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83篇
  免费   2749篇
  国内免费   2606篇
耳鼻咽喉   114篇
儿科学   300篇
妇产科学   409篇
基础医学   2936篇
口腔科学   718篇
临床医学   6973篇
内科学   3077篇
皮肤病学   721篇
神经病学   525篇
特种医学   17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5006篇
综合类   14969篇
预防医学   3495篇
眼科学   469篇
药学   9107篇
  109篇
中国医学   8438篇
肿瘤学   1189篇
  2024年   318篇
  2023年   1214篇
  2022年   948篇
  2021年   1109篇
  2020年   1154篇
  2019年   1157篇
  2018年   615篇
  2017年   1097篇
  2016年   1182篇
  2015年   1361篇
  2014年   2358篇
  2013年   2295篇
  2012年   2994篇
  2011年   3231篇
  2010年   2754篇
  2009年   2718篇
  2008年   3697篇
  2007年   3296篇
  2006年   3078篇
  2005年   3628篇
  2004年   3045篇
  2003年   3084篇
  2002年   2556篇
  2001年   2049篇
  2000年   1526篇
  1999年   1216篇
  1998年   985篇
  1997年   809篇
  1996年   809篇
  1995年   850篇
  1994年   673篇
  1993年   473篇
  1992年   504篇
  1991年   451篇
  1990年   426篇
  1989年   408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前、后局部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变化。方法:C地38例病理诊断原发性肝癌,并接受超声导引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的患者。分别治疗前及治疗后17d,超声导引下经皮用18G组织切割针于病灶及其周边肝组织取活检标本,取出的组织标本石蜡包埋,采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 、CD56^ 、CD68^ 细胞及T淋巴细胞表面Fas配体;并在光镜下观察,用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治疗前后、后阳性细胞直径、阳性细胞占单位面积百分比、T淋巴细胞Fas-L阳性表达率及治疗前后巨噬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变化。结果:治疗前肿瘤内仅有少量免疫细胞浸润,多数浸润的CD3^ 和CD56^ 细胞最大径小于10μm,CD68^ 细胞最大径小于18μm。治疗后病灶内浸润的CD3^ 、CD56^ 和CD68^ 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同治疗前相比CD3^ 细胞和CD56^ 细胞t和P值分别为3.48,-4.76和0.025,0.000,巨噬细胞t和P值分别为-2.46和0.028)。最大径大于10μm的CD3^ 和CD56^ 细胞分别由治疗前的10.4%和20.1%增至24.9%和30.2%,最大径大于18μm的CD68^ 细胞由10.2%增至33.4%。T淋巴细胞Fas-L阳性率由治疗前的7.2%增高至20.1%(P<0.01,巨噬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和T淋巴细胞内细胞器明显增多。结论:原发性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提高局部浸润免疫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皮肤撕脱伤临床治疗的探讨(附3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34例不同皮肤撕脱伤临床资料分析,对其诊治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皮肤撕脱伤的治疗关键是创面的处理,治疗方法的选择。结论:在判断撕脱皮瓣血运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撕脱皮瓣,保持完整而健康的外覆盖组织,对后遗畸形的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拔除动脉鞘管发生血管迷走反应的原因,总结对其处理和预防的经验。临床资料;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共210例,其中拔除动脉鞘管出现血管迷走反应4例均为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后。结论:血容量不足和疼痛刺激是发生血管迷走反应最重要的两个诱因。补充血容量、减轻疼痛刺激可预防其发生,阿托品静脉推注是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94.
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肾盂切开治疗肾鹿角状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联合肾盂切开治疗肾鹿角状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肾鹿角状结石先行ESWL然后行肾盂切开取石,并放置双J管。结果 随访1-12个月结石排尽率为89.29%。结论 此方法可降低手术的难度、减少并发症,对肾功能损伤少,治疗和恢复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单次体外反搏治疗非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对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对非糖尿病心血管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 74例非糖尿病心血管病人单次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血糖进行监测。结果 :74例非糖尿病病人体外反搏前血糖为 5 .910± 1.2 5 0mmol/L ,治疗后血糖降至 5 .148± 0 .935mmol/L(P <0 .0 1)。结论 :体外反搏有一定的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失血休克组及失血体克加体外反搏组,采用一侧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制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实验结束时取心肌及主动脉组织测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腺苷三磷酸(ATP)、糖原及乳酸等指标。结果:①反搏组反搏后平均血压显高于反搏前,且实验结束时反搏组的血压也显高于失血组。②假手术对照组反搏心肌组织NOS活性均显高于失血休克组。③假手术对照组及反搏组心肌组织MDA含量均显低于失血组,且SOD活显高于失血组。④假手术对照组及反搏 组心肌组织ATP水平也显高于失血组。结论:体外反搏可以增强心肌NOS活性,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并能提高心肌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轻自由基损伤,同时改善心肌的能量供应。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第17位和29位密码子突变体对e抗原合成和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HBV前C/C基因区,克隆后测序及进行序列分析。将HBV前C区T1862/A1899位点突变体亚克隆入表达质粒pGEMT中,经体外翻译后,比较野毒株和变异株的表达产物。结果 该前C区突变在体外仍能合成HBVe前体蛋白。结论 前C区T1862/A1899突变并不能阻断HBVe抗原前体蛋白合成,e抗原前体可能在分泌过程中受阻。  相似文献   
998.
FMMU白化豚鼠DNA指纹图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FMMU(第一军医大学的英文缩写)白化豚鼠遗传特性。为培育FMMU白化鼠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方法 以M13mp18单链DNA为探针,对FMMU白化鼠及普通花色豚鼠的DNA指纹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MMU白化豚鼠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DNA指纹图能准确反映FMMU白化豚鼠遗传变异率以及与花色豚鼠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999.
PTCA及血管内支架术中冠脉循环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对冠脉循环中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29例冠心病患者分成冠脉造影组(8例)和PTCA加支架组(21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即刻采集冠状静脉窦血,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放免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栓素B2(TXB2)的浓度。并对PTCA及支架术中不同时间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 冠脉造影前后血小板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TCA及支架组在球囊预扩张即刻各血小板功能指标均轻度增高;支架后即刻显著升高(P<0.05),支架后10min有下降趋势。结论 冠脉造影对冠脉循环血小板功能无显著影响;PTCA及支架术中能使血小板功能激活。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军涛  陈璧  汤朝武 《医学争鸣》2001,22(6):525-527
目的 探讨来自政治家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对三种组织均采用组织块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采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分别利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H-胸腺嘧啶掺入及^3H-脯氨酸掺入等方法观察细胞的增殖,DNA合成代谢及胶原合成等情况。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DNA合成代谢及胶原合成量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后两者之间有一定区别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其生物学行为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