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02篇
  免费   10484篇
  国内免费   6519篇
耳鼻咽喉   1830篇
儿科学   800篇
妇产科学   321篇
基础医学   8302篇
口腔科学   7111篇
临床医学   27442篇
内科学   6519篇
皮肤病学   180篇
神经病学   2798篇
特种医学   259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5篇
外科学   21872篇
综合类   43639篇
预防医学   7998篇
眼科学   1048篇
药学   13368篇
  255篇
中国医学   9519篇
肿瘤学   4048篇
  2024年   1133篇
  2023年   3864篇
  2022年   3417篇
  2021年   4232篇
  2020年   4366篇
  2019年   3974篇
  2018年   2272篇
  2017年   3375篇
  2016年   4257篇
  2015年   5047篇
  2014年   8124篇
  2013年   8757篇
  2012年   11034篇
  2011年   12018篇
  2010年   10967篇
  2009年   11114篇
  2008年   11022篇
  2007年   10070篇
  2006年   9390篇
  2005年   9241篇
  2004年   7490篇
  2003年   6400篇
  2002年   5239篇
  2001年   4828篇
  2000年   3628篇
  1999年   3135篇
  1998年   2745篇
  1997年   2351篇
  1996年   2169篇
  1995年   1682篇
  1994年   1474篇
  1993年   1039篇
  1992年   783篇
  1991年   701篇
  1990年   597篇
  1989年   659篇
  1988年   192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回顾了Er:YAG激光活化根管冲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光子诱导光声流(photon initiated photoacoustic streaming,PIPS)技术和冲击波增强发射光声流(shock wave enhanced emission photoacoustic streaming,SWEEPS)技术,探讨Er:YAG激光预处理桩道的原理、优点以及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选择适宜的桩道处理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2.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FDG PET/CT)和增强CT(CECT)诊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PRISMA报告规范开展Meta分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18F-FDG PET/CT和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临床研究,时间至2019-04。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汇总敏感度(Sen)和特异度(Sp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0篇18F-FDG PET/CT及13篇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原始研究,分别包括322例患者的467个病灶和748例患者的943个病灶。Meta分析显示,18F-FDG PET/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Sen=0.92(95%CI为0.87~0.94)、Spe=0.95(95%CI为0.82~0.99)、AUC=0.97(95%CI为0.93~0.99);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Sen=0.72(95%CI为0.66~0.78)、Spe=0.99(95%CI为0.93~1.00)、AUC=0.87(95%CI为0.83~0.89)。此外,CECT诊断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Sen(Z=2.34,P=0.02)和AUC(Z=2.21,P=0.03)值低于18F-FDG 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CECT,18F-FDG PET/CT对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视为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颅内压(ICP)监测下开展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功能良好率70.00%、轻残率23.33%优于对照组的33.33%、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残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理想,在ICP检测下开展大骨瓣减压术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4.
骨组织损伤后需要恢复原形态及功能,然而目前常用的骨移植方法因存在供体来源、并发症等问题而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求新的骨再生策略。近年研究表明外泌体可通过转运miRNA、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调控受体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分化功能,可成为促进骨再生的潜在治疗载体。本文将系统综述外泌体的性质及其在骨再生中的作用,为其在骨再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三维乳腺数字化断层摄影(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行乳腺DWI检查和DBT检查的患者,DBT检查发现有钙化征象,其中乳腺癌患者51例,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乳腺良性病变67例,病理类型包括: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对所有患者DBT图像的钙化征象进行钙化评分并且测量相应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ADC值、钙化分数及二者联合在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乳腺癌组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钙化分数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C值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钙化分数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为0.855,采用Delong检验得出两种方法对诊断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效能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两种方法(钙化分数+ADC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相结合的AUC值为0.903,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将ROC曲线(钙化分数、ADC值、两种方法结合的预测概率)经两两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结合的ROC与单一RO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2)。  结论  DWI与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无差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方法,为乳腺含钙化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6.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作为一项新兴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具有无损伤、便携、图像监护等突出特点。肺功能成像是目前EIT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测肺通气及血流灌注。本文对肺EIT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其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未来EIT技术在儿科临床急救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207-2208
<正>桡骨头、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及骨间膜三者为前臂主要稳定结构[1,2]。继发性创伤、先天性畸形、骨肿瘤或骨髓炎等都可导致尺骨成角、旋转甚至骨缺损,破坏前臂的稳定结构[3-5]。对于发育中的儿童,长期的尺骨缺如首先导致桡骨头脱位、前臂内翻和短缩畸形,继而出现弓形桡骨及相应的神经损害[3,5]。  相似文献   
68.
患者男,22岁,无明显诱因咳嗽、痰中带血1周,起初干咳,后咳痰并痰中带血,偶咯出少量暗红色血液;无发热、盗汗、乏力,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平素体健,无家族病史。查体:双肺呼吸音稍粗,右肺下叶闻及细湿啰音。胸部增强CT:右肺下叶基底段见片状磨玻璃影,内见直径约8mm粗大供血动脉自腹腔干发出;支气管树分支及肺发育正常,未见隔离肺(图1A^1C)。肺动脉CTA示右下肺基底段动脉部分缺如(图1D),考虑为右下肺异常体动脉供血并周围肺组织肺泡出血可能。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研究快速成型(RP)技术辅助下制作的个体化假体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方法以27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每组9只),全部建立下颌骨连续性缺损模型,并在兔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个体化假体+自体骨(A组)、个体化假体+CHA(B组)、个体化假体+CHA+rhBMP-2(C组)。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以及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分别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24周各组实验兔外形均对称,通过OC及COL-1的吸光度检测,骨缺损区均有大量新骨形成,A组(0.537 ± 0.010)、C组(0.530 ± 0.010)可见大量骨小梁及编织骨结构,缺损区的新骨OC、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07,P>0.05);但A组强于B组(0.415 ± 0.009,t = 0.122,P<0.001);C组也强于B组(t = 0.1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通过RP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CHA复合rhBMP-2后成骨能力明显增强,成骨效能肯定,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