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症状术语的规范化,是中医证名规范化、病名规范化,乃至整个中医体系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症状信息采集及规范化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症名不统一、一症多名,多症一名、复合症状较多、症状描述精确度不够、症状信息采集不规范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首先,在规范症状术语名称方面,应建立在继承中医典籍的基础上,遵循单义性、简明性、科学性、专业性、准确性等原则,制定出公众广泛认可的、可供临床实际应用的规范化症名表。其次,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的组织之间应加强沟通,成立统一的协会及小组委员会,制定公众一致认可的规范化症名表,并定期更新。再次,在症状信息采集方面,通过网络培训使医生掌握相同的信息采集方法;借助相应的舌诊、脉诊等辅助仪器对四诊信息进行收集;同时适当借鉴西医理化检查方法,弥补中医四诊采集信息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的现状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症状术语、症状量化分级、复合症状、症状信息采集方法、症状诊断意义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医症状存在的不规范现象,提出以文献研究与临床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症状信息采集规范、症状术语规范、症。状量化规范、复合症状拆分、纳入客观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症状诊断意义规范六个方面对其进行规范化研究的对策,提出了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诊断学症状规范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诊断学症状,是中医诊断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关于症状规范化的研究,目前缺少规范化操作标准,本文简要探讨了症状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断规范化的若干前提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诊断规范化的若干前提和条件黎敬波(湖南中医学院1993年级博士研究生410007)导师朱文锋关键词中医诊断;规范化;学术探讨中医强调治病求本。诊断明确可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然而中医却存在诸多诊断不全、模糊和混乱等问题。历代医案大多只有简短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把量表的科研方法引入到中医学研究当中是中医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在中医学量表设计中,只有对中医临床常见症状、证候名称进行规范,对症状量化、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等进行规范化处理,才能促进中医学量表研究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中医症状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症状量化的规范化、医案书写规范的制定、量表法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中医问诊规范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医很多方面需要规范,只有规范化,才能使中医更易于学习,才能使少数名医之智慧转化为全体中医医生可操作之技能,以提高中医医生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利于中医走向现代化。目前关于中医辨证的规范化研究较多,包括辨证体系规范,症状描述的规范,病名规范等,我认为,已有很多收获,但  相似文献   

8.
中医古今病、证命名源流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历代医籍病、证命名源流的考镜与辨析表明,凡言“病”者,多泛指患病、病变,而非特定涵 义的“病”;“症”字至明初才逐渐应用于医籍、金元以前的医籍中,凡病候、方证、症状、体征等多用“证”,来表述;此后医籍中又长丰“症”、“证”,乃至与“病”并用或混用现象。认为目前要求将中医诊断落实到以症状名、体征名为主体的所谓“病证”名称上,既缺乏古代文献依据,又不符合中医对现代疾病诊治研究和发展的需要。强调辨证(中医)与辨病(西医)相结合仍然是当今中医临床研究较合理可可行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的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系统分析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内容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思路.认为目前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症状术语及其内涵的规范、症状严重程度量化分级表述的规范及症状的辨证学意义的规范3个方面.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症状量化分级的方法学研究、基于群体调查的症状辨证学意义研究及症状信息采集规范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痛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运动针法治疗痛症有可观的临床效果。姜云武教授为全国第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临床善于运用运动针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其认为运动针法治疗痛症主要从以下3方面论治:以“运”为首,运气通经;以“动”为通,动静相合;“循揣”为要,针指相通。  相似文献   

11.
病证症相结合的中医诊疗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医学诊疗体系是对医学在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活动中主导思想的高度概括,它用最简炼的语言勾画出医学诊疗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医学的主要特征。中医学是病证症相结合的诊疗体系,它能全方位地反映中医的诊疗特征,并全面指导中医临床,提高诊疗水平。1 病证症诊疗体系的提出1.1 症、证、病的概念与关系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是通过辨症、辨证、辨病三个方面来进行的,要建立中医诊疗体系,必须首先澄清三者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症”包括症状与体征,是机体患病时所表现的各个现象。“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所作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体系是指将现有标准进一步规范,使其更客观、更科学严密,或建立新的以达到临床实用目的的客观、准确、完善的中医诊断标准化体系。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开展近30年来,标准化的建设始终是重要任务,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其中仍有很多疏漏或推广普及的困难,因此,规范化标  相似文献   

13.
辨方症论治体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辨方症论治体系"是与现行"辨证论治体系"截然不同的一种特殊的辨治方法.该方法强调从患者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中,见微知著地抓住与某一方症特征性表现相一致的关键症状而确定诊断,即着眼于识"方症",而不是辨"证".<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典籍中方症相关的内容是"辨方症论治体系"的理论基石.提出并确立"辨方症论治体系"的概念,不仅有利于抓住中医辨治学的精髓以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可为中医的现代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庆海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现代医学手段,补充中医诊断的局限。对于西医诊断明确者,治疗时参考西医疾病名与中医“证”相结合的思路进行治疗;对于西医诊断不明确,中医诊断明确者,治疗时运用西医的症、征和中医的辨病辨证施治相结合;对于诊断不明确或不单一者,参考患者的症、征和证指导治疗。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诊断规范化有着其必然性。证侯和证型的术语规范化是当前诊断规范化的首要内容。“证素辨证体系”和“证候要素应证组合”为中医辨证理论的统一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辨证计量诊断是中医智能化自动化的基础,现有计量模型的共同特点在于探索独立证侯与证型之间的关系,这对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计算机诊疗系统在辨证计量诊断模型基础上,现阶段仍需依赖于专家经验和临床病案等作为诊断知识库,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病、证诊断规范与标准、宏观与微观诊断、诊疗专家系统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在中医诊断研究中,对病、证、症概念应确定规范标准与原则;证名、病名应保持中医学的特色,定义要严格;对各种检测指标,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综合评判;中医诊疗专家系统则应突出其独特经验,并要注意从共性上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医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病证规范的角度,探讨中医行业规范、标准中中医病名、证名与相关术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中医症状术语规范化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医症状术语存在名称不统一、内涵模糊、描述精度不同、取舍标准不一等突出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采用文献研究、中西医症状术语比较研究及术语学的原则与方法,对中医症状术语的名称及内涵进行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医症状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症状的规范是中医学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文章针对目前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中医症状信息采集标准不统一,症状信息采集表没有经过严格的信度、效度、反应度检测,中医的症状名称不规范,提出了今后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思路,如:对中医临床症状采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检测症状信息采集表的信度、效度,规范中医症状名称等,以促进中医症状术语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精髓,证候是中医立法处方的依据,证候诊断客观化、标准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阐明中医学的科学内涵,证候实质是关键,证候实质的研究应以证候的规范化为基础,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是证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医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应以传统规范为依据,按照制定规范应有的要求,以四诊资料及客观指标为立足点,以临床实践为准绳,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多途径相结合的方法,对疾病的证候分布规律、证候的标准、证候的时相性、证候的本质开展深入研究,从而制定出证候的标准化规范,对指导辨证论治和促进中医学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中医学规范化、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