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6篇
  免费   489篇
  国内免费   141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576篇
内科学   20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8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981篇
预防医学   22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94篇
  7篇
中国医学   759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吞咽障碍理疗仪和吞咽功能训练相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吞咽治疗仪治疗,并辅助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措施。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法为评定标准。结果20例功能恢复,无不良后果,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患者一般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路径(RCNP)应用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神经内科实施RCNP护理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常规护理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分、口腔期评分、咽期评分、护理效果、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口腔期评分、咽期评分、洼田吞咽能力评分分别为(2.6±0.6)、(2.5±0.5)分、(4.3±1.1),对照组为(1.8±0.5)、(1.9±0.5)、(3.5±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540/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43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67%)和健康知晓率(96.5%)均高于对照组(71.0%,73.67%,P<0.01)。结论 RCNP的应用,明显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冰刺激综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100例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电刺激及冰刺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分组治疗后观察组优27例(54%),良20例(40%),中2例(4%),差1例(2%),优良率94%;对照组优9例(18%),良23例(46%),中例14例(28%),差4例(8%),优良率64%。2组比较显著性差异(χ2=20.01,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冰刺激综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满意,可以提高患者摄食能力,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康复的信心,为肢体康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针灸综合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选取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采用点刺放血、体针以及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和一般疗法治疗,观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结论:在脑卒中后患者的治疗中,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组(结合组),各40例.治疗1、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2组均能降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P<0.01),均能增加吞咽困难亚量表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分(P<0.01).2组治疗1、2周后评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82.5%,结合组97.5%,2组比较,P<0.05.结论 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能刺激咽喉部肌肉,恢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6.
王爱丽  王燕  梅现红  李保兰 《重庆医学》2015,(20):2866-2868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卒中后吞咽障碍可导致食物误吸,发生吸人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患者虽经住院分级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还需要长期的分级康复锻炼才能逐渐痊愈.目前国外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收到满意效果[2],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尚无完善的方法和指南可借鉴.如何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得到分级康复护理的延续,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要求及高质量服务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对出院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延续分级护理,探讨其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能力及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单盲法将40例入选患者分为辨证施治组、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Vital Stim电刺激治疗,辨证施治组吞咽功能训练的同时,阳证类患者予冰片冰块进行冰刺激、阴证类患者予苏合香冰块进行冰刺激。对照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时予纯净水制成的冰块进行冰刺激。结果:两组病例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疗效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辨证施治组治疗后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辨证施治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明显。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辨证施治的理念应用于吞咽功能训练中能显著提高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早期吞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营养状况、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吞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营养状况变化。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5%)明显优于对照组(65.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功能及MB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血管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m、Vs及R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血清总蛋白(T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电针联合早期吞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可见该联合疗法值得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预防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3例行PEG术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PEG前、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痰液微生物检查结果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与PEG术前相比,PEG术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降低(临床诊断发生率:90.7% vs 53.5%,P<0.05;影像诊断发生率:70.4% vs 18.5%,P<0.05),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使用较术前下降(37.2% vs 62.8%,P<0.05);PEG术后痰标本铜绿假单孢菌的检出率较术前增加(72.7% vs 31.8%,P<0.05)。 结论 PEG术可减少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增加下呼吸道铜绿假单孢菌的定植。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Pro Quest、Psyc ARTICLES、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7月30日。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和合并数据,采用RevMan 5.3版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计5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效性上,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吞咽训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并不能缩短咽传递时间(P>0.05);在安全性上,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可降低发生误吸的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可改善生活质量(P<0.01)。 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并降低发生误吸的风险,且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可缩短咽传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