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504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603篇
预防医学   285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287篇
  7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探寻一种将前修剪PICC导管尖端准确定位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置管室行PICC置管的患者180例,按入选进组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置管前在电脑中调取患者入院后所拍胸片,测量右胸锁关节至气管隆突下1.5个椎体的距离,代替传统测量方法中从体表测量胸锁关节到第三肋间的距离;对照组置管前按传统方法测量预置入导管长度,两组患者均在置管过程中通过腔内ECG对导管尖端进行定位,置管完成后两组患者均行导管尖端X线定位,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尖端位置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修剪PICC置管先调取患者胸片进行预测量联合置管中ECG定位的方法可实现更好的精准性,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观察为妊娠晚期孕妇应用超声检测的实际效果,探讨其检测子宫下段厚度的准确性。方法选取50例孕妇(入选病例均有手术史),将50例孕妇分为两组,25例无子宫手术史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25例有剖宫产史者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入选病例均行超声检测,统计各项数据。结果超声监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子宫下段厚度平均为(4.38±0.68)mm,对照组为(4.91±0.73)mm,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孕妇子宫下段厚度值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测量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可有效反映妊娠晚期孕妇子宫下段的真实厚度,可为阴道试产提供数据依据,超声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和纠正措施。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健康体检的人员150例,研究对象均为儿童和妇女。研究对象要求在检验前1d内未摄入高脂饮食,检验当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每份标本用2支真空采血管盛装,1支为未溶血标本,1支为溶血标本。用生化检测仪器测量两支试管内血清标本的总蛋白(T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清蛋白(ALB)、钾(K)、钠(N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HBD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 TP、AST、CK、CK-MB、HBDH、LDH、K在溶血血清标本中测定值均高于未溶血血清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在溶血血清标本测定结果低于未溶血血清标本,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TG、HDL在溶血血清标本测定结果与未溶血血清标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过程中控制好血液标本的质量,减少检测误差,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数据保证。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便携式血糖仪系统准确性及血细胞比容对其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参照GB/T19634-2005的要求选择50例临床标本,选择当前应用广泛的5种型号血糖仪各2台,分别进行双份测定,与己糖激酶法结果比较,评价血糖仪的系统准确性。制备高、中、低血糖浓度各5个血细胞比容水平的标本,分别用5款血糖仪测定血糖浓度,与己糖激酶法结果比较,评价不同血糖浓度水平下血细胞比容对血糖仪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按照ISO 15197:2003的准确性判断标准,StatStrip Xpress、Accu-Check、Optium Xceed、Contour TS、Rightest GM300在准确限内的结果分别为100%、99%、97%、100%、75%;按照新版ISO 15197:2013的标准,StatStrip Xpress、Accu-Check、Optium Xceed、Contour TS、Rightest GM300在准确限内的结果分别为100%、99%、92%、98%、72%。在高、中、低3种血糖浓度、5个血细胞比容水平下,StatStrip Xpress的结果符合ISO15197:2003和ISO15197:2013的准确性要求;Accu-Check的结果满足ISO 15197:2003的准确性要求;Optium Xceed、Contour TS、Rightest GM300的检测结果超出了ISO15197:2003的最低允许限或无检测结果。结论血糖仪检测体系之间的准确性差异较大,部分血糖仪符合新版ISO15197:2013标准,大部分符合ISO15197:2003的要求,个别血糖仪达不到ISO15197:2003的准确性最低标准。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或验证,同一医院不同血糖仪之间需要进行比对以确保血糖结果的准确可比。  相似文献   
76.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绵竹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5例高度可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MSCT扫描后,应用syngo Multi Modality工作站提供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4种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分析比较不同的图像算法针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VR相共检出87根隐匿性骨折,总检出率为91.6%;MIP相共检出94根,总检出率为98.9%;MPR相共检出87根,检出率为91.6%;SSD相共检出80根,检出率为84.2%,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总检出率显著高于VR、MPR、SSD(P<0.05)。结论对于X线平片没有诊断为骨折的患者,可以行MSCT检查,结合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能够显著提高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胸部闭合伤中肋骨骨折采取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胸部闭合伤中肋骨骨折患者146例,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超声检查,73例)和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73例),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2组患者诊断准确性。结果:(1)观察组肋骨骨折检出率、肋骨骨折数量检出率、肋软骨骨折数量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足0.5mm检出率、0.5-2.0mm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应用于胸部闭合伤中肋骨骨折诊断中准确性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8.
“症”是中医诊断体系中最具体的要素,症状信息规范化其关键在于明确“症”的认识和理解,文章系统分析中医“症”的内涵,分析目前“症”规范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统一标准、各家之言迥异、中西医“症”的混杂等,这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临床与科研,不利于中医学术的交流及中医诊断学的现代化研究。因此提出从明确症名定义、统一规范症名、拆分复合症名、区分症状轻重、避免诊断性症名、纳入客观指征等几个方面对中医“症”的描述进行规范,通过建立系统标准体系,进行“症”的量化分级,规范信息采集过程,借助微观指标辨证等开展中医“症”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对预测胃肠道穿孔定位的准确性,为外科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选择中山市坦洲医院放射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就诊的胃肠道穿孔患者62例,均行螺旋CT平扫,对穿孔部位进行预测,并与手术病理资料进行比较,观察CT诊断不同穿孔部位准确率,对有价值的CT征象进行总结。结果螺旋CT平扫预测穿孔部位分别为胃溃疡穿孔36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1例,外伤性空腔脏器穿孔8例,溃疡性结肠炎穿孔2例,肿瘤穿孔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胃溃疡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伤性空腔脏器穿孔的符合率均达100%,溃疡性结肠炎穿孔、肿瘤穿孔的符合率分别为40.00%、50.00%,总符合率为93.55%。主要的CT征象为肠系膜间隙中游离气体、节段性胃肠壁增厚、肠壁灶状缺损、腔外气泡集中于邻近肠壁、腹部与盆腔中腔外气体、内脏周围脂肪索条影、腔外液体及脓肿。结论螺旋CT平扫不仅可准确定性,而且对穿孔部位可作出准确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