药保胃气以期为AGI患者争取生机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蝮蛇咬伤诊治过程中相关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评价蝮蛇解毒汤在对蝮蛇咬伤致凝血功能障碍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蝮蛇咬伤患者114例,其中西医对照组患者51例,治疗组患者63例。对照组方案为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蝮蛇解毒汤口服。统计分析两组出血凝血相关指标[常规凝血实验(C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试验血栓弹力图(TEG)]。结果 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治疗组PLT较前改善(P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PAgT中相关指标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较前均改善显著(P <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花生四烯酸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EG中凝血因子活性R、纤维蛋白原功能K、纤维蛋白原功能α、血小板功能MA...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丹参通络解毒汤联合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对缺氧/复氧(H/R)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H/R损伤CMECs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沉默组、过表达组、中药+沉默组、中药+过表达组,细胞划痕实验观察CMECs迁移情况,CCK-8法检测CMECs增殖能力,RT-PCR检测CME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MECs迁移率、细胞活力明显降低,VEGF mRNA和e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沉默组CMECs迁移率、细胞活力明显降低,VEGF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过表达组、中药+沉默组、中药+过表达组CMECs迁移率、细胞活力明显增加,VEGF mRNA和eN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沉默组比较,中药+沉默组CMECs迁移率、细胞活力明显增加,VEGF mRNA和eN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过...  相似文献   
76.
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借助调节血管稳态、血管张力、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凝血抗性、炎症因子等来响应机体的物理和化学信号,进而维持血管处于衡动稳定的状态。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所需的关键条件,肿瘤血管化的病理模式为瘤体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以促进其增殖。近年来,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渗入,驱动血管生成被认为是促进肿瘤转移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调控代谢重塑以满足肿瘤血管化过程中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其异常的代谢特征使得其能更好地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变化,这种代谢的改变常被看作是肿瘤血管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中医“阴火”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原指“阴虚生内热”,属内伤之火范畴,后经历代医家推演变化,逐步形成“脾胃气虚-阴火上乘-气火失调”的病机认识。内皮细胞代谢重塑的发病过程是“阴火”病理表征的客观体现,而阴火造化生息、燔灼妄动之性又与肿瘤新生血管增生无制、亢变为害的疾病状态相吻合。脾胃亏虚与气机失衡的改变可致水谷精微不得布散,发生代谢障碍,停久为痰为瘀,与血脉相搏结,致使局部环境异化(肿瘤微环境形成)、脉道不利(内皮细胞代谢失衡),异变形成肿瘤新生血管。在“阴火”证候要素指导下,围绕气与火的相关性,运用“扶正调气”的治法遣方用药,可调节内皮细胞代谢功能,达到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进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基于以上认识,该文围绕内皮细胞代谢重塑与阴火相关理论,阐发学术微旨,以期为中医药干预肿瘤血管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7.
我院自 1 998年 1月~ 1 998年 1 2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发病时间为 3~ 7天的急性脑梗塞 3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 6 0例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 :1诊断依据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脑血栓诊断标准 [1] ;2首次发病 ,并经头颅 CT确诊 ;3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按1 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评分标准 [2 ] ) 1 8~ 2 4分 ;4治疗前常规检验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 ,见…  相似文献   
78.
化瘀解毒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化瘀解毒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ECM)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法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肾间质组织4种ECM成分(FN及Ⅰ、Ⅲ、Ⅳ型胶原),并作统计学分析,且作相关肾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大鼠4种ECM成分面积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各治疗组大鼠ECM面积比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各治疗组中中药预防组大鼠ECM面积比最低(P<0.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ECM面积比最高(P<0.05);中药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大鼠ECM面积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学检查较模型组有改善.结论化瘀解毒汤可抑制肾间质ECM的增生和积聚,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消化系统癌症患者接受化疗后白细胞毒性反应的减低效应。方法:54例接受化疗的消化系统癌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化疗前3d开始静脉滴注参芪注射液,为期30d;对照组24例,按常规治疗,观察白细胞毒性效应。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白细胞毒性总发生率仅为30%,且仅对Ⅰ,Ⅱ级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辩证分型提示参芪对脾气虚与气血两虚型患者疗效较好。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化疗药物的白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减毒作用,临床辨证应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0.
乙肝病毒携带者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但常常会加重恶化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安达芬联合乙肝解毒汤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 5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1 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5月住院和门诊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50例 ,均符合 1 995年北京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2 4例 ,男 1 0例 ,女 1 4例 ,年龄 2 5~ 45岁 ,平均 3 2岁 ;对照组 2 6例 ,男 1 4例 ,女 1 2例 ,年龄 2 8~ 50岁 ,平均 3 5岁。两组HBsAg、HBeAg、抗 -HBc及HBVDNA均为阳性。外周白细胞 >4.0× 1 0 9/L ,P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